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就此开始,一号人物登场,青年王阳明

徐阶,张居正,梁启超,稻盛和夫,蒋介石。

台湾阳明山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

大凡成大事者往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捕鱼。家里还有几个生病的亲属,每日以泪洗面,这差不多也是惯例了,可惜王守仁的情况恰好完全相反。王守仁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属实不清楚,但以他家的条件也算是中产以上。

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这下王家就更不得了了,王华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已经是状元了,儿子将来就算不能超过自己,也不能当笨蛋,于是他请了很多老师来教王守仁读书。十岁的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他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也倍感惊讶,可是不久之后,老师们都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王守仁不喜欢坐在私塾里,却喜欢舞刀弄枪,读兵法,看兵书,还喜欢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王华看过之后失所良久,叫来了王守仁,问了他一个问题:书房很闷吗?

王守仁点了点头。

“跟我去关外转转吧。”

王华所说的关外就是居庸关。王华便决定带她出关去开开眼界。

居庸关

当时的居庸关早已不是朱棣时代的样子,蒙古骑兵经常出没,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出关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经王华考虑,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久之后他就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追悔莫及,在居庸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众马奔腾的豪情快意。一颗种子开始在他心中萌芽。

王华原本只是想带儿子出来转转。踏青踩点而已。可王守仁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大吃一惊,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态,庄重的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对他爹说:“我已经写好了给房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尽难跑平鞑靼。”

这时王守仁15岁。

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做出了反应,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劈头盖脸的像王守仁打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王守仁先生第一次为国效力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但他并没有沮丧,不久之后他就有了新的人生计划,一个更宏大的计划。

王华的肠子都悔青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宝贝儿子还是啥都敢想敢干。

也许过段时间他就会忘记这些愚蠢的念头,王华曾经天真的这样想。

也许是他的祈祷产生了效果,过了不久,王守仁又来找他,这次是来认错的。

王守仁平静地说道:“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实际,多谢父亲教诲。”

王华十分欣慰,笑着说道:“不要紧,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努力读书,将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现在我已经有了新的志向。”

“哦,你想干什么?”

“做圣人”

这次王华没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复:一个响亮的耳光。

完了,完了,你爹一世英明就要毁在你小子手里了。

王华终于和老师们达成共识,如果再不管管这小子,将来全家都要败在他的手里。经过细的考虑,他决定给儿子谈一门亲事,他认为只要这小子结了婚,有了老婆管着,就不会再做什么出格的事了。

王华是状元,还曾经给皇帝当过讲师,为高权重,王守人虽然喜欢闹事。但小伙子长得还是比较帅的,所以王家要给结亲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家挤破头来应征。出于稳妥考虑,也是不想这小子继续留在京城惹事,王华挑中了江西洪都,也就是今天南昌的一个官家小姐,然后叫来了刚满17岁的王首人,告诉他马上收拾行李,滚回江西结婚,少在自己跟前晃悠。

愣头愣脑的王守仁就这么被赶出了家门,跑到江西洪都,万幸的是他的礼仪学的还不错,岳父大人对他十分的满意,一来二去,亲事定了下来,结婚的日期也定了下来。这位岳父大人估计不常上京城,没听说过王守仁先生的事迹,不过不要紧,因为很快他就会领略到自己女婿的厉害。结婚的日子到了,官家结婚,新郎又是状元的儿子,自然要热闹隆重一点儿。岳父大人家里忙前忙后,可是等大家都忙完了,准备行李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个关键的人——新郎官儿。

新郎官赘婿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结不成婚还在其次把人弄丢了,怎么跟王华交代呢?

岳父大人满头冒汗,打发手下所有的人出去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全家人急得连寻死的心都有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发现在一所道观里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动。

可是失踪一天的王守仁却一点儿都不激动,他惊讶地看着这些满头大汗的人说出了他的疑问:找我干啥?

原来这位兄弟结婚,前天出来闲逛,看见一个道观便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劲儿,越聊越嗨,就开始学道士打坐,这一坐就是一天,直到来人提醒他才想起昨天还有件事情没做。

无论如何,王守仁还是成功了,结了婚,讨了老婆成了家。他的事迹也由此传遍了整个洪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

那些嘲笑他的人并不知道,这个看似怪异的少年是一个意志坚定,说到做到的人,四书五经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科举做官他也不在乎,17岁的他就这样为自己定下了唯一的目标,做圣人。

王守仁自己也摸不着头脑,所以他经常出没佛寺道院,希望从和尚,道士身上寻找做圣人的灵感,但除了学会念经打坐之外,连圣贤的影子也没看到。他没有灰心丧气,仍然不断的寻找圣贤之道。

在洪都待了一年之后,18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江西,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回老家余姚。

在旅途之中,他认识了一个书生,便结伴而行,交谈之中,他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呢?这个书生思索良久,说出了四个答案,格物穷理。你回去看看朱圣人的书,自然就得到答案了,王守仁欢喜鼓舞,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因为他要格竹子了

未完待续……

参考:明实录、明史、王阳明传、明朝那些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东乡   余姚   江西   岳父   日本   道士   圣人   状元   大人   儿子   人物   青年   传奇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