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这么偏心眼?

汉高祖刘邦,乡里浪荡子出身,秦朝时期也只在沛县做个亭长的小官,却能在乱世之中趁势而起,三年灭秦四年亡楚,只用了七年就取得天下,创下大汉四百年基业,真是可敬可叹。他对待百姓宽厚仁爱,对待人才虚心纳谏,对待敌人得势时果断出击,弱势时又能屈能伸,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开国之君。

刘邦塑像

但是抛开他做皇帝的一面,就从做父亲的一面来说,他又是一个极度偏心眼的父亲。古人大多重嫡子轻庶子,但是刘邦却不爱嫡子刘盈,反而疼爱三子刘如意。他曾经这样评价两个儿子:“太子仁弱,如意类己”,还常常把刘如意抱在腿上,念叨着“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所以对不爱的孩子善良也成了缺点,对不爱的孩子左看右看也不像自己;喜欢的孩子则怎么看都像天使,只想把一切都留给他。

刘邦自然也想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传给最爱的儿子刘如意。汉高祖十年,刘邦首次在朝堂提出废太子立赵王的想法,打算试探一下百官的态度,结果很快被大臣给怼了回来。这时候太子不过十三岁,又素来是宽厚仁孝的性子,故而没有什么劣迹;而刘如意只有十岁,更是看不出有什么出众的品格。刘邦只凭自己的喜恶就要改立太子,群臣自然激烈反对,刘邦只能暂时作罢。

刘邦故里-丰县

然而刘邦很快再次获得时机。一年后,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以自己生病为理由,计划让太子带兵平叛。这年太子只有十四岁,从没有领兵的经验,要统领的又都是老一辈的开国功臣,怎么可能听太子的指挥;而英布可是亡秦灭项的开国名将。一旦太子战败,即便没有战败身死,刘邦也必定以此为借口废掉太子。幸而辅佐太子的贤人看清其间的凶险,令吕后加以劝阻,刘邦只得打消想法,亲自带兵出征。

刘邦亲自领兵诛杀英布,却不幸被流矢射中,等到回朝的时候已经病得很重,他恐怕自己时日无多,更加坚决要改立刘如意做太子,连群臣的劝谏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幸得张良向吕后献计,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邦见此,发觉太子羽翼已丰,已经无法动摇,废太子这才没有成功。

商山四皓

刘邦无法改立刘如意做太子,深恐他以后会保不住性命,故而特地封周昌做赵王刘如意的丞相,希望他能保住如意的性命。周昌为人正直敢言,曾多次力劝刘邦不可废太子,吕后和太子素来都很敬惮他。刘邦真可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这份父爱却只给了刘如意,刘邦对儿子刘盈确是何等的冷酷。他欲废太子时没考虑过刘盈被废以后能否保住性命,让十四岁的刘盈领兵击英布时更没有考虑过他会不会死在战场,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何其的冷酷无情啊。

刘邦疼爱刘如意倒是容易理解。一是刘如意是宠妃戚夫人所生的,戚夫人常年伴驾,刘如意和刘邦相处的机会很多,再加上刘如意长得和刘邦小时候很像,所以得到刘邦的喜爱就顺理成章了。

汉高祖庙

但是刘邦为什么对刘盈这么冷酷呢?除了吕后为人强势,不得刘邦喜爱以外,其实这个根源还在于刘盈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楚汉交战时期,彭城之战汉军大败,刘邦逃跑时路过沛县,遇到太子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起逃跑。结果楚军很快就追上来了,刘邦为了快点逃命,竟然三次将儿女推下车,幸得夏侯婴庇护才保住性命。这件事令刘邦和刘盈的父子关系产生了很深的裂痕,更成了刘邦人生中的污点。随着刘邦即皇帝位,刘邦越发在意自己的形象名声,对于象征着自己人生污点的刘盈,刘邦自然越看越碍眼,又哪里还有慈爱之心呢?只可怜刘盈从此一生不得父亲的喜爱,又有个野心勃勃的母亲,在他短短23年的生命中,不知道有没有获得过片刻的父母亲情?

史书永远是最公正的审判官,他不会遗漏刘邦创立汉朝的卓越贡献,也不会粉饰他舍弃子女的冷酷自私。如今,对我们来说,古人谁是谁非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从历史中获取为人处世的道理。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汉高祖   刘邦   沛县   偏心眼   群臣   如意   爱子   太子   性命   冷酷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