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访|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你的教育焦虑自然不药而愈

记者丨陈兴隆

开篇语

一次没考好就如同天塌,班干部竞选失败就咬牙切齿再也不参加竞选,更有甚者,因为父母或者老师的一次批评,就做出最令人扼腕的冲动决定……


真实的生活,一定有风有雨。对于习惯了被庇佑的孩子们来说,当锋利的现实露出狰狞的面目,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以更平和的心态接受失败、接受被拒绝、接受生活的不如意?昨天,我们的《校长专访》栏目对话了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西区执行校长李兰,李兰校长也以自己孩子的一场真实经历,为家长们带来了她的思考和分享——很多时候,家长总想着让孩子学会“赢”,但却忽略了,让孩子学会“输”,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智慧。


对此,有家长表示,如果孩子没有好胜心,事事习惯“输”,缺乏进取,会不会愈发没有斗志,更加平平无奇,泯然众人?


这个问题,其实折射的是很多家长焦虑的根源之一: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本期《校长专访》栏目的对话嘉宾,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校长周学静



在周校长看来,“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并不简单是他们父母的复制和粘贴,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是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


周学静表示,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渴望成功或者曾经渴望成功,不甘于平凡甚而平庸是人之常情,有梦想当然也是好事,但值得警惕的,有两类家长心态:


一,自己很成功,比如可能是财富积累很优越,比如可能学历很高,或者社会地位很高,因此,这类家长常常会有一种心态:我当年(条件)那么艰难,尚且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你(孩子)的条件比我好,那就应该比我更成功;


二,自己不成功或者在某些方面有遗憾,于是,把成功的希望重新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爸爸妈妈没有完成的心愿,你要继续去努力,而且爸爸妈妈会为你创造最好的条件”。


周学静说,这两种心态,可谓是极具代表性的两种家长心态,但其实都是不正常的教育心态。


“因为世俗意义的成功就是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庞大的个人财富,但这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也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从教多年,我见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成为了不一样的自己,对于教育来说,并不是实现越高、越快、越多的人生目标,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况且,什么是成功,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周学静认为,很多父母以分数多少、排名高低来界定孩子是否成功,这并不是科学的教育做法,因为分数和排名,跟目前的高考制度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中高考,它们也只是人生长跑的阶段性目标,家长应该知道的是,人生每一段路程都有不同的风景,会给人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再大的荣耀也会淡去,再大的困惑也会释然,我们来自平凡,也终将归于平凡。


“参差各异就是人生的常态,很难讲谁比谁更成功,谁比谁更幸福。”周学静举起了身边的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生,从小学习一路顺风顺水,一直读到博士后,最后成为了一名教授,目前在国外知名大学任教,并且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这或许是大家普遍认为的成功且幸福,但学生妈妈却告诉周学静,孩子在国外,几年见不了一次,平时全靠微信视频联系;学生爸爸也说,国外大学学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孩子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数年如一日,其中的艰辛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那么,你说,这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是不是应了那句古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周学静和她曾经的学生们


周学静表示,就像这名学生,令人艳羡的功成名就背后,实际上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可能还有不小的个人牺牲,但这一切,只有自己默默承受。从教这么些年,除了这些高学历、高声望的学生,也有很多学生,最终都“如水滴入海”,成为了社会中默默不起眼的普通人。这些学生,并没有就读北大清华这样名校,毕业后找的工作很普通,职务很普通,财富、地位也很普通,但你能说他们不成功、不幸福吗?“显然不能”!


因为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们作为父母,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期望、给孩子的规划、对孩子的要求,未必就是孩子真正想要追求的。这种期待和现实的错位,往往就是焦虑的起源之一。


比如,“我为了孩子连工作都辞了,他的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我跟他爸爸省吃俭用才买了这台钢琴,但他就是不愿意学”,“我们求爹爹告奶奶,才把他送进这所名校,他还天天学习不来劲”……你不能说这样的家长不辛苦,你不能说他们不爱孩子,但这种爱,已经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不但不能带来正向效果,甚至可能激化亲子矛盾,更甚者,比如一些孩子不堪重负,选择了让人叹息却又无法挽回的决定。


天鹅湖小学校长 周学静


周学静借用周国平的“人生有三次成长”建议家长,既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客观地看待教育: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早一点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就可以早一点意识到要让这个世界围着自己转是不行的,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不仅苦了孩子,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困扰甚至麻烦。”周学静表示,这对教育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的成长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时,家长要学会顺势而为,永远不要妄图将一只猫变成一只老虎,要学会与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平共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因为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无所不能的人,所以也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心疼孩子的不易,看到孩子的努力,尽自己所能为他遮风避雨,让他进可攻,退可守,就这足够了。”


虽然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暂时是难以接受的,“但一旦翻过心里这道坎儿,你一定会发现,你的所谓教育焦虑,已经不药而愈。”



结语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平凡,但并不代表父母就要彻底躺平。该教会孩子的,我们还是得继续努力。从生存和生活的角度,如果只能选一个词来教给孩子,你会选什么呢?知识可能是有限的,技能可能是会过时的,学历也可能是会贬值的,那么,什么样的能力,才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呢?


下一期《校长专访》栏目,我们将对话成华小学党委书记宿强,一起来聊一聊:就他接触过的那么多教育案例而言,哪些孩子最终走得更远;什么样的能力,真的可以让孩子受益多年;如何赋予孩子这样的终身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天鹅湖   校长   孩子   无所不能   焦虑   专访   心态   平凡   家长   父母   自然   人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