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药:龙眼肉

新鲜的龙眼有着“果中神品”的美称;采摘后剥壳、去核、烘干后得到的龙眼肉,又享有“南国人参”的美誉。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补品,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食药两用的佳果。

龙眼果实呈球形,似龙眼状,《本草纲目》称“龙眼、龙目,象形也”。药用其肉,故名龙眼肉。

中医

中药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本品气微香,味甜。以肉厚、片大、色棕黄、味甜者为佳。生用。

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注意:湿盛中满及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察,通神明。”

《本草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其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本草备要》:“补心脾。甘温归脾,益脾长智,一名益智。养心补血,心为脾母。故归脾汤用之。治思虑劳伤心脾,及肠风下血。心生血,脾统血,思虑过多,则心脾伤而血耗,致有健忘、怔忡、惊悸诸病。归脾汤能引血归脾而生补之。肠风亦由血不归脾而妄行。”

《理虚元鉴》:“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然究为湿热之品,故肺 有郁火,火亢而血络伤者,服之必剧。世医但知其补,而昧于清温之别,凡 遇虚劳,心血衰少,夜卧不宁之类,辄投之。殊不知肺火既清之后,以此大 补心脾,信有补血安神之效,若肺有郁伏之火,服之则反助其火;若正当 血热上冲之时,投此甘温大补之味,则血势必涌溢加冲,不可不慎也。”

现代药理

龙眼肉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脂类、皂苷类、多肽类、多酚类、挥发性成分、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龙眼肉提取液有抗应激作用,对小鼠所受低温、高温、缺氧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龙眼肉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焦虑活性;乙醇提取物可明显影响大鼠垂体-性腺轴功能。此外,龙眼肉还有镇静催眠、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之义   本草纲目   世医   本草   劳伤   提取物   荔枝   人参   心血   果实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