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爆发后,为什么一定要攻城呢?难道不能绕着走吗?

在古代,战争的发生如同家常便饭,不仅让掌权者头疼,也让底层人民深陷其中挣扎不已。

看过古装剧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战争似乎都会出现攻城这一操作,而防守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城池给保住

因为一旦城池落入敌军手里,那么城池里的子民结局会如何可想而知,最严重的情况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王朝的覆灭。

而我们观察电视剧可以发现,古代攻打城池,似乎都是一座座城池按顺序老老实实的攻打,直到打到王朝政权的根据地为止。

那么为何古代战争一定要攻城呢?而且明知道正面进攻会损兵折将,为何不选择出其不意,另辟蹊径绕道攻下这座城池呢?

古代的条件

古代人的智慧不比我们弱,他们当然知道可以绕城而走,但依然选择消耗大量的兵力和粮草来攻打城池,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使得人民的出行变得方便许多,加之还有着汽车、高铁、航船、飞机等一系列便利便民的出行工具,可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古代出门基本只能坐马车,这还得是有一定身份阶级的人才能坐。

再加上古代山路多崎岖,想找到一条平坦的道路可没那么容易,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正常人想要过城绝对不可能去翻越那些高不可攀的山丘,只会选择走已经被修建好的平坦官道

为何攻城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城池的建立地并非随意选择的,城池一般建在山路崎岖的地区,不仅依山傍水,而且城池之间一定会有一条非常容易修建的道路用以连接两地。

至于为什么说古代爆发战争时,攻城是唯一的选择,是因为虽然攻城凶险,但也比绕道而行好上千倍万倍。

古代的军队基本以步兵为主,日常出行便是靠一双脚。而且打仗并不是集齐足够多的士兵就能胜利,还需要粮草,需要马匹,需要驻扎地。

战争所需的军队人数少说几千人,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如果不走平坦的路去攻城而选择绕行的话,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士兵会死在攀峰的道路上。

更何况军队还带着成吨成车的粮草,就算都能爬完山峰,等到达敌方的老家时,也已是猴年马月了。

况且那些山路基本只有驻扎在那片城池的人才熟悉,军队贸然前行,胜算概率太小。而且就算到达了峡谷等地,很可能还会被潜伏在此的敌方偷袭

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输得一败涂地,最后的结局只会是全军覆没

在古代,战争一般都会持续几个月或者几年,长的甚至还会一直持续十几年,所以打仗前士兵必须保持足够的精力。

如果敌军在城池里休养生息,我方却在长途跋涉攀爬凶险的山峰,那等真的到了城池,哪还有什么力气去拼杀。

所以攻城虽然是正面相碰,但其实也是最高效、最快捷、最有把握打胜仗的方式,绕道而行的攻城法子失败率太高了

攻城的好处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攻城虽然会损耗兵力,但其实还有几个我们不知道的好处。

一般而言,打仗并不能预测到这场仗究竟会打多久,假如这场仗要持续多年,那军队不可能在行军过程中带着多年的粮草前行,因此城池就是被各大将选中的休息地。

只要攻城成功,就可以白白坐拥城池里的兵力、粮食以及金银珠宝,这谁不会心动呢?

而且城池不仅是一方士兵的驻扎地,更是那片地区的经济中心。控制住城池就能控制住那一片的命脉,说不定一座小小的城池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点。

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北伐战争策划数年,他派出马谡去镇守街亭,然而马谡的自大自傲使得街亭失守,最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也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功亏一篑

古代消息闭塞,想要传递情报还得靠人工,所以军队如果选择绕道,基本上是断绝了一切的消息来源。而若是攻打下城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根据地,那么情报的传递无疑会变得异常简单。

上面的种种原因都证明了,古代战争想要成功必须得先从实打实的攻城开始,因为这看似损兵折将,实则是将伤害降低到了最小。

这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城池的重要性,更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军事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北伐战争   街亭   古代   粮草   城池   兵力   平坦   士兵   军队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