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梦忆(十八 打簧表)


解放前,中国的表全部是外国貨,那时带手表的人都是新派的知识分子(包括出洋留学的海归人士),大部分是坐写字间的先生,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白领阶层。而更多的人使用的并不是手表,而是怀表。大约在清末民初,生意人都用怀表了,既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做生意。

现在人们还可以在旧货店里看到那些老古董,怀表有两种,一种是没盖的,一种是有翻盖的,后者流行的年代可能更早些。我家里有过三块怀表,分别是祖父,祖母和父亲的。怀表中的极品,是“打簧表”,打簧表能按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或用触杆报时(整点,半点,一刻),便于夜间或盲人使用。打簧表也称“三问表”,大多是金壳,颇为贵重,我祖父这样的生意人当然买不起。这种表现在还存世的已经不多,所以非常珍贵。

祖父祖母传下来的表,都是带翻盖的,祖父的怀表年代更久,所以质量也最差,到我看到时候,已经不能走时,但是外观还可以。祖母的那块怀表是女式的,而且还是金壳,直径大约只有二十多毫米。这两个怀表都是两根针的。三根针的表是后来才有的,它们又分为长三针与短三针。长三针是指时、分、秒针的转轴都在表的中央,而短三针的秒针与另外两针不同轴,秒针有自己的一个小表盘,所以秒针要比时分针短许多。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六十年代初),金陵路浙江路上有一家钟表店,推出将老式挂表改成手表的业务。于是祖母的那块女表就被改成了手表(留下的金壳一直珍藏在家里,直到文革被造反队抄家时丟失),之后它一直伴着我,直到我从农场回沪后买了新表。所以我才知道怀表还有粗马表与细马表之分。简单地说,粗马表的擒纵叉(在一般机械零件中称“拨叉”)不是用钻,而是靠金属销钉定位,在它左右摆动时,容易磨损,所以寿命较短。而细马表的擒纵叉改成了叉瓦,叉瓦带钻,可以减少磨损,大大提高了寿命。大家都知道,手表带钻越多,质量就越好,所以祖母的这个怀表尽管外壳是金的,但质量很一般,真符合了“金玉其外”的说法。这个怀表的结构还有一处不同于现代表,就是拨动时分针时,需要按住表壳上的一个小按钮,改造成手表后,这个小按钮仍被保留着。这样结构的表后来我再也没有在别处见过。

我父亲留下的那块怀表(那还是1946年祖父去世时留给他的遗物)没有翻盖,欧米茄牌的,表壳为白银,背后有一个火车头。为什么刻火车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这个表走时非常准;一是说这个表是专为铁路局火车司机(我伯父3、40年代曾经是上海铁路局里的高级职员)定制的。如果不是随父亲支内时带到了安庆,这个表留在家里的话一定也在造反队抄家时“丢失”了。所以它能够保存至今天,实在是祖宗保佑。90年代,瑞士生产商在上海举办过一次欧米茄表会展,我曾经拿着它去请专家鉴定过,鉴定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产品,他们还免费给这个表发了一份鉴定证书。

解放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生产的表。那时上海牌手表,全钢的卖120元,半钢的卖80元,大概相当于我当时三个月和两个月的工资。我从崇明农场回沪后,在我父母的资助下,才买了一个天津生产的“东风”牌全钢手表,19钻(比上海牌多2颗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但走时还是非常精准。比上海牌诞生得晚的还有许多外地生产的手表,其中以南京的“中山”,最便宜,因为它也是粗马表;后来西安有了“延安”牌,听说该厂是上海手表厂支援建设的;然后苏州也有了“宝石花”,还是快摆,走时更准;不久上海又添了“钻石”。那个年代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质量都非常好,相比之下,今天的产品,实在叫人哭笑不得!改革开放后,因为大量地进口了名表,还有走私表,打败了国产的机械表,以至于上海的几家手表厂都不得不倒闭,转产。好在今天上海手表厂重振雄风,与国际接轨后,又研发出了多款价值上万元的豪华型手表,供喜欢手表的人士们收藏。

上面的照片中,是一款极普通的长三针欧米茄怀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马表   表壳   怀表   秒针   祖母   祖父   上海   海上   手表   年代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