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道情D6(东方红纪念馆~香炉寺~白云山)

从榆林到隹县,基于三个因素:基本顺路、享誉盛名的香炉寺、李有源家乡。

行走在外不会总是心随我愿。上午九点从榆林坐长途汽车出发,离佳县还有十来公里的地方,遭遇大堵车,上百辆从山西吕梁过来的运煤大货车排队上高速,基本把路堵死,结果二个小时不到的路程用了近五个小时才到,吃完午饭已经下午2:30。携程上订的某大酒店大床单间,经百度导航,沿背街小巷曲曲弯弯走了约一公里,抬眼一看,完全就是一家四层高的农家小楼,至少不是我心目中的“大酒店”。







如果说延安比发达地区的县城还是要好一点的话,那佳县确实不如成都平原上的不少乡镇了,当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名至实归。




县城虽破,人还是好人。堵车无聊间,与同车当地人吃力的搭话闲聊,50%的话听不懂,只能不懂装懂的望着微笑点头。一个热情的崔姓红脸汉子给我留了电话,称他佳县人,常在县城周边打工,如有需要可以用他的摩托车搭我去各景点。萍水相逢,没有放在心上。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到前台一打听,方知距各景点均有 3 公里左右路程,且方向不同,靠走路基本不行。我只好给崔老乡打电话,不到两分钟,摩托车和人到了。

“去东方红纪念馆,香炉寺,随同往返,需多少钱?”

“老乡莫,你看着给莫”

“你说,只要合适就行”

“到一个景点一般是十元,往返二十。去的两个景点,给个三十元行不?”

“行。到一个地方,你等着我,完了再去第二个地方”

“是的莫,饿陪你一块去莫,给你照像莫。”

“岀发!走!”

去第一个地方,出城往北,到了《东方红》纪念馆。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当年是每天在东方红的歌声中浸泡长大的,就像说梦话也在背老三篇一样,梦中唱起东方红也不会错的。这首被称为第二国歌的东方红,就出自佳县放羊老倌李有源口中并迅速传唱到米脂、绥德、陕北。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一笔,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老人!来了,就应该去看看。




第二站是返回县城往东,去往香炉寺。微型小庙,建于明朝,原汁原味。寺庙屹立于黄河西岸万仞独石之上,三米长一米宽的小石桥与绝壁相连,雄奇险俊秀集于一体,陜北著名景点。途中,崔老乡对我说,到了跟饿走,不用买门票。

靠好摩托,沿小路逶迤而下,山门前,赫然写着门票 20 元,他与守门人热情的打着招呼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大致是饿带老乡来逛逛的意思吧。入内,不断建议我在某处某处照相,我称不喜欢照相只想慢慢看一看。末了,还是热情的为我留影两张。




看时间尚早,问:

“附近还有什么可看的东西?”

“白云山,白云寺。毛当年在上面住过地莫”。

“有多远?收门票?”

“三公里左右,门票 65 元。”

说了半天,没懂。不敢微笑,只好小心翼翼的说:

“我没听懂”

再慢慢说了一遍。

哦,大致意思是他在山上打工,认识很多人,也知道很多路可走,不用买票。

我称:被查票的抓住关起来咋整?

“那不会,我会陪着你的莫”。

摩托开到山腰,从村民的屋后进了景区,一路为我导游:当年毛是从这边上来的,从那边下去的,在那间房与道长聊天.....


满山都是道观,这里号称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庙宇建筑群,但我不感兴趣也不懂,匆匆下山。

崔老乡意犹未尽,望着山顶巨大的一颗红枣雕塑和山上“佳县有机枣,每天三颗长生不老”的标语建议,打两袋枣回家?由于语言沟通不畅,我误以为他要卖枣给我。忙说,不用不用,东西多了,沉,搞几颗尝一尝就行。

车行半山,满目枣树。停车,对我说:饿们这的枣莫人要嘛,随便捡么。带我进树林,找颗枣树一摇,下雨一般,遍地红枣。捡一颗进嘴,哇,甜,核小,肉多。纳闷,为啥没人要呢?

“卖不掉么,就是没人要嘛”。

无语。

捡了两大捧,递给我

“尝一尝嘛,佳县的红枣好吃不好吃么”。

我确实小人之心了。




车回县城,我对崔老乡说,我以前从未坐过摩托车,也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枣树。

按约定给钱。掏出百元,真诚地说:不用找捏,谢谢你捏。

独自沿县城溜达,不一会忽听有人喊“老乡老乡”,吓我一跳。

原来崔老乡怕我找不到路,又给我说回酒店怎么走怎么走。

大部分没听懂,继续点头微笑。

陝北人!

陕北佳县的崔老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陕北   香炉   榆林   佳县   道情   枣树   景点   红枣   纪念馆   县城   老乡   门票   东方红   白云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