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传说 南池,范蠡养鱼之地


#历史野史#

范蠡像

句践入吴为奴三年回国后,想起在吴国三年比猪狗还不如的生活,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发誓要报仇雪耻!于是,他把训练军队的任务交给了范蠡。

范蠡带着新招的八千名士卒,到会稽山深处进行秘密训练。士兵们一边在山中训练,一边在山里种菜种粮和狩猎,生活基本自给自足,减少了与山外的联系。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越国在会稽山深处秘密练兵。

随着训练的士卒不断增加,山中可供入餐的野味也不断减少。为使士卒们保持旺盛的体力,范蠡只好组织百姓送鱼到山中,以补充士卒们的营养。

养鱼

为了洗雪国耻,百姓积极性都很高,士卒们的家属更是特别踊跃,挑着鲜鱼进山的人络绎不绝。而鲜鱼一多又吃不了,在山中不能久放,怎么办?范蠡灵机一动,在山中组织士卒们挖池放养活鱼。一方面可以保障士兵们的伙食供给;另一方面,吴国一旦来讨伐越国,鱼池也是储藏战备物资的仓库,可以使士卒们在山中多坚守一些日子。范蠡把挖鱼池的意义告诉士卒们,士卒们挖鱼池的劲头更足了,几千人日夜轮流开挖,一个数亩大的养鱼池很快就在山中挖成了。

养鱼池

自从句践被放回越国以后,吴国老臣伍子胥多了一块心病,认为吴王夫差把句践放回越国无异于放虎归山,句践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派探子到越国打探,一旦探得句践想卷土重来的真凭实据,就可以禀报吴王夫差,力谏他发兵讨伐越国。

探子来到越国,到处打探。后来,探子发现百姓们将一担担的鲜鱼往山里挑,有时甚至成群结队有好多人一起挑着鲜鱼进山,便悄悄地跟随其后,跟踪了大半天,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个空旷地带,果真发现有许多越军士卒在训练。探子连忙潜入密林之中,仔细观察起来。

探子突然发现密林中有一条毒蛇,吓得拔腿就跑。正在训练的士卒们听到林中奔跑的脚步声,以为是野猪,便立即有几支利箭朝那声音射去。其中有一支箭射中了探子,探子发出一声惨叫。士卒们立即包抄过来,将他捉住,问他到这里来干什么,他一言不发,再问,才发现不是本地口音,而且鬼鬼祟祟,形迹可疑,一用刑,他便招供出来,说自己是伍相国派遣的探子。句践得知这一消息,便立即下令斩首。

会稽山

刽子手举起长剑正要砍下去,后面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停!”刽子手回头一看,来人正是大夫范蠡。

范蠡对句践说:“大王,这人杀也是杀了,留着或许有用。交给我吧!”

范蠡把探子带到山中一间茅舍里,探子一进茅舍就跪下了:“恩人,感谢你救了我的命。可是恩人,你为什么要救我?”

“因为你是楚国人,我也是楚国人。”范蠡说。

“可是,我是楚国的一名罪犯。”探子说,“那年吴国军队一直打到楚国的国都郢城,我和其他罪犯一起趁机越狱而逃,后来我投奔了伍子胥,当了他的马夫,如今他又派我到越国来打探。”

“但你毕竟是楚国人。”范蠡说,“你我的祖先都安息在楚国的土地上,那里是我们的祖国,一个人不能没有祖国。我是为了楚国的安危才来到越国的。我们不能因为楚平王无道而不要祖国。像伍子胥这样连祖国连社稷都不要的人,简直不是个东西!你想想,如果吴国灭掉了越国,又会转过头去灭楚国。今天我放你回去,你在伍子胥面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探子再次跪了下去:“恩人,我不想回去了。为了祖国,为了社稷,我愿跟随恩人生生死死不离分,你叫我喂马就喂马,你叫我养鱼就养鱼。”

鱼篓

范蠡见探子决心已定,便说:“你愿意留下来也好。不过伍子胥还会再派探子来的。通过这件事,我也要汲取教训,不能让老百姓再成群结队地挑着鲜鱼进山了,那样会暴露目标。我想在山下再开掘一个养鱼池,这样可以方便老百姓送鱼,山上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把山下鱼池里的鱼运送到山上的鱼池里去。山下的养鱼池开掘出来后,就由你来管理吧。”

一席话,听得探子连连点头:“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以后山下如果有外地人来,我也会留意的。”

越国百姓听说为了训练军队的需要,在会稽山下也要开掘一个养鱼池,便自告奋勇地背着锄头铁耙来参加。经过数千人几个月的手挖肩挑,一个数十亩大的鱼池便开掘出来了。从此,人们把山上的养鱼池称为“上池”,把山下的养鱼池称为“下池”。因为“上池”和“下池”都在会稽山主峰的南面,所以又通称为“南池”。

会稽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吴王   楚国   养鱼池   探子   士卒   吴国   鲜鱼   鱼池   恩人   地名   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