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间贫农到权倾朝野,魏忠贤的逆袭之路走了多少步?



崇祯皇帝曾评价魏忠贤称:“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诚然,明朝末年,魏忠贤权势滔天,飞扬跋扈。他肆意搅动朝堂风波,让大明后期的政治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无形中加剧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大明江山日薄西山之际,魏公公却加冕“九千岁”,拥有了无上的地位与财富,让人恍惚间险些忘了,曾几何时,高高在上的魏公公,不过是个乡间贫农罢了。


那么,开局拿到一手臭牌的魏忠贤,究竟是如何实现从乡间贫农到“九千岁”的逆袭呢?



01惊天豪赌

魏忠贤的家乡在河北肃宁,那里曾出过许多太监,可魏忠贤却与寻常太监不一样。


一般人家进宫做太监,都是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不得已将家中男童净身,只求孩子进宫后能混碗饱饭吃。


魏忠贤却是在二十二岁的盛年自己决定净身。他净身的时候,家里尚有几亩薄田,远没有到不做太监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不仅如此,魏忠贤进宫的动机也与一般人不一样。赤贫人家送孩子去当太监,是想着孩子留在家里,注定一生贫苦,若是能进宫,或许还有发达的机会,这无论对于孩子本人还是这一家人,都是一桩合算的买卖。


魏忠贤可没这么多的心思,他进宫的动机,乃是源于一次赌博。



据史料记载,魏忠贤有次赌博输了钱,被别人当街毒打逼债,险些丢了命。羞愤之下,魏忠贤大吼一声:“我进宫当太监赚钱还债总行了吧!”


说干就干,魏忠贤告别妻女,独自开启了一局惊天豪赌。消息传来,已经分家的哥哥魏钊咬牙卖了家里一头驴,来资助魏忠贤这场用人生书写的赌局。


靠着家人的帮助,魏忠贤总算凑够了净身的费用,进京找了位净身师,完成了这场关系到他一生荣华富贵的手术。而后,魏忠贤又利用地域优势,很快打听到进宫的门路,并和专管招收太监的吴公公搭上了线。


然而,想要吴公公帮忙,自然要孝敬吴公公一份厚礼。此前魏家为了魏忠贤净身,已然耗尽家财,如今哪里还有贵重物品能充作礼物?



万不得已之下,魏家只好卖了房子,全家搬到土地庙去住,可卖房的钱吴公公根本瞧不上,眼看魏忠贤进宫之路就要断了。


此时魏忠贤进宫一事已成为全家人的豪赌,魏忠贤的女儿为了家族豪赌,不得不给人当了童养媳,魏忠贤的哥哥也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这才凑出了打点吴公公的经费。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万历十七年,魏忠贤总算在吴公公的安排下进了宫,成为了前三所倒净桶的小太监。


02飞黄腾达

宫中的日子比家乡强了不知多少倍,虽说魏忠贤只是个最底层的小太监,却依然享有每月食米四斗,每年冬夏装各一套,铺盖六年一套的待遇,这对于魏忠贤来说,无异于神仙日子。


或许是这样的生活让魏忠贤陷入沉沦,又或许是太监们的世界里太过内卷,总之,魏忠贤在倒净桶的职位上干了十多年,才升任东宫王才人的伙食管理员,就此摆脱了底层太监的生活。



东宫的新工作每年能有百十年银子的灰色收入,比前三所的日子又要宽裕许多。饶是如此,魏忠贤依然只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却不能帮家族摆脱贫困。他入宫几年后,侄女、外甥女相继因家贫被卖到京城的大户人家做奴婢,魏忠贤虽心有不忍,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不出意外,魏忠贤也许就拿着东宫这份还算体面的俸禄,在伙食管理员的位置上终老,但意外偏偏发生了。泰昌元年,王才人之子朱由校登基称帝,是为熹宗,魏忠贤也由此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早在朱由校还是皇长孙的时候,魏忠贤就时常陪伴朱由校玩耍,一老一少间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天启五年,已是皇帝的朱由校有次在西苑泛舟游乐,一不小心落入水中,魏忠贤见状,立刻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救皇帝,险些搭上了性命。


不仅如此,魏忠贤还费尽心机讨好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并通过客氏赢得了朱由校的好感与信任。在朱由校眼里,魏忠贤就是亲信中的亲信,心腹中的心腹。

因此,朱由校甫一登基,立刻将魏忠贤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司礼监秉笔太监位尊权重,是明代宦官制度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职务。魏忠贤大字不识,按理说本来进不了司礼监,可朱由校的恩宠是最好的护身符,魏忠贤最终如愿成为宫中最炙手可热的大太监之一,集文武大权于一身。


03鸡犬升天

这一刻,魏忠贤等得太久了。进宫数十载,他终于有能力照顾家人了。


哥哥魏钊靠着魏忠贤的关系,成为了锦衣卫千户,成功收回卖地卖驴的前期投资。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先后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太子太保、左都督等官职,一夜之间成为了朝中重臣。


更为夸张的是,天启六年,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可朱由校没有奖赏袁崇焕,却将毫无功劳的魏良卿封为肃宁伯,不久后又晋封为肃宁侯,还赐予魏良卿禄米一千一百石,白银一万九千两白银,外加一座豪宅。



同年10月,皇宫三大殿完工,朱由校觉得这是魏忠贤的功劳,魏良卿作为亲属,理应受到优待。于是,朱由校很快下达了一道圣旨,魏良卿晋封宁国公,还把之前赠送魏良卿庄田又加了一千顷。


如此泼天富贵,直追开国功臣徐达,但魏忠贤的党羽还嫌不够。天启七年八月,兵部右侍郎霍维华再次上奏朱由校,请求给魏良卿加恩,朱由校本就宠幸魏忠贤,见到奏章后立刻顺水推舟,下诏晋封魏良卿为太师,并加禄米三百石,使宁国公魏良卿的禄米数量超越徐达,达到了惊人的五千三百石。


魏良卿升官进爵的同时,魏忠贤自身的权势也与日俱增。朱由校对魏忠贤宠信至极,送给魏忠贤嘉奖令无数,还允许魏忠贤所发给的诰命都仿九锡文。


在这股风气的影响下,朝臣们争相巴结魏忠贤,朝中奏疏都称魏忠贤为“厂臣”而不称其名。每次魏忠贤出行时,朝中士大夫就匍匐在道路两旁,对着魏忠贤顶礼膜拜,高声称赞九千岁,一些阿谀奉承者则干脆行五拜三叩头礼,称魏忠贤“九千九百岁”。



可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魏忠贤逆袭成功后,并未因自己来自民间而关爱百姓,反而倒行逆施,荼毒海内,惹得天怒人怨。


天启七年,魏忠贤最大的保护伞朱由校驾崩。新上任的天子崇祯,很快出手清算魏忠贤及其党羽。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悬梁自尽,他的侄子魏良卿被崇祯诛杀,临死之前,这位做着富贵梦的小公爷还在高呼:


“我本来生活在乡下,何知富贵?如今是富贵自来找我,我有什么罪!”


死到临头尚且不悟,也难怪魏家在迅速崛起后,又如同烟花般转瞬即逝,再度沦落到尘埃里。


参考资料:《明史》、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明熹宗实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肃宁   千岁   净桶   崇祯   大明   富贵   贫农   天启   东宫   朝野   乡间   公公   太监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