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廉吏故事 游朴小故事(一)

岩洞求学

——游朴小故事(一)

游朴(1526-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明嘉靖五年(1526年)出生于柘洋(今福建柘荣)上黄柏村。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等职。游朴一生正直廉明,政绩卓著,朝廷称赞他:“诚、明、恕、忠、笃”,先后三次受到皇帝嘉奖,并在其故里建立德政坊,横额两面分别镌刻“世受天恩”、“开先甲第”。《福建通志》称其“三主法司,无一冤狱”。

在福建省柘荣县黄柏乡黄柏村(古称南阳)的水尾长源溪边的半山坡上有一个天然岩洞,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岩厝”。经查阅“南阳游祠宗谱”,此洞曾是游朴苦读诗书的地方。

他曾两次赴省参加乡试,虽然均未中,但他不因落第志馁,检省自己的薄弱环节,继续刻苦读书。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村水尾长源溪边有一天然岩洞,进洞细看觉得此处虽然潮湿阴暗,蚊虫骚扰,但四周幽静,也无人声嘈杂,很适宜攻书。微笑自语道:“这是上天赐予的做学问的好地方!”在这里日夜苦读,倒也无人干扰。

“心无墨濡胸难阔,家有书传儿自聪。立身钱少才休少,处世人穷志莫穷”。这是游朴在石洞中所写的,也是最为世人称道的。游朴日常读书疲倦了,便携着二胡到涧边拉奏。对着春草碧色,丽日蓝天,游朴把自己写的诗词配上曲子,和着潺潺的涧水边唱边拉。歌曰:

草青青兮洞幽深,日影斜照经卷明。

水潺潺兮琴韵悠,燕子低飞伴孤影。

有了新的感受和体会,回“厝”后写在文稿上,虽也零散点滴,但积少成多。游朴入仕后,将文稿充实整理,写成《游太初乐府》刊行出版。

躬耕垄亩,但须心怀天下;埋头读书,而要意在青云。游朴在石洞的勤学苦读为他参与撰修《四川总志》,编写《藏山集》、《岭南稿》、《 满山社草》、《石仓诗选》、《武经七书解》、《浙江恤刑献书》、《游太初乐府》等书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游朴去世之后,由同州人张大光搜集的游朴生前散见的议、序、书、铭 、表、记诸篇,把他编成《游参知文集》,后被纪昀选入经文荟萃的一代大典《四库全书》。

供稿:柘荣县纪委监委

转自:滴水清风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大理寺   柘荣县   太初   黄柏   石洞   南阳   岩洞   乐府   福建   文稿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