西汉末、新朝、东汉初荆州南阳郡鲁阳县壶山附近历史故事(全篇)


西汉末、新朝、东汉初期荆州南阳郡鲁阳县壶山附近王莽追杀刘秀历史故事(全篇)

作者郭相映,根据各个志书野史、民间口传、地理地貌、历史遗迹等等整理创作。


史记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建立新朝,刘秀在南阳联合全国各地刘氏宗亲弟兄讨伐王莽,在洛阳兵败逃往南阳,后被王莽一路追杀至今鲁山县让河乡北面沙河被追上,双方激战一起,王莽的人马源源不断的涉水涌来,刘秀观天象见当下烈日当头但西山黑云密布雨线浓重,知道沙河上游下暴雨了,立即命令部队誓死守住河堤,居高临下将敌人阻击在河床内,并高喊传令部队坚持一个时辰自有天兵天将来救,一个时辰过后河堤前尸体叠加早就与河堤持平,敌军踩踏尸体而来,河道内黑压压净是敌军一眼看不见边,刘秀仰天大吼:大沙河啊大沙河,你咋还不发洪水淹死这些乱臣贼子。话音刚落但见沙河上游山洪暴发,滔天洪水倾泻而下冲垮王莽部队刘秀得救,后留地名“嚷河”,就是“让河”的前称。

事夜部队兵困马乏强行军至“宿王店”村休息,谁知道山洪来的快去的也快,当夜王莽的部队在洪水退后也又渡河强行军至此,刘秀的部队休息的早醒的也早,那村里面的鸡也是奇怪,早上叫的也早,睁眼一看竟然两军相望(前后两村均叫“宿王店”),吓得刘秀部队起身就走,当时鲁阳县至南阳有两条官道,一条最近是向西经云阳至南阳,部队本来就是走的这条路,但是走那边势必会惊扰到敌人,所以决定折返向东南走另一条官道经方城至南阳,待王莽部队察觉追到“干沟”(今“干沟村”)再次遭遇山洪阻碍,刘秀部队被迫折返行至壶山山口官道(今头道庙村北一公里山口)处被王莽前队骑兵追上其后队家眷,侍卫队随即转身阻击,当地留地名“乱马河”古战场。双方激战惨烈只留十几人,卫队长和刘秀夫人重伤,几经冲杀战马车辆尽毁又恐王莽后续部队追来遂弃马上山,刚上到壶山顶卫队长命绝,怕鹰锛鸟啄就地乱石掩之,后又过一山头刘秀夫人命丧,再次拿乱

石掩之。

于刘秀后卫队阻击混战之际更有王莽部队顺官道追击刘秀而来,这时刘秀人马才刚刚出壶山村(今头道庙村),此地已是自家郡国鲁阳县和方城县管辖之交,出征前是得到当地百姓拥护认可的,况且有相当数量的青壮都随军征战,老百姓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有熟悉当地地理人文的将士引大军顺官道望风而逃,留少数近卫由军中当地兵士带路簇拥刘秀往左侧一山谷而来,到谷中已是后半晌,谷中人正在焚烧秸秆耕种,王莽部队出壶山村岔路口更是侦察到有小股人马分道踩踏痕迹,因沿途到处都有离队逃亡的人,虽然不敢确定还是不敢掉以轻心,随即分一小队兵将到山谷侦查,大队人马仍然顺官道追击。

谷中山民得知郡王兵败至此,加大焚烧秸秆利用烟雾藏兵将于谷底山林,而郡王刘秀更是扮作农夫于谷中扶犁耕地做掩护,其它人等各自耕种,老者坐田埂歇息,那山谷是个死谷前面并没有大路,烟雾聚在谷底不能随即散去,谷内一片安宁不像有大队人马逃亡迹象,王莽部队随即退出。(此谷留“烟底沟”或“掩犁沟”、烟障沟世代称呼由来)


王莽部队顺官道往方城县方向追击刘秀,怎奈这里是刘秀郡国辖区腹地,人们拥护郡王各种掩藏通风报信,更有本地兵士脱下衣服掩埋刀枪就地为民,各种钱粮物资补给摊派无果,新朝建立不足两年民心本就不顺,虽是又恨又急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屠村抢劫滥杀无辜,无奈新朝部队从方城方向退兵,归途中路过壶山村口(现河南鲁山县头道庙村)岔路突然想起追击小股部队的事,细问之,军士答当天已向大王禀报,谷内一片祥和没有逃亡兵士,王莽大疑,我军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为何这里一片安宁?定是藏匿重要之人,随即率大军涌进谷内,早就有人通风报信于郡王刘秀知道,谷内又有左右两个小岔,右边正西翻过山就是官道,王莽部队正在官道两侧搜寻呢!只得向左往东顺山间小路爬到东山顶上,却说那山谷四面崎岖陡峭山顶乃是颇为平整的一道山岭,人们徒步上山还算容易,带牛马上去却是有点难度,为赶时间王莽部队弃马急追,部队爬上山刘秀早就上马跑的无影无踪(此地留地名“跑马岭”)了。


王莽怀疑前面所逃之人有可能是刘秀随即率军追击,怎奈民心相悖在山里兜兜转转两三天人困马乏没有丝毫收获只能下山。

却说郡王刘秀被群众各种掩护藏匿供应饭食,白天王莽部队搜寻刘秀就藏进深山,晚上王莽部队休息山民就把郡王带到村子附近的一个小岔谷内的一个平整的大石处(今鲁山县马楼乡里王庄村石牙沟或石峡沟自然村),四周有山岭避风石上铺垫稻草兽皮盖上棉被休息,马匹时刻备好栓在不远处的石头上,却说这两块石头好似上天特意为郡王刘秀准备神造一般,一石方方正正平平整整恰似一张大床,一石中间有孔洞刚好拴马,二石相距五十米左右人畜休息互不影响(此二石自此得名:刘秀床、拴马石),如果有什么危险可以随时出发,谷口四周全是暗哨守候确保郡王刘秀安全。

王莽下山后就地驻扎,刘秀在山上被村民接到岭上最高处(可以四下瞭望随时观察动静)一家村民家中安置却不敢动身做事,因此藏身之处在官道之左,前面又有大山阻碍人迹罕见,强行开道前行动静太大怕引起敌人知道,再者往南阳去得往西南走,顺官道走或者弃官道往右走才行,所以郡王直待到王莽部队在山下完全走后清静了众人才保护刘秀向村民辞行,这时郡王依然是从村民口中知道了乱马河的惨烈战斗和卫队长及夫人遇难的消息,村里人送刘秀到岭上大路,兵士牵马过来准备让郡王上马,路边恰巧有一石好像专门预备的“上马凳”一样,高低大小正好适合郡王上马,马头前方有一截光滑的石板路,本应该是蹄类动物走在上面打滑不能走的,可是偏偏就在路中间有一排风化的窝槽(长年经路过牛马踩踏而来)那马走在上面驮着郡王稳稳当当的正西下山往官道方向而去。(此石、石板路在解放后经生产队时期修路爆破了,此地空留“上马石自然村”地名,没有了景观。)


郡王刘秀下山顺官道没行多远,有本地熟悉当地地形的兵士建议弃官道顺白石洼(今鲁山县让河乡赵楼村白石洼自然村,又有说是栗树沟自然村)山间野径穿插至四十里铺经云阳至南阳可以节省很多路程(这与部队一开始的撤退路线以及壶山口乱马河血战后残余兵士带重伤的郡王夫人和卫队长上壶山顶逃亡方向一致),刘秀从之。从早上在上马石与村民相别到天黑,刘秀一行走到一处山沟野村,村民得知是自家郡王到此连忙迎接到家中,郡王细问之,此山乃叫做“大义山”,事夜,又有各路探马及民众送来消息,那王莽依然已经撤回陕西去了。

第二天郡王下令此地乃安家兴邦之地,就在这里兴大义安营扎寨,在大义山顶竖起大旗招募失散逃匿的将士归建,人们口口相传四下相告,各路钱粮运往大义山下。四周高山顶峰建起瞭望哨,山下伐木割草伴村结营,郡王自去大义山上居住(安全,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并及时撤退)。

新朝时期全国也才区区三千多万人左右,山上到处古树郁郁葱葱,藏匿军士分分归建,乱马河血战逃生的几个残兵回来向刘秀哭诉了卫队长和夫人遇难后用乱石草草埋葬的细节,更有舍身取义为国为民抱屈誓死为推翻王莽暴政的新人加入。一日郡王下山视察,看到山脚处一小水坑有泉眼自地下喷涌而出,泉水清澈明亮顿觉口渴喝了几口,连连称赞泉水甘甜就地洗漱换洗一番,那马儿也凑上前畅饮,军士拿脏衣浆洗郡王前往村寨视察。郡王到村中却看见军民排队打水,井水虽然不曾枯竭已是浑浊不堪,知道是兵将聚集太多与民挣水了,随即下令往刚刚洗漱饮马之处打井修路,既能解决当下问题又能日后造福与民。

却说将士打井,平常人们打井是上下垂直的挖,井打好后用绳索或者摇辘轳取水,军营用水量太大,嫌弃那样浪费时间,况且那泉眼自下往上喷涌打的什么井,所以就边吸水边斜着向下挖了一个斜井,下面留上脚窝,水满时拿水桶在井口直接就打了,水位低了就三五成排踩着脚窝打水传递上来即可,说是井更像是一个水窖(此地得名“扳倒井”,神传是刘秀将水井扳倒喝水)。回头再说那为郡王浆洗衣服的兵士,洗完衣服带回山上晾晒,在郡王住所附近找到几株酸枣树最是好用,别的酸枣树刺都是向上长,这几颗却是倒钩着向下,衣服晾晒起来不会刺破挂烂,事后众人去看称奇,以前从此处经过不曾注意也不曾见过(此山后改名“晒衣山”)。

郡王刘秀在大义山招得旧部新军,向西南顺谷中野径出山走官道经云阳回南阳后,对自己第一次领兵打仗的完全惨败痛苦不已,想想由自己带出去活蹦乱跳的人民子弟所剩不多,不但夫人殒命自己也是数次受到生命威胁,痛定思定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一路败退至自家郡国管辖范围鲁阳西沙河之战后产生逆转,最最困难时期是人民群众解救了他,这给他在此后展开艰苦卓越长达十几年的战争中起到了启蒙作用,体恤下士爱护人民,到哪里都以取得人民支持为标准积极建设根据地,爱惜将士生命,尽量避免和敌人硬碰硬的正面血拼,积极开展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对敌人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人们更有形容其部队神出鬼没的作战风格,说他的部队是被伏牛山的神牛“吃河南屙陕西”了的神传,其根据地建设从河南到山西一直连到王莽家乡河北省,最后更是发展到陕西直至把暴君王莽的部队全部打垮杀死王莽为止,这和近代人民红军抗日战争中的策略如出一辙,伟人即称赞他为古代最会打仗的皇帝。

刘秀讨伐王莽成功,历经数次生死奇迹般的逃生,人称“天选之子”。

斩杀王莽与西安城后凯旋归来,想起弟兄将士拼死相护之情景遂帅军前来壶山拜祭,追封卫队长为将军(壶山遂改名“将军墓坡”),夫人为娘娘(此山起名“娘娘山”),感念沙河之战惨烈和将军忠义取沙河南堤染血之土运送至壶山山顶封将军忠烈之遗骨,在山下修庙设灵位敬拜所有在此血战殒命之将士英魂(壶山村改名“头道庙村”,后人又加塑火神像拜之);王莽部队也是死尸遍地,到处尽是孤魂野鬼,遂在将军墓之东山上建塔镇之(后此山起名“塔坡”,塔被近代损毁,塔砖被用作学校建设),刘秀回南阳一路频频回身遥望将军之墓、东山之塔,三番五次设香案再次祭拜,设香案之地后人均立庙记之(留“二道庙”等地名)。

刘秀选都洛阳,东汉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南阳   鲁山县   王莽   沙河   荆州   郡王   兵士   官道   全篇   卫队   大义   西汉   东汉   部队   鲁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