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南昌屠杀了二十万百姓,这个弱女子如何保存性命安然回乡?

故事发生在清朝初期,刚刚推翻了明朝统一的疆域并不稳固。

公元1648年,左良玉的部将金声桓,和原闯王李自成旧部王得仁起义反清。

3月15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派正黄旗旗主谭泰为征南大将军,亲帅满、汉、蒙兵马从北京赶赴江西,镇压起义。

到了7月,起义军进攻赣州失利后,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粮尽,出逃百姓皆为清军屠杀。

1649年正月,南昌沦陷。城破后清兵攻入南昌,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

清军一路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致使南昌城有大约二十万人被屠杀。

被掳掠的妇女送进军队轮奸,继而又被推入赣江淹死。

这场惨绝人寰,尸横遍野的屠城事件史称南昌之屠。但这也仅仅是满清在征服大明过程中其中的一次屠城而已。

历史的每一次更迭都是鲜血书就。


且说在这样血腥恐怖的屠杀中,竟还有一个女子避过淫掠和杀戮,凭着一股勇气和智慧,逃离魔窟回到家乡,堪称一代奇女子。

这个女子是南昌城外丰城县杨家的女儿,后嫁与同村的李氏为妻。

就在南昌城被谭泰的清军围困期间,清军不断派小股部队到周边抓捕壮丁补充兵力。

这位杨家女儿在逃难的时候,不幸被其中一个部队撞上,那部队里的小校看中了她,将她掳掠回营。

杨女虽遭厄运,但她心里明白,若一味痛苦而不思自救,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她假意逢迎,小心侍奉,做出愿意跟随小校的样子,并苦苦哀求道:“奴家已是你的人,哪怕是回去也是再无容身之地了,从今以后,奴家愿意跟随大人左右,侍奉大人,万望大人不要再将奴家送给别人,那样奴家只唯死而已。今日便不活也罢!还请大人成全!”

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小校原是明人,也长了副人心肝,看着同为同胞的杨女,并没有把她玩弄之后再扔给别人做“慰安妇”,而是真把她当做自己的侍妾,留在了自己身边。

半年后,南昌被攻陷并屠城。清军部分部队被解散回乡,小校也在其中。


小校是山东人,便带着杨女一同回了山东老家。小校家里已娶了一房妻室,杨女一心回家,并不在意这些。

为了有朝一日能逃离这里,她曲意奉承其妻,很快便赢得了她的好感和信任。其间还为小校生下了一个孩子。

不久,小校的家境每况愈下。不得已,小校还是决定重新入征,由于军队经常换驻,小校也长时间不能在家。

杨女觉得回家的机会来了。一日,她对小校妻故作难为:“如今生计艰难,我恨不得能长出一双翅膀来!”

小校妻忙问道:“为什么?”

杨女答到:“我那前夫本是大家富族,家里资材颇丰。当初逃难的时候,我曾把几斛金珠偷偷埋在密室里。

如今前夫已死,以前的房子也都被烧了,那里面只怕还有许多族人偷藏的宝贝,想着以后还能回来。只是那次平叛,族里的人也死了不少。

假如还能找到带回来,我们还怕日子不富裕吗?夫君也不必整日为了生计东奔西跑不能还家。”

其妻听闻还有这样的好事顿时一喜,忙问道:“要真是这样,那还等什么,赶快找人挖回来啊!”

杨女答到:“那金珠是我亲手埋藏的,没有我,别人找不到地方。”说完好一番叹惜,却也不再提起。

那小校妻子听闻消息之后,几日辗转难安,终究抵不过财宝的诱惑,不愿意就此放弃,于是招来杨女商量对策。

杨女道:“我也反复想过此事,可要拿到这些金珠,非得我亲自去一趟不可。

可我一个妇人,哪里能自己去那么远的地方,要去就必须改扮男装,还要找两个壮汉,一路护送过去。

而且,这一去只怕要几个月才能回转。可我那孩子还在呱呱待补,怎么能离开那么久呢?!”

那小校妻子一心只想拿回财宝,哪里还想到其他许多,只催促道:“你只管放心去,这孩子我亲自抚养,你放心,必不会亏待了他。”

杨女心中窃喜,只面上仍然作眷恋不舍犹豫之态,小校妻子连连保证,愈发殷勤的催促她回乡。

她这才点头答应,选好了日子,将头发剪成男人的样子,穿上男装,带了弓箭和长刀,带着两个健壮的随从,打马南下。

渡过章江后,在离家还有几十里地的时候,他们到了一处旅店休息。杨女谎称一路辛苦要犒劳两位壮汉,席间频繁敬酒,将他们都灌醉了。

夜里她偷偷起身,杀了他们。然后骑马疾驰,没多久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她找到那熟悉的房子,一时泪如泉涌,哭喊着拍打家门。

她的丈夫被惊醒后不敢开门,只从窗户缝隙里偷看,结果看到是一名少年将军模样的人。

这时节世道不太平,他生怕又是抓壮丁的,更不敢贸然开门了。

此时敲门声惊动了乡里的几位老人,他们慢慢进前询问。

杨女却怕多生事端,只说道:“此间另有要事,不关各位何事。”

此时,他丈夫看到门口人来了许多,这才壮着胆子打开了大门。

杨女将马牵到院里,然后盘腿坐在中堂,大声喊他丈夫近前说话。相邻都怀疑有什么隐情,还担心收到牵连,就催促她丈夫上前相见。

她丈夫躬身上前拜见,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杨女道:“你抬起头来看看我,觉得我熟悉吗?”

她丈夫回答道:“草民就是死一万次也不敢冒认将军啊!”

杨女道:“你别怕,试着认一认我。”

她丈夫直说不敢不敢,却悄悄侧目偷看了几眼,却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杨女暗自感伤,叹道:“你真的认不出我了吗?”

于是上前扶起了他,哭到:“你再看看我,我不是别人,我是你那被人虏走的杨家妻子啊!”

他丈夫大吃一惊,仔细辨认才发现果然是他那流失几年的妻子,二人顿时抱头大哭。

杨女细细讲述了这几年的遭遇,还有为了回家,委曲求全,女扮男装,巧计逃脱的所有艰难。

此事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乡里,许多人都到李家祝贺她的父亲重得女儿,并感叹杨女的勇敢和智慧。

此事上报到县令那里,县令也为她发了官文赞扬她的回乡壮举。乡绅贤士也多称赞她的义德和谋略,还为此做了很多赞诗,都感叹:“真是一个奇女子,奇女子啊!”


此时正是甲午年间。

后世很多人指责这个女子已失了贞操,应该就地自尽,怎还会得到乡里的赞许和嘉奖?

那些人真是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不知道什么是屠城,怎么不想想那些被虏走的妇女有几个还能保留性命,更别说回家了。

能在那样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中保有性命本身就是一件奇迹。所有人的心愿只怕也只是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就幸甚至哉,哪里还敢再奢望其他。

而且在那样的乱世,所有被掳走的女人都免不了被侮辱杀害的命运,杨女不但躲过杀戮,还一心想着回家,不忘自己的家乡父老和丈夫。这难道不更可贵吗?

人们难道赞赏的仅仅只是她的勇敢和智慧吗?更遑论这其中的惊心动魄和披荆斩棘的艰难,只怕是个男人也未必能做到。

从前盱郡之变时,乡里有位船工,也被乱军抓住,为他们撑船,船上载着虏来的十几个女人,都打扮的很漂亮,还笑语不断,没有一点哀伤憔悴的样子。

船工走开后叹息不已,不仅叹惜她们的无知还叹息她们的薄情。

还有一个村子,有一个少女被一位武官虏走,她的丈夫得到消息,想尽办法去探望她,还想用重金把她赎出来,而这少妇看到他,竟然说:“这不是我丈夫。”

她的丈夫惊惶逃走,差点丢了性命。情移心变,世间薄情如此,怎能再如此苛责杨女。

更何况世间得新弃旧,仇视原来的丈夫、不肯再看丈夫一眼的女子难道少吗?

有人说:“女子不忘丈夫,这是对的;但舍弃自己的孩子,难道就忍心吗?”

东海生说:“这正是'奇'的地方。没有这个儿子就难以取信于小校的妻子,也就不可能再见到原来的丈夫了。世人不能成为奇女子这样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舍不了的。

此女用金珠诱惑了小校的妻子,计谋奇巧;一介女子却能戎装远行,胆量奇大;

乘夜灌醉并杀死两个壮汉,手段奇狠;回到家中不急着认夫,随意踞坐吓唬他,然后哭着相认,从头到尾谋定而后动,也令人称奇。

然而特别令人稀奇的,还在于她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大概正因为她能舍弃,所以才能取得最后的结果吧?

张山来说:“拙庵先生的议论很全面了。最妙的是她在小校随军出发后,才开始她的计谋。若不是这样那小校必定会随她同行了。”

此言甚是中肯。试想我们当代有多少被骗走卖到深山的妇女,能凭着勇气和智慧逃出来的有几个?

甚至后来被公安解救时,还有很多人竟然因为不舍得生下的孩子,宁可在深山里贫困一生也不敢回家。

两相对比,你就知道杨女的勇敢和智慧有多么令人敬佩了!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

本故事选自虞初新志,奇女子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南昌   金珠   性命   奴家   乡里   回乡   安然   丈夫   妻子   智慧   女子   百姓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