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红遍”泰山区省庄镇北部山区村民的好日子来了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阳 泰安报道

花果田园大河峪、养心福地安家庄、不老乡村亓家滩、生态净土刘家庄、泰山茶香小津口……泰山区省庄镇乡村振兴特色品牌串联起北部山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的秀丽风光,俨然一处世外桃花源,而这片乡村振兴“蓝图”的绘就,离不开省庄镇党委的“红色动能”,党旗红遍山村,给村民送来好日子。

安家庄村外景(记者 田阳 摄)

星火燎原 党建点燃干事创业热情

安家庄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进村、省重点旅游村,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投资60余万元,打造的泰安首家集党性体验、党史学习教育、有声党建、泰山特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体验式、综合性教育基地——安家庄村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吸引了市内、外党组织和党员前来开展党性学习教育。

2004年,现任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曰胜走马上任。他面对的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收入一年不足5000元、甚至负债18万元的穷山村。如何发展,如何带领村民蹚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是安家庄村党支部当时的当务之急。

修路筑塘、开山造田、发展产业……几年来,安家庄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开发整合山区优势资源,依托苗木种植特色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为村集体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2020年,村党支部抢抓发展机遇,探索领办了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灵芝大棚6座,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山东芝人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回购协议,保障合作社和村民的权益,推动合作社长期发展。

安家庄村为民服务中心(资料图 来源:刘文)

星火燎原。安家庄村强党建、促发展的凝聚力点燃了省庄镇北部山区各村的干事创业热情,其他村党支部在原有乡村振兴“蓝图”的基础上,开启了“抱团”富民强村模式。为建立运转高效、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农村区域化党建新机制,省庄镇党委立足北部山区的人口、交通以及建设规划等实际,选址安家庄村,建立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以强村带动周围村发展提升。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周边9个村,辐射人口达6889人,切实发挥中心党委作用,团结带领各村党支部抱团取暖、融合发展,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建水平、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党员领路 小山村也能连接大城市

位于安家庄村北部的亓家滩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宝藏,绿植覆盖率80%以上,主要种植大樱桃、甜桃、猕猴桃、板栗等,多数村民以果品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亓家滩村以党建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依托,创新思路做电商,凝心聚力建项目,以用为本聚人才,谋发展、解民忧,探索出一条山村振兴的新路子。

李丰在果园进行直播(资料图 来源:刘苏莹)

亓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李丰,研究生毕业,是村民眼中的“高材生”。在外人看来,她能够很轻松就拥有高薪的工作,但李丰却没有选择这条平顺的生活道路,而是毅然回到亓家滩村,接下了带领乡村父老脱贫致富的担子。“也许在外人看来,我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如我那些同学,但回村任职我没后悔过。我的工作在价值体现上不输于他们。这些事总要有人做,能为村里干点事我觉得很充实。”李丰说。

为推动乡村振兴,李丰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访党员群众,最终确定了“项目带动、资源统筹、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借助泰安市“百企联百村”行动,村党支部同泰艾(山东)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资51万元,建设了面积311平方米的艾条加工车间,打造从艾叶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为1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可实现集体和贫困户增收6万余元,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真正打通了亓家滩的发展致富路,托起村民的幸福安康梦。

亓家滩村艾叶加工间(记者 田阳 摄)

入驻亓家滩村三年多,泰艾(山东)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前程见证了村庄的变化。“以前的亓家滩村就是个没有生气的小村落,这几年通过种植猕猴桃、发展艾条产业等让村民富起来了,山村里慢慢聚集了人气,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刘前程表示,吸引企业到亓家滩村来建厂的原因,除了山村自身丰富的野生艾叶资源外,还有亓家滩村党支部对企业的看重和支持。在企业入驻前,亓家滩村党支部就对基础的艾叶加工生产做足了功课,对产业发展的观念也很成熟,所以企业才会选择来这里建厂。

2020年,省庄镇第一届猕猴桃采摘节在亓家滩村开幕,打响了亓家滩村的猕猴桃品牌,村民迎来丰收的同时也保障了收入,心头难题解决了,日子自然过得舒心惬意。近年来,亓家滩村党支部组织村内几名年轻党员成立“电商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免费培训,提供快递运输、网页制作等销售技巧,帮助村民打开果品网上销售渠道,如今亓家滩村的猕猴桃已经销往了全国各地。

大河峪村村民地里种植的猕猴桃(记者 田阳 摄)

山野漫卷 党组织指引群众“淘金”致富

同样依靠猕猴桃“淘金”致富的大河峪村承办了2021年省庄镇第二届猕猴桃采摘节。之所以承办第二届猕猴桃采摘节,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同样都是依靠猕猴桃采摘发展乡村振兴的大河峪村和亓家滩村都是北部山区基础条件较差的山村,相同的发展模式让两个村党支部书记的振兴“蓝图”不谋而合。2020年,恰逢猕猴桃成熟期,吸引客源前来采摘成为两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心头大事,于是两人都想到了举办采摘节来吸引人气。李丰抢先一步找到镇领导汇报这个想法,大河峪村党支部书记陈翠国紧随其后,所以省庄镇的猕猴桃采摘节就变成了由两个村轮流举办。

猕猴桃是大河峪村的传统产业,有30多年种植历史,早期种植面积小、山上山下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2014年以前,大河峪村村民年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负债30余万元,在别人眼里,大河峪村就是个“穷山窝”。大河峪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先带头入股成立合作社。2015年9月,大河峪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土地流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老百姓不理解、大多在观望。大河峪村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讲意义、讲前景,来号召大家积极入社,统一了党员的思想。村里有位61岁的老党员张志国,他第一个刨了自家长势喜人的茶叶,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给全体村民带了个好头。2017年,合作社的猕猴桃迎来了大丰收,5万斤猕猴桃“销售一空”,每斤价格还涨了2块钱。合作社的社员通过“分红”腰包鼓了起来,其他村民看在眼里,也终于体会到了党支部的良苦用心。第二年,村民纷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在专业人员的统一培训、分类指导下,种植规模一下扩大到240亩,猕猴桃花香飘满了村里村外、房前屋后。

大河峪村通了35路公交车(资料图 来源:黄丽娟)

村子富了、村民乐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高了。为了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大河峪村党支部把正在清理的水库淤泥填进了村口的水坑,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30余件体育器材,跳舞、听戏、看电影,村里人也有了自己的“夜生活”。后来,还在全村安装了100盏路灯、52个高清摄像头,设置1处饮用水站,新建小桥5座、观光走廊300米,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增加山地灌溉面积300亩,2020年,村子还通上了35路公交车。基础变好了、村庄变美了,村党支部积极整合游客服务中心、精品采摘园等资源,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精品采摘、山地休闲于一体的“田园式”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大河峪村成了泰安城区市民的“后花园”“打卡地”。

近年来,省庄镇按照“牵龙头、建队伍、严规范、打基础、强管理”的总体思路,实施“1+4+N”共建行动,以党建引领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促整镇提升。在基层党建工作上,找准核心、破解难题,自我加压、不断发力,基层党建工作再扬新帆,以党建工作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镇党委坚持每月组织各区域中心党委,对辖区内党支部逐个分析、逐一解决问题,对重点党支部采取先带后、后学先、村联居等方式,实现联手进步、互帮互带、相加相融、共同过硬。产业连片、党旗红遍,省庄镇北部山区的“红色引擎”已强势发动,且看漫山遍野焕然新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村民   党支部   山区   大河   泰山   漫山遍野   猕猴桃   山村   党建   好日子   合作社   党员   乡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