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山,走近顾炎武


昆山市亭林公园大门

暮秋时节,昆山依然是一派葱绿。玉峰山下,虽然没有春日的百花斗艳,但是,园林工人让秋菊在亭林公园出尽了风头。

走进公园,通往顾炎武纪念馆的路上,两旁摆满了菊花,叉路口设有菊花花坛。一路的菊花,白的、黄的、红的、粉的、琥珀色的、细丝状的、绣球状的、大朵的、小朵的,把亭林公园打扮得分外妖娆。耸立在蓝天白云下的顾炎武雕像,俯视着这里的一切,似乎那菊花就是先生精神的释放,艳而不俗,不亢不卑、不愧不怍。


亭林公园的部分秋菊

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家居今昆山市千灯镇,号亭林。据说顾炎武的上祖顾野王(519—581年),系南朝梁陈间官员,著名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居于亭林(今属上海市金山区),人称顾亭林。顾炎武取亭林为号 ,是“以期追慕先人之意”。(见《百度百科》“顾野王”注释)

从顾野王到顾炎武,千余年间,顾家是如何传承演变的,不得而知,但“亭林”的名号,顾炎武先生是继承了。


亭林公园里的顾炎武雕像


亭林公园里的顾炎武纪念馆


亭林公园顾炎武纪念馆内的顾炎武塑像

顾炎武先生在千灯的故居我是瞻仰过的。顾炎武故居与“亭林公园”,构成了昆山的顾炎武文化基地,“顾炎武”已成为昆山文化的金名片。

千灯的顾炎武先生故居坐落在千灯镇老街南隅,千灯浦河畔,有“故居路”从南墙外穿过。故居占地60亩,有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与夫人合葬墓和顾园等。墓地与顾园相接,形成了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


昆山市千灯古镇风光


千灯古镇的顾炎武故居大门

故居现有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厅堂为楠木结构的雕花木梁;院内的小门楼,饰四层砖雕和兽纹;顾园约三十余亩,亭台楼榭,池水耀辉,树木森森,绿草茵茵。处处显示着主人的富贵和高雅。据说,顾炎武的祖父官位相当于明代的国防部副部长。顾炎武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一定是受过良好的书本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因而,他成就了大业。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中的楠木双翅梁,是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家中才可以使用的。


顾炎武夫妇合葬墓


顾园一角

亭林公园的“顾炎武纪念馆”,除了馆内外的几尊顾炎武塑像,主要侧重于顾炎武事迹的介绍。它用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顾炎武尚在襁褓之中,就被过继给叔祖顾绍芾未婚而早夭的儿子同吉,由嗣母王氏抱养为子,王氏未嫁守节,又知书达理,她就是顾炎武的幼年启蒙老师。接着,又介绍了顾炎武的立志、笃学、博识、交友、抗清、北游、著书等事迹。使人对顾炎武的一生有了全面的了解。

顾炎武的一生,幼年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他是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坚定的民族英雄。他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顾炎武最著名的代表著作是《日知录》,它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自称“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潘耒在该书序言中评说:“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

顾炎武最著名的语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后经梁启超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遂成警世名言。

不到昆山,不知顾炎武是如何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不到千灯,领略不到顾炎武的风骨、品质;不到亭林公园的顾炎武纪念馆,缺少对顾炎武的全面了解。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昆山长青,亭林同在!


亭林公园顾炎武纪念馆展品


顾炎武故居顾园内的顾炎武骑马北游塑像


昆剧《顾炎武》剧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昆山   秋菊   昆山市   匹夫有责   楠木   塑像   故居   纪念馆   菊花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