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竟然是被饿死的

公元前295年,带领赵国走向辉煌的赵武灵王被困在了沙丘宫,他本想出去找点吃的,可士兵一直拦着他不让出去,大家都想让他早点死,但谁也不敢动手,谁都不敢背上弑君的名声,只能让他自生自灭,被围了3个月后,赵武灵王终于饿死了。

初露锋芒的年轻君王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他爹赵肃侯去世了,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他们可不是来给赵国壮大声威的,国葬期间、新君上位,一般政权都不太稳,加上此时的赵武灵王比较年幼,于是五国想趁机来分一杯羹,当时的赵武灵王只有15岁。

年纪虽然不大,但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一级戒备,随时准备战斗。

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又重赂越王无疆,让他去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

重赂楼烦王去攻击燕和中山国,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比较紧张,他也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哪还有心思图赵呀。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那些使者一看到戒备森严的赵国,不得不打消了图赵的念头,这场危机才算化解。

见缝插针推行胡服骑射

后来天下大乱,各国也无暇干涉赵国的内政,赵武灵王趁机向全国发布实行胡服骑射的法令。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除了为适应同周边国家的军事竞争外,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正值壮年却另立国君,为自己埋下祸患

公元前302年,吴娃死了,赵武灵王非常伤心,于是他答应了吴娃最后的请示,废掉太子 章,立吴娃的儿子何为太子。

太子何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深得赵武灵王的喜爱,于是赵武灵王正值壮年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了太子何,而他自己就叫主父,自己年纪轻轻就传位,也只有他干过这种事情。

不过他并不是不想当国君了,他只不过是想分权而治,他一心搞军事,他的儿子专门搞政治,他始终掌控着赵国的大事,此时的赵王何可能也就10岁,他能干什么事?

最致命的是赵武灵王忽略了一个问题:一山不容二虎,也许是他们那个年代还没这个词吧。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他个人的意志

渐渐地他发自己的权力越来越边缘化,可此时他的能力却又非常强,收服楼烦,灭了中山国,所以他又想称霸了。

可是王位都已经让出去那么久了还能收得回来吗,于是他想把代地分裂出去,让公子章称王。

本来赵国的王位就是他公子章的,可现在却被他的异母弟弟取代了,他能甘心吗,现在得到了他爹的默许,于是他发动了叛乱。

可叛乱失败了,公子章就逃到了赵武灵王的沙丘宫躲起来了,公子成和李兑直接带兵包围了赵武灵王的行宫,最后杀了公子章。

被困行宫三个月活活饿死

可现在他们也是骑虎难下了,按赵国的法律,带兵包围王宫是要灭族的,现在撤兵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那就死守。

他们把行宫里其他人全放走了,就留下赵武灵王一个人在里面,目的就是困死他,他们不能直接动手杀了他,如果直接动手那就是弑君了。

行宫里面没有存粮,虽然贵为一国之君的父亲,但在生命面前人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的,他把行宫里面能吃的东西基本都吃掉了。

围了3个月后,一世英明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他一死也就没人追究包围行宫的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国君   山国   邯郸   目的   行宫   王位   叛乱   公元前   英明   太子   公子   赵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