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转水湾,人杰地灵的故乡

转水湾——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陆奎亮

一往情深乐赋章,万佛湖畔总彷徨。

百载袓籍湖心里,十年定居大楼房。

思邻且望格桑花,怀旧重寻转湾塘。

夏令蝉鸣唧唧韵,催君声声入梦乡。

我曾在《风雨人生》一书里写了舒城县《乌沙——第二故乡》。

今天为什么又写阙店乡转水湾村——我的第二故乡呢?而这转水湾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呀!

我写乌沙主要是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巍峨高峰山的幽然和我对她的虔诚,这一切在魂牵梦萦着我,实际上我在那里只工作、生活了两年。

转水湾(网友摄影)

但转水湾的“大楼房”(地名)则不同,因我的母亲在那里整整住了十年。有母亲居住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虽然有人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但与最亲的人不能住到一起,此心能安吗?

那是1969年元月,母亲随两个弟弟一同下放。当时两个弟弟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而母亲是“沾了他俩的光”去了同一个地方。当然这里也有人性的一面,即为了相互照应。

余秋雨先生在《老三届》一文中写到:“下放农村是对青春的抛掷,父母的牵挂,情慼的迷误,文明的退化……”但他俩惟独少了一份对母亲的牵挂。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十年慢长的岁月里,除了和千百万知青下放到农村,坚苦奋斗的经历以外,他们还多了几分欣慰:

因我们家庭是地主成份,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那一刻起,这里的人们从未把我们当作四类分子家庭看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了贫下中农的长时间再教育以后,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往情感加深,特别是母亲为人处世的亲和力,感染了四邻,他们都口口声声的喊着陆大妈!还有他们收获的若干土特产都要分享一些给我们,逢年过节更是“礼物”不断。虽然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东西微乎其微,价质低廉,但在当时真的帮助我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两个弟弟也逐渐施展了他们的才华,奎平弟是卫校毕业的,所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长,热心为乡亲们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另外他俩都很有文艺天赋,奎全弟拉得一手好胡琴,若不是成份不好早被县剧团招收去了。奎平弟有精堪的表演才能,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土导演”。特别让人们惊叹的是他为一个生产队排一个大剧,参加县里汇演。

因为脑力劳动等事务忙碌,所以他俩干农活就相应地减少了。他们的工分,还有所增加。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说起这土导演排戏,还要归功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因为这里养育了诸多的文艺青年,不是人才济济,导演就是有三头六背也排不出一幕大剧的。一个生产队里,既有小生又有老生,既有青衣花旦也有丑角实属难得。这里突出描写一下我们这位花旦:

她名叫袁孝菊,那时正值芳龄,天生丽质,姿态柔美,特别是她还有一付曼妙的嗓音,每当她登台亮像时,台下都会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她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

丑角(常饰演反面人物)文良科,每一次一出场都会赢来阵阵欢笑声,另有一位花旦叶书芝,也是声貌聚佳。还有很多主角和配角均各有千秋,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转水湾(网友摄影)

回过头来再说说转水湾,转水湾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宏伟的马鞍山和罕见的格桑花,曾被上海《第一财经》联合国内80多家媒体评为“中国最美村镇”。

格桑花 王月凊

蝶飞梅朵一池开,陌野妆成粉白裁。

八辮吉祥何处觅,空灵剔透入禅来。

转水湾地灵人杰。这里与万佛山、万佛湖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曾出现过周瑜,文翁,李公麟等名人。那时,我亲眼目睹了转水湾的一些能人。先说说恢复高考后两个突出的趣事:

袁仲明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其中三男一女考取大学。七七年孝炳,孝勇考取,七八年孝玲,孝光考取,其中孝炳初中毕业考大学,孝玲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考取了大学。袁仲明的八个孙子辈现安居海内外、大显身手!

还有一个名叫扬龙本连续三年都超过了分数线,前两次均是体检脾脏大刷了下来,第三年在奎平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他医治下,脾脏恢复了正常,终于上了大学。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奎平弟经常去那里看望乡亲们。他说每次去都把他当作上宾。家家都争着请他喝酒吃饭,有时急了就几家把菜放在一起,像过大年一样热闹欢聚。

有一次他带着上高中放暑假的女儿去了那里,乡亲们还“强行”的留宿一晚,好酒好菜招待不说,第二天临行时还送来了一堆土特产,最让他们为难的还送来了两只鸡(一公一母)和一些鸡蛋,几番推让不掉,只好红着脸往回拿。谁知到了半路时,那只大公鸡不听话。乱串乱动争断了绳索跑到稻田去了。他俩只好下去追赶,最终把鸡逮着了,但两人却乱了满脸满身的泥巴。父女相视而笑,说这回真是乱得鸡飞蛋打。越说越好笑,最后彼此都笑着流下了眼泪。这泪水虽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激动幸福的泪花。

转水湾(网友摄影)

今天的转水湾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孟春时节的一个早晨,风和日丽,干女儿王景秀驾着宝马,专程来邀请我去她的老家(也是我的故乡)作客。小车风驰电掣在平坦的水泥路面上,此刻的我心旷神怡。因为离开这片土地已经四十多年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正在我想入非非之时,车子嘎然停下了,到了目的地吗?原来这里是转湾大桥,特地叫我下车欣赏如此壮观的大桥。此刻一下把我拉回到四十多年前,冒着风雪,赤足趟水过河时的情景,那刺骨的冰水,像刀割一样疼痛……“滴滴!”一阵喇叭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当我走下车,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时我眼前一亮,昔日的茅屋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五彩的地砖。她又领我逛了超市商场,那里的商品琳瑯满目。这里和城市没有什么区别,要说不一样的只是这里没有雾霾,天更蓝,水更清。我又一次回转身在遥望那雄伟的大桥,激情主宰我吟诗一首:

咏转湾大桥

万丈长虹飞东西,宝马香车纵横弛。

高楼倒影浮新景,杨柳依依伴游魚。

昔日赤足破冰渡,烂舟只等涨潮时。

几多悲欢随流水,君虽不语寸心知。

至此,我又想起了另一个能人,他叫袁孝年,他不是文化人,是自悟的手艺人,而且会多样手艺,这里只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盖了五间基建房,自己做房屋设计、绘图,瓦工、木工、装修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工序,呈现在乡邻面前的是一座崭新的平房。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不过他们的后辈,更是人才倍出。这里举一个佼佼者,即前面说过的袁孝菊,她的儿子名叫陈友军,现在在外交部任职,曾被派往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三年。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位同事,郎才女貌,很快结为伉俪,他们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

昨天在饭桌上见到了袁增光的儿子(第三代)今年12岁,刚刚高小毕业,已被合肥寿春中学破格录取了。主要是他的成绩特别优秀,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提出老师的错误。当他举杯向我这个爷爷敬酒时的一刹那,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又让我看到了转水湾新的希望,那真是一个宝地呀!将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地方。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袁启航。多么有含义的名子,我仿佛看到他扬帆起航,一直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不久,有幸与几位大楼房的朋友欢聚一堂,我在这里“连战”三日,席间最多的话题当然是离不开转水湾,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真是“笑声堪比吵闹多”。这次团聚的召集人是大楼房的女婿——陈同芳先生。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陈公看了我的两本“拙作”后,定要请我吃饭,而且要发表读后感。其实他拿到书还不到一星期,按他的话说:“是废寝忘食拜读。“当我们酒过三巡,菜至五味时,他发表了宏篇大论,很多章节,他已经烂熟于心,背诵如溪水流淌。特别是我写的《初恋》,他更是添油加醋炒作一番。我被他掀去了面纱外套,成了全裸。给他说的目瞪口呆,当时我们都已经是半醉状态,酒精的作用再加上那些炽热的词汇,吾羞愧得面红耳赤。趁着酒兴,他给我填了一首《江城子》。这回我给他将上军了,因为词比诗更上一个台阶,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更是汗颜。第二天再见面时他又填了一首《一剪梅》。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几天的接触,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我原先只知道他是政界的精英,未想到他还是一位大文人,我除了欣赏那苍劲有力、也不泛秀美的书法以外,又看见了一位文采飞扬的诗人屹立在我的面前。

前面提到的在外交部工作的陈友军是他与袁孝菊的孩子,这位优秀的人才,今天取得的成就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换来的啊!

嫣然一笔,转湾便成了家乡;嫣然一笑,家园的笑,转水湾的笑,大楼房的笑。转水湾是你的家吗?答曰:“是的,是我真正的家。”问号便成了句号。

春到转水湾(张凌云摄影)

亲爱的转水湾、亲爱的大楼房,你陪伴了我们十年,养育了我们十年,今天是几十年的情感延深,再加上这几日乡亲们的团聚,岂能在这几行文字表达得了的呢?最后还是用我与陈公的诗词来结束此文吧!

江 城 子

陈同芳

拜读陆奎亮先生《风雨人生》感怀

年逾古稀著华章,道生平,诉衷肠,满满乡愁,娓娓话凄凉。为酬悬壶济世志,勇登攀,绩辉煌。

杏林拾趣任倘佯,或自吟,或和唱,举笔珠玑,信口即词章。家事国事天下事,情切切,气轩昂!

江 城 子

--步韵陈同芳先生词一首

先生妙笔评书章,意真诚,韵浓香,芳华碧草,字字显锋芒。满腹经纶曾封候,好公仆,志昂扬。

杏林橘井任流芳,只微言,凑篇章,举杯畅饮,几番尽疯狂,亲情友情老乡情,道不尽,流水长!

(受权节选自陆奎亮《风雨人生》一书) 编排、配图:舒城之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水湾   舒城   外交部   脾脏   丑角   人杰地灵   花旦   乡亲   大桥   楼房   故乡   母亲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