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尽七百年,北京这条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您知道么?


骑游京城

- 车轮上的“西”游记 -

游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

品千年古城魅力

览中轴线上古往今来

转公园、看剧院、还有魅力街区等着您

绿色出行

一起“骑”游西城吧



西城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

拥有旧日皇城的三分之二和其全部的水系

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是品味北京这座千年古城魅力的最佳地区

这里既有您耳熟能详的什刹海

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景区公园

也有经常光顾的西单和百万庄图书大厦

更有家喻户晓的国家大剧院、国话剧场

北京音乐厅、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

同时

还有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项国家级保护项目

39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交通广播《文旅会客厅·文旅局长面对面》

——西城篇

特邀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靳真

和您分享这些著名景区景点和空间背后的故事

隐藏在北京胡同深处的小而美空间

和那些沉淀历史文化的遗产点


漫游西城

这两条骑行线路别错过



阜景街

|一眼望尽七百年…


阜景街

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

西起阜成门、东至景山

素有“一街看尽七百年”的美誉

这条街曾被老舍先生称为最美的街道

在他撰写的《骆驼祥子》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

祥子拉着虎妞边走边说:

“这儿什么都有

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

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

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

有大号的石狮子

多美,多漂亮”

是的!

阜内大街

分布着不同时期的众多文物

比如鲁迅故居、白塔寺、历代帝王庙

广济寺、西四街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街上

有两个白塔

一个是北海的白塔

一个是妙应寺白塔


01. 鲁迅博物馆

距离阜成门内大街西口不远处

向北拐是鲁迅博物馆

这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一座坐北朝南

青砖灰瓦的小四合院

就是鲁迅故居

鲁迅“北漂”的14年

先后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

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

西四砖塔胡同

以及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住过

前三处住所已旧迹难寻

只有这处居所还保留了当年鲁迅居住时的模样

当时,鲁迅三个月看了20多次房

向朋友借钱才凑齐800元买的这座小院


从1924年5月25日移住这里,

直至1926年8月29日离开北京。

他在此处创作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野草》等文集

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02. 妙应寺

出了鲁迅博物馆

向东望去

有一座雄浑瑰丽的喇嘛塔

通身洁白

在蓝天下泛着白光

这就是妙应寺白塔

北京人都管它叫“白塔寺”

这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初名“大圣寿万安寺”

现名“妙应寺”

白塔寺只是人们对它的俗称而已

元朝时

这里曾是皇家寺院

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

维吾尔文佛经的地方



白塔是白塔寺的标志性建筑

比北海白塔的年代更加久远

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

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也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建筑


03. 历代帝王庙

顺着白塔寺继续奔东

路南有一座绿琉璃瓦的大影壁

路北是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

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

历代帝王庙并不只是一座“庙”

而是一个祭祀建筑群

采用中轴线式布局

从南往北分别是影壁、庙门

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

景德崇圣殿两侧还有四座御碑亭和东西配殿



老北京有一句俗语

“有桥没有水

有碑没有驮

有钟没有鼓

有庙没有佛”

说的就是历代帝王庙


04. 广济寺

历代帝王庙再往东

是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

——广济寺

古刹始建于宋朝末年

耗时20年建成

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整座寺庙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

大雄殿、圆通殿和多宝殿

东西两侧除钟、鼓楼外

还有整齐的配殿

寺内还珍藏了许多珍贵文物

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造像

康熙时建的汉白玉戒台

乾隆年间的青铜宝鼎等


清朝时

这里是都城的说戒之地

有“北则广济,南则悯忠(法源寺)”的说法


05. 西四转角楼

阜内大街的最东头是西四十字路口

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曲尺的两层转角楼

这两座转角楼

是为慈禧太后路过西四路口时的面子工程

既能增添喜庆气氛

又能遮住后面不太美观的民居

今天

这两座角楼还是当年旧物

里面已不再是昔日的雕梁画栋


06. 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西四店在西四西北角

它所在的这栋楼是一座老建筑

也是为慈禧太后庆祝六十大寿

而兴建的庆寿工程之一

现在仍是当年旧物

自解放后到现在

这栋楼一直都是新华书店

虽然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

但通过它朱红油饰的檐柱和灰瓦起脊的屋顶

仍然可以看出一股非凡气势


这家新华书店曾是西四的地标性建筑

现在的西四新华书店

教辅类书籍比较齐全

还经营一些文具、学生用品和文房四宝

从广济寺出来后

可以顺路逛一逛

说不定还能淘到几本好书呢


07. 中国地质博物馆

从新华书店出来

过了马路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立于1916年

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

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而著称于世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以专业科普为主

共设有地球厅、宝石厅、矿物岩石厅

史前生物厅、关怀与鼓舞厅

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



觉醒年代,青春骑行|领略时代的青春之歌…


“觉醒年代,青春骑行”

是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21条骑行线之一

这条线路在西城段的几处打卡地

很值得向您介绍一下

这条线路起始于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经过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

北京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

西城段打卡点终于正阳书局

实际上,建议同时去探访一下林白水故居

穿行北京胡同

探访先贤的革命足迹

幽深沉静和青春热血交织


01. 京报馆旧址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

是邵飘萍故居

也是《京报》的办公地旧址

《京报》馆由一幢坐东朝西的

近代二层木质结构楼

和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组成

二层楼面临魏染胡同

面阔七间

临街立面用西洋式砖壁装饰

大门处加古典式门廊


楼后是四合院

正房、两侧厢房和倒座房均为三间

是《京报》馆编辑部的一部分

邵飘萍故居紧邻《京报》馆东侧

为坐北朝南的两进四合院

一进正房、厢房均三间

二进正房五间

厢房各一间

布局紧凑


02. 林白水故居-椿树书院

林白水故居是标准的老北京二进四合院

坐落在骡马市大街9号

占地面积365平方米

始建于民国初年

1914年至1926年

著名报人林白水先生曾栖居此地



林白水是民国三大记者之一

曾创办《公言报》《社会日报》等多份报刊

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和我国近代新闻界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在这里

既可感受阅读之美

也可铭记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


03. 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生前曾在北京的五个地方住过

西城区石驸马后宅35号

是其1920一1922年时的居住之所

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现为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

故居是一座平常的三合院

院门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墙垣门



李大钊在这里居住时

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他领导和参加了多次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活动

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

他在五四时期的许多重要文章

(包括《庶民的胜利》)

也是在这里起草的

站在故居门口

仿佛感受到了历史无声的传递

岁月已逝,慷慨依旧




漫游中轴线

西城两个魅力街区别错过


01. 北京坊-大栅栏

从多元化的时尚街区到北京最著名的古老街市

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

西起煤市街

东至珠宝市街

北起西河沿街

南至廊房二条

毗邻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文化场所



历史上

大栅栏地区就是一个先进的

开放融合的区域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是大栅栏地区众多历史建筑的共同特点

2006年

西城区启动大栅栏地区的北京坊建筑群的

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

力求在保护北京坊历史风貌的同时

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北京坊街区内

大至建筑规划小至微观细节

无不以构建舒适惬意的环境体验为目标

小广场、休息区、漫步体系、开放街巷

点缀以绿化、灯光等能够引发情感交流的元素

在与商业氛围互补的同时

也为多元人文交流和互动体验

提供了灵活的基础空间保障



如今的北京劝业场已经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

艺术、文化展览

剧场、品牌发布

是北京文化的新地标


不能错过的体验



无论是青年

还是中老年

无论是白天来

还是晚上

在北京坊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体验完北京坊

还可以向大栅栏内里逛

是北京有名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

更是京城文化的缩影和精华

街区内的购物、餐饮、娱乐等店铺鳞次栉比

是娱乐逛街、品尝美食、感受北京文化的必选之地

特别是老字号商铺众多

在这里可以买到精致的瑞蚨祥绸缎

美味的六必居酱菜、醇厚的张一元清茶等



此外在大栅栏一带还坐落着爆肚冯

瑞宾楼等京味小吃店

游览之余不妨去尝尝鲜


02. 地安门外大街

商业复兴,老桥新生

地安门外大街北起鼓楼

南至地安门

东连南锣鼓巷

西临什刹海

全长约730米

宽约19米至26米

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

自元代形成以来

既是北出皇城的必经之路

也是老北京“后市”的所在地

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前朝后市”的营城理念

其历史上承载的商业功能延续至今

是中轴线上形成时间最早

形态最稳定的商业街市


在清末民国时期曾涌现出一百多家店铺

涵括七八十个行业

古玩铺、绸缎庄、珠宝店

和酒楼饭庄不一而足

其繁盛程度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店铺字号

在今日绝大多数已经看不到了

不过这条街上

今天依然能看到几处颇具烟火气的历史景观



比如

在地安门外大街路东有一家新华书店

其建筑是中西合璧式的砖混结构二层楼房

这家书店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为宝书局

为宝二字取《大学》“惟善以为宝”之意



店内专营书籍文具

名为书局其实更像一家文化用品商店

现在书店里开辟了老北京书籍专柜

成为一家颇有特色的书店

也是此地一处著名的文化地标


由此往北马路西侧是著名的火德真君庙

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

始建于唐代

元代重修

明清屡有增建

每年阴历八月上戊日是火神生辰

这天庙内香火尤盛

民众纷纷燃香祝祷

祈求火神爷保佑平安

直到今天依然人气不减


火神庙往北

是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地安门百货商场

是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营业的一家老牌商铺

到上世纪末

逐渐成为北京数一数二的大型百货商场

经营上万种商品

包括生活百货、纺织品、服装鞋帽

黄金首饰、日用家电等

是整个地安门外大街和什刹海地区

最有人气的商业地标


地安门百货商场在前几年已完成升级改建

由五层改为两层仿古建筑

与马路对面的东来顺等店铺的

中式建筑造型相得益彰

这里也将成为与烟袋斜街一样的文化打卡地标



· 数字游西城 ·






穿越时空之门,在历史与当下间游走

为让市民和游客更好的体验地外大街

体验中轴线历史文化

西城区携手北京河图

组织实施了“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

“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

卡通形象“水灵龙”为项目IP形象

大家只需手机下载专用APP

在手机上就能穿越时空之门

在历史与当下间游走

在鼓楼前

逛沙燕风筝、京式旗袍等非遗摊位

听老北京吆喝声、钟鼓楼报时声

感受中轴线后市热闹的商业氛围

在万春亭

一览中轴全貌

看中轴线数字国风画卷

了解中轴线相关14处遗产点


特别体验

首次亮相的“万象中轴”项目

包括“预见中轴—数字文化探访线”

和“再现中轴—数字时空博物馆”两个功能模块


“预见中轴”

主要是依托河图的大规模3D地图构建

高精度空间计算等技术能力

在线下真实的物理空间叠加虚拟数字内容

对中轴线历史场景和灭失的文物建筑进行数字重现

并嵌入数字展陈、沉浸式体验

和虚拟互动等多种效果

构筑线下增强现实体验


“再现中轴”

将提供线上体验

具有数字藏品的收藏、展示功能

通过收集线下体验的场景素材

将中轴线文化“带回家”

离开现场也能了解相关中轴线知识点、小故事


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页面/灵图游APP


转发

周末约上朋友

来西城

体验车轮上的“西”游记吧


- END -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大栅栏   白塔   老舍   北京   西城区   西城   京报   鲁迅   故居   笔下   博物馆   大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