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的舜文化历史根脉,让舜帝葬全州九疑山名扬天下


原创:唐文德

湖南宁远九嶷山有舜庙、有明代修建的舜帝祭祀陵,是祭祀舜帝之地。

宁远九疑山舜帝祭祀陵

但在原隶属湖南的今广西全州却有一条舜帝文化历史根脉,并而让舜葬全州名扬天下。

全州舜帝像

全州的舜文化根脉源远流长。这条舜帝文化历史根脉与其历史建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天的全州县地设立了第一个以舜帝葬地舜陵命名的县,名零陵县。随后,汉武帝承袭全州县地的秦县零陵,并在全州县地设立了第一个以舜帝葬地舜陵命名的郡,名零陵郡。

二千多年来,尽管全州历史建制地名不断变化,全州作为古零陵县、郡所在,到后来零陵的历史建制地名改到了今湖南永州芝山,但舜文化的历史根脉始终贯穿在全州的历史建制之中。

全州文化公园名湘水源

全州的历史建制地名,依次有零陵、湘源、湘川、清湘,直到今天的全州(注:全州境内曾有洮阳县,辖地大部分在今东安县,但县治在全州永岁),这些历史建制地名都贯穿着一条与舜文化有关的历史根脉。

一、全州因舜帝葬于九疑山而有以舜陵零陵命名的最古老地名和零陵县的建制。

零陵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而夏代以前出现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

零陵地名最早出现在今广西全州。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在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为了纪念舜帝,于公元前221年,在舜帝南巡驾崩之地的“苍梧之野”,即今全州县地设置了零陵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南78里处。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的零陵,便以建置地名“零陵”就出现在了全州。秦始皇还于公元前210年第四次东巡时,在云梦(今湖北长江南北一带),南望九疑山遥祭舜帝。

秦代设立零陵县及零陵县治在全州是有史料记载的。

最早说秦代零陵县的是《汉书·艺文志》列载书目,有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据此写有《秦县考》,判定秦代设有零陵县,并1937年发表于《禹贡》专刊。史念海先生还考证西汉零陵郡所辖的零陵县就是秦时的旧县。对于零陵县治所在,史念海先生说《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湘源县,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则这所故城也就是零陵县故城。”

中国史学界的史学泰斗谭其骧先生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数十位专家学者,根据《山海经》《史记》记载的舜帝葬地方位,以及《汉书·地理志》《水经·湘水》《旧唐书.地理志》《影宋本太平衰宇记补阙》等文献古籍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相继在今全州县地设立零陵县的历史记载。史学界的专家将秦代零陵县的县治确定在湘江以西的全州县咸水镇,详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汉初长沙郡国南界示意图》的秦代零陵县治所在,这是国家承认的史学界最有权威的定案。

秦始皇在全州县地设立零陵县的历史,在《广西通志·胜迹略》《辞海》《永州历史大事记》《零陵地区志》《零陵县志》《永州史话》《全州县志》及《追溯古郡零陵》《零陵古城史话》等都有记载。

可见,舜帝南巡,崩葬九疑而有零陵是全州舜文化历史根脉的起点。

二、全州因“湘水出舜葬地东南之陬”而有湘源县建制。

隋开皇年间废零陵县后,在全州境内置湘源县。零陵县在全州存在810年之久。

相传,湘源县建制也与舜帝葬地有关。全州县域古属湖南,到了明代才从湖南划到广西。湘江自兴安县流出,流经全州的凤凰、绍水、才湾、枧塘至全州城郊三江口。由于三江在此汇合,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儿是湘江发源地。因湘江最上游过全州境内,而称之为湖南“三湘”中的“上湘”,古称湘源。湘源县治所在的今全州镇柘桥村附近有祭祀舜帝的舜庙,民间称之为虞帝庙。《全州志》载:“虞帝庙在城西十里”。湘源县治设于此并有祭祀舜帝的虞帝庙,是因这里是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山脉的东南角,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记载了这一史实。

《海内东经》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是说舜帝葬地的东南是湘水(湘江)的发源地,湘水(湘江)发源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的海洋山,湘水(湘江)沿水源山海洋山西环而流,最后流入洞庭湖。

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海内东经》所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是说舜帝葬地在湘江源地域。

《山海经·海内经》又载:“九疑山,舜之所葬。”是说舜帝葬于九疑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全句表述了舜帝葬地在赤水东面的苍梧之野。

《全州志》的西延地图上仍保留着资水上源夫夷水叫赤水这个先秦时期的古老河名。在古赤水今夫夷水的东面就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

《全州志》也记载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而有“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舆地》古迹:“《尚书》:(舜帝)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孔子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

以上记载说明湘源县建制地是因湘江最上游过全州境域,并流经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东南角,官方和民间为纪念舜帝葬于九疑山,而在这里建起了虞帝庙,随后在此有了湘源县的建制。

可见,湘源县建制是舜文化在全州的承袭,德圣孝祖舜文化在全州影响之深。

三、全州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湘川“赤壁”殉情而有湘川县建制。

五代国时期,改湘源县为湘川县,是因湘川别泪典故就出自舜帝二妃殉夫挥泪为斑竹的全州湘川“赤壁”。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此为舜帝殉情,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在此建湘源二妃庙。为既避明宗讳,又纪念舜帝南巡及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湘川“赤壁”殉情,而改全州古县名湘源县为湘川县建制。

四、全州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交潇湘之渊”而有清湘县建制。

后晋天福年间改湘川县为清湘县,并于县置全州。清湘,因全州境内的湘江水清深得名。清湘即为“潇湘”。今天的潇湘是指潇水和湘水,而清湘县建制时的“潇湘”其意不是今天的潇湘,而是指清深的湘水。清湘县建制地名缘于舜帝南巡及二妃娥皇、女英“交潇湘之渊”,而引发的“潇湘泪竹”典故,是娥皇、女英二妃在全州湘川“赤壁”挥泪沾竹为舜帝殉情的“湘川别泪”典故的演化,“皇英不袝只孤坟,妃祠别占清湘原。”

纵观全州历史沿革,建制地名先有零陵、洮阳县,之后,地名多冠以“湘”,有湘源、湘川、清湘。这些历史地名皆因舜帝葬地而起,因舜陵“零陵”而名,全州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舜文化这条历史根脉,这条舜文化的历史根脉也让舜帝葬全州九疑山而名扬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全州   全州县   苍梧   陵县   赤水   湘江   赤壁   文化   名扬天下   历史   地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