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崔烈铜臭”看东汉末世乱象兼谈二十四孝的变态

考之“铜臭”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东汉崔烈买官的故事。

崔烈是东汉时期涿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烈家世显赫,世代官宦,而且,崔烈确实德才兼备,因此在北州极有名望。崔烈历任郡守、九卿,而且是大家公认的三公人选之一。然而,灵帝时期,东汉已经到了宦官擅权、朝政昏暗的末世。作为末世乱象之一,就是灵帝公然卖官鬻爵。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是时段颎、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勋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

既然,别人都是通过花钱买官而位列三公,崔烈也坐不住了,动起了花钱买官的脑筋。本来,三公因为位高权重,售官的标价是一千万钱,可是,崔烈走通了灵帝傅母程夫人的关系,只花五百万钱,就买到了三公之一的司徒一职。傅母就是乳母或保姆的意思。灵帝的保姆都参与卖官的运作,从中捞取好处,可见当时的朝政是多么的混乱。

在拜官仪式上,帝顾谓亲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万。”程夫人于傍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意思是,灵帝跟身边的宠臣说,自己后悔没有坚持一下,本来这个官位是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程夫人说,崔烈可是冀州名士,人家起初还不愿花钱买官,幸亏是我从中撮合,才促成了这个买卖,陛下您还得感谢我,有什么好后悔的。经这么一闹腾,崔烈花钱买官才位列三公,也就是传扬开了。

三公的价位是一千万钱,崔烈凭借走关系,只花半价就买到了三公之一的司徒,崔烈按理说是赚到了。可是,花钱买官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崔烈心有不安,就在空闲的时候在家里问他儿子崔钧,现在外面的人对我有什么议论吗?崔钧在父亲面前实话实说,“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逃曰:“舜之于其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矣!”崔烈于是惭愧而止。

也就是说,如果从才德履历来看,大家认为崔烈官居三公,没有什么不妥。但是,现在大家对崔烈坐到三公的位子上,感到很失望。崔烈问,这是为什么?崔钧说,大家嫌弃你身上的铜臭味。崔烈闻言,恼羞成怒,举杖追打儿子,他儿子一边跑一边辩解:舜帝就是这样对待父亲的,用小棍子打就挨着,用大木棍打,就赶紧跑,我这样做,不是不讲孝道啊。

顺便提一下,这个崔钧就是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节故事,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

对待父亲的痛打,“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孔子对弟子曾参又演绎了一遍。

一次,曾参与父亲一起锄地,不小心把禾苗给锄掉了,他父亲暴怒之下,一顿棒打,把曾参给打得晕死过去。曾参醒过来后,还向父亲认错,又欢快地弹琴,表明自己不记恨父亲,身体也无大碍。曾参肯定是认为自己的对父亲的孝顺做到了极致,于是很得意地向孔子说起这事,孔子一听,这孩子蠢成了一朵奇葩,以后不要再来见我的。曾参感到迷惑不解,就托人问孔子其中的道理。孔子说,讲孝道哪是这样傻傻地让父亲毒打,假如父亲在暴怒之下把儿子给打死了呢,岂不是陷父于不义?以前,舜对待父亲,就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从孝道的角度对待父亲的痛打,“小杖则受,大杖则受”这一原则,更合符情理。可是,后世腐儒,编造出“二十四孝”这样的故事,其中的“郭巨埋儿”等离奇故事,极端的残忍,宣扬这样的“孝道”,简直就是变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铜臭   东汉   冀州   司徒   安平   孔子   孝道   儿子   父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