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

文/霞光满天

怎么样才叫见过世面?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的解读,往往停留在金钱、地位、高档场所、高级用品……

若世面仅限于此,那么,恰如林语堂先生所讽刺的社会俗气: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其实,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见过自己、见过众生、见过天地,反而没有任何的身份感。

有能力而懂谦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往低处流,能润泽万物,却不争不抢。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居高临下。

三千年前,孔子与众弟子向东游学。行至半道,有一小孩立于路中,马车夫大声呵斥,他依旧不避让。

孔子遂探身问道:“孩子,见了车马,为何不避让?”小孩答:“此处有城池,城门已关闭,车马如何过?”

孔子定睛一看,原来小孩用沙土石头堆砌了一座城堡,栩栩如生。

小孩又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过车马绕着城走,却未听过城池避让车马的。”

此话一出,孔子愕然,一时竟无言以对。于是,车马皆绕“城池”而过。

随后,孔子下车,邀小孩同车前行,才得知他是春秋时期的神童项橐。经过一路交谈,他认为项橐确有过人之处,遂拜其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周易》有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品性高尚之人,为人处世总是格外谦恭有礼。

因为见过自己无助时的窘迫,所以懂得时时竖起耳朵聆听;因为见过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迷茫,所以知道随时蹲下来仰视。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总能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轻一人,不废一物,自能大有作为、大有后福。

有地位而懂弱小

南北朝时,东魏高澄俘虏了南梁徐州刺史的儿子兰京。

高澄看中兰京的厨艺,将其留下当厨子,却常常毫不留情地暴打兰京。士可杀,不可辱。作为名将之后,兰京杀心渐起。

有一次,高澄等人关门密谋造反,兰京假装送吃的,想一探究竟。高澄怒斥:“退下。”随即对亲信说:“昨夜梦见这奴才用刀砍我,看来得尽早杀了他。”

兰京一听,果断再次闯了进去。

高澄再次怒骂:“你又来做什么!”兰京暴怒,一通厮杀后,将高澄从床底下拽出,结束了他29岁的生命。

《史记》有云:“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依靠美德的人,才能兴旺昌盛;而凭借暴力的人,必将走向灭亡。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不以势压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才更懂得包容。无论人生到了哪一层,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谦卑处下,不傲慢无礼,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有财富而懂节俭

《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要明白其来之不易;半根丝线,也要知晓其物资生产的艰难。

无论贫富,懂节俭,是治家之根本。

晚清曾国藩,一生节俭自守。

衣着方面,他常年穿着家人纺织而成的土布衣服,唯一的绸缎褂子,只在重要节日出现,三十年犹如新衣。

居住方面,他反对大兴土木,终其一生未踏进弟弟偷偷兴建的新屋,还坚决反对家中购置私田。

饮食方面,更为人称奇。一次,饭里有颗谷粒,他居然用牙齿把谷剥开,吃了米后,再吐掉谷壳。而佐餐的菜肴,平时多以豆腐、腌菜佐食,一荤为主,被人戏称“一品”宰相。

正是如此节俭的家风传承,使得曾氏家族两百多年人才辈出。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而奢侈,则是一切罪行中最大的恶。

因为见过名山大川的冷峻,所以看不上绫罗绸缎的奢华;因为见过大江大河的奔腾,所以不屑于钟鸣鼎食的俗气。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往往更追求朴素的节俭,追求断舍离后精神的富足、心灵的通透。

“所谓的优越感,并不是来自容貌、家族、财富、地位、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没有身份感,才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

主播:天亮

有声读物制作者

守候夜读,我们一起迎接天亮

文章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

作者:霞光满天,国学智慧,美好生活。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世面   霞光   孔子   车马   谦卑   城池   节俭   民生   小孩   地位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