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现真实版“桃花源”,土著居民自给自足,民风淳朴老人长寿

千年以前,东晋文人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记》,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逍遥自得的“世外桃源”。而在当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茫茫腹地之处,就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落,俨然真实版的“桃花源”。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现世震动国内外

这个古村庄就是距离新疆于田县城约267公里、车程约5个小时的达里雅布依乡。它的形成得益于已消失于沙漠深处的母亲河——克里雅河,由南向北流经于田县时,在下游孕育了一块神奇的绿洲。如今这个曾经长期鲜为人知的封闭之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塔克拉玛干肚脐”。

达里雅布依乡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村子,它其实是一条东西约9到15公里宽,南北约335公里长的绿色走廊。直观对比起来看,大概相当于深圳市的大小,至于陆地面积32.9平方公里的澳门,则还没有达里雅布依乡的60分之一大。它的面积相当于60多个澳门,开车出村都需要5小时。

早在19世纪,来自西方的探险家先后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时,发现沙漠中心有一块绿洲叫作“通古斯巴孜特”(汉语意指“野猪吊死的地方”),有一个“真正的隐者”居住之地——原始的“半野人”部落

这块沙漠绿洲由此蜚声国际文史学界,成为与楼兰遗址、交河故城齐名的东方秘境。然而外界通往这个村落的路途实在是九死一生,导致这里依旧鲜为人知。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的新疆于田县政府首次派出了工作小组北进沙漠考察,于是“通古斯巴孜特”有了一个新名字——达里雅布依,意思是“河流沿岸”,这里的土著居民则因母亲河克里雅河而得名“克里雅人”。但是到了60年代,这里再度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音讯全无。

一直到了1982年,一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寻找石油的勘探队才打破了达里雅布依的宁静。轰隆隆机械轰鸣吓坏了攀附在胡杨树上的牧童,飞速逃窜而去。

而根本就没想到不毛之地还有人烟的勘探队成员也受到了巨大的惊吓,恍惚间以为看到了“长发、有尾巴”的野人,这一消息不胫而走,震动了国内外。

以此为契机,于田县木弥拉镇重启了对这个村落的考察,并证实了这里的村民全是半游牧半定居的维吾尔族人,说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自称克里雅人。1989年,达里雅布依乡正式设立。

揭开神秘面纱的达里雅布依乡

如今的达里雅布依乡仍然地广人稀,全乡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足400户人家,约2000人。乡政府驻地铁里木有8户人家,其他住户散居于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这些星罗棋布于在胡杨林之中的院落,有的隐于沙丘一侧,有的借茂草遮蔽,还有的搭建在河滩上。

一群羊、一口井、几间房基本上就是克里雅人的全部家当了。

据说克里雅人在达里雅布依乡定居400多年了。早在16世纪,艾买台克登和尤木拉克巴热克两位牧民沿母亲河而下,发现了这一处水草丰美的草场,于是两人分别在河流东西两岸安家,逐渐形成了隔河相望的“代盖”(河东)、“盖尔普”(河西)两大家族,世代联姻,放牧为生。

而达里雅布依乡之所以长时间封闭于世外,主要原因其实也并不那么神秘,就是出村实在太困难了。从村里出发去于田县,一路上足足有210公里都是不断起伏穿行于连绵不绝的沙丘和沙山上,差不多有9个平均高度达到了40米到50米的沙丘。

不少现代化的高档越野车面对如此路况尚且叫苦不迭,而过去进出达里雅布依完全依赖骆驼、毛驴和马车,至少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不过随着克里雅人渐渐融入现代社会,一些经济条件许可的牧民已经骑上了摩托车,甚至开上了汽车。

达里雅布依乡的特色民俗对游客极富吸引力

从生存环境来看,达里雅布依并不是人类宜居之地。

纯沙化的土地上,沙井里的盐碱水咸意浓浓、苦涩难言,只有芦苇、红柳和胡杨等耐碱性强的植物才能存活,更不用说由于“平沙万里无人烟”的荒漠里路远难行。这里“千里不贩青”,青菜绝对是奢侈的菜品了,不时妆点一下餐桌的往往是洋葱、胡萝卜、大蒜等“蔬菜”。

然而偏偏克里雅人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地生存下来了,还形成了不吸烟、不喝酒、热情好客、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有客人来,必须宰羊款待,过路人自己到主人家里动手烧水做饭很寻常,晚上也没有锁门闭户的习惯……这些风俗让到访的外地人心生置身世外桃花源之感。

克里雅人的日常饮食以羊肉、“库麦琪”面饼、抓饭、汤饭和药茶为主。这里土产的天然甘草一株能长到一百多公斤,苦豆子、骆驼剌、青蒿、大芸等也是深受克里雅人喜爱的良药。

达里雅布依乡是享誉南疆的一个“长寿之乡”,这里的百岁老人十分常见,他们对日常生活充满生机勃勃的热爱,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常常让有幸造访的游客叹为观止。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1989年设乡管理以来,达里雅布依乡的居民已经陆续搬迁到政府修建安置的新房里定居了。近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及结对干部的努力,克里雅人正在不断融入文明社会、电子信息时代的新生活。

想要了解原始的克里雅人生活,必须乘坐沙漠越野车去探访他们的旧居。虽然路途险阻,但对游客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毕竟越来越多生活在钢筋水泥都市中的人们,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回归自然,去尚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古村庄进行猎奇探险旅行的愿望。

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乡有活化石一样的维吾尔族聚集部落形态、古老淳朴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沙漠绿洲文化……可惜囿于当地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制约因素,虽然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世人而言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之境。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风土人情得天独厚的达里雅布依乡,也有机会成为像罗布人村寨一样的旅游风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桃花源   新疆   布依   塔克拉玛干   维吾尔   土著   于田县   雅人   长寿   自给自足   沙丘   民风   淳朴   绿洲   沙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