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知识点概述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开创洪武之治。其死后,传位孙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各大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目的是为了防御北境残存的北元势力。

明朝的重要制度有废除丞相制,设立三司。明太祖继位之后,认为丞相的权力过于庞大,于是废除丞相制度,六部尚书直接由皇帝接手,加强了皇权的统治。在地方上,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财政;设置提刑案察使司掌管监委、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合称“三司”。

另外明太祖设置了锦衣卫掌管侦查、缉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和明宪宗时分别设立东厂和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在科举取士的制度上,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八股文”。这种文体严重的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明朝科举制分为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相当于省考,第一名叫作解元;会试相当于国考,第一名叫做会员;殿试相当于国考面试,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所谓“连中三元”(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就是说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者,即解元、会员和状元都是同一个人。

1627年,陕北的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死后,起义军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非清军灭掉大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明   北平   解元   明朝   殿试   乡试   王朝   起义军   会试   丞相   知识点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