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柳传志上演哭戏解聘功臣倪光南,26年后,倪老为华为发声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总部六楼会议室里,正在召开一次特殊的董事会议,会场坐满了200多位中层以上的干部,大家都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出一声。


主席台上,联想的当家人柳传志发言,他微颤着双手掏出4页A4纸的手写讲稿,表情阴郁而凝重。


他声泪俱下地向200多名员工倾诉着自己与倪光南的“相爱相杀”:他和倪光南曾志同道合,数十载风雨同舟,共同成就了联想的辉煌。而如今兄弟反目成仇,他只能“挥泪斩马谡”,就此分道扬镳。


这场发言,是柳传志公开向倪光南做出的一场深情告别。


倪光南在台下,面无表情,在他看来柳传志只不过是在煽情地表演,而他并不屑于给出回应。


只是倪光南怎么也没想过,这一天过后,他的命运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为焦灼的一年,这年8月,倪光南在浙江出生了。


生于战乱,倪光南从小便随父母经历逃难,一路目睹战火,民不聊生,父亲说,国不强,则家难宁民无安。自此,倪光南立下强国志向,要让国家强大起来,摆脱挨打的命运。


倪光南在复兴中学时,最喜欢琢磨制作收音机。他曾制作出一个由七根真空电子管组成的收音机,完胜市面上最流行的熊猫牌收音机。


凭着这份爱好,倪光南于1957年考入南京工业学院后,专门学习了无线电专业。


4年后,倪光南以全科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从此一生与计算机结缘。


当时的计算机语言都是英文的,这极大阻碍了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倪光南意识到,必须要让计算机学会中国汉字,不仅可以输入显示汉字,还能用汉语思考。


而这项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必须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倪光南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汉字系统研发的使命。为了工作,他直接把家搬进了计算所,没日没夜地扑在研究上。


有一天,倪光南的脑海中迸发出一个创意,如果在计算机敲出一个“中”字时,屏幕可不可以自动出现一系列连串联想出的词组,如“中国”、“中间”?


这个问题指引他打开了探索的大门,从提出联想式输入法概念到落地实现,倪光南用了整整六年时间。


1980年,联想输入法汉字处理系统成功问世,它改变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看法。


当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副院长来中科院参观,了解联想式输入法后,他对倪光南大为赞赏,当即邀请他前往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做研究工作。


倪光南欣然受邀,去加拿大研学深造。研学期间,倪光南不仅在语言操作系统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还掌握了先进的微型计算机技术。


两年后,倪光南放弃了加拿大的高新待遇,决定回国,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中国制造有帮助。


回国时,他掏光自己在加拿大两年的工资积蓄8万美元,自行购买了一批研制微机的关键器材,并动用了集装箱运回国内。


朋友们都笑他傻,如果把8万美元带回北京,能买十几套房子,那今天的倪光南至少也是亿万身家。


但在倪光南心中,把钱用在科研上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回国后,倪光南便马不停蹄地组织课题组进行研发汉字微机。而他访学时掌握的计算机C语言和花重金带回的设备,都派上了大用场。


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他便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汉字微机。


这项科研成果开启了中国的微机时代,也为倪光南日后的职业转型埋下了伏笔。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用自主产权参股,分离出来成立了计算机公司。公司成立之初,首先要确立经营发展方向。


时任公司经理的柳传志,首先想到的是倪光南和他的联想式汉字处理系统。


柳传志三次登门邀请倪光南加入公司,柳传志煽情地游说倪光南将自己的原创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才能真正帮助计算机在中国流行起来。


最终倪光南同意出任总工程师,但也提出三个条件:不做官、不赴宴、不见记者。柳传志也立下信诺,创造一切条件支持倪光南的科研工作。


倪光南带着原创技术和先进设备从计算所下海了。加入到公司后,他继承在计算所的十年技术积累,很快就研发出来联想汉卡。


联想汉卡共计更新了8代,为公司创造了上亿的经济利润,这也直接促使了公司在成立五年后更名为联想集团。


随着联想汉卡带来的经济效益递减,1989年倪光南开始将科研瞄准微机市场,带领技术团队接连开发了286、486、586等系列微机,再次让联想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带动了计算机在整个民用领域的普及。


1884年至1994年这十年间,倪光南带团队研发出两大科技成果:联想汉卡和系列联想微机。


而柳传志也是完全信任倪光南,举尽全力支持他的科研工作。


两人密切合作,靠着技工贸路线,缔造出了如日中天的中国计算机第一品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成就了联想的辉煌十年。


这两个足以载入中国计算机史册的科技成果,也让倪光南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两次荣获该项殊荣的倪光南,于1994年,成为了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


倪光南在科研这条路上是个不折不扣的长期主义者,他认识到联想计算机的未来是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关键是芯片。


1994年他开始将科研的主攻方向调整到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而这种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靠自己去突破和创新。


倪光南踌躇满志地向着芯片进发,拟打算在上海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柳传志第一次就他的芯片计划提出了否定意见。


两个人开始出现分歧,更让倪光南想不到的是这分歧却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分道。




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新趋势,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1994年,当倪光南还沉浸在自己伟大的芯片梦想时,联想当家人却早已谋划起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柳传志开始布局走贸工技的道路,而这与倪光南一贯主张的技工贸路线是背道的。


两人之间原本只是关于是否研发芯片的分歧,却在时代的推动下,升级为公司发展道路的选择冲突。而一个公司,怎么能有两种发展路线?


关于联想如何发展的大局,只能由也必须是柳传志做了主。


1995年6月30日联想召开董事会议,同意解聘倪光南总工程师职位。


会上,柳传志“含泪”宣读了一份长达4页的讲稿,回忆了和倪光南风雨同舟、志同道合的十年,但也惋惜因为未来发展道路不同不得不分道扬镳。


倪光南被柳传志踢出了联想。此时倪光南还认为人事调整后,自己不担任行政职位,会有更多时间搞研究。


而事实上被解除总工程师,倪光南在联想就逐渐被边缘化,他的科研工作也受到限制和阻碍。


倪光南对妨碍科研这件事耿耿于怀,开始向中科院提起申诉,反映对柳传志的意见。


柳传志看来,倪光南不仅不识时务,还告他黑状,那就直接叫停上海集中电路设计项目,彻底断送倪光南的芯片梦。这是对倪光南最致命的打击。


经过长达4年的抗争,最终在1999年的9月初,联想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解聘倪光南”的公告,把倪光南开除了。


几天后倪光南在互联网上接连发了两份“道歉信”,低头向联想求饶,恳请“可以解聘我的工作,但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


这般不堪的境遇下,倪光南放不下的只有科研成果。谁人能解他心中的痛苦和遗憾?亲历平地起,却眼看高楼塌。


倪光南离开后,联想不再做国产技术,而是把买回的外国技术披上马甲打扮成国产的,真正转变成了一个贸易为主业的商业集团。


彼时倪光南已是60岁的老人,临近退休年龄,大多数同龄老人都离开工作岗位颐养晚年。但他又回到了计算所,继续为科研工作发光发热。


使命尚未完成,他怎能轻易放弃?而他时刻都准备着,在等待一个梦想再起的时机。


2000年,一个叫李德磊的人找到了倪光南,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当时李德磊已组建起中芯微技术团队,正在研发嵌入式CPU。


倪光南满心欢喜,他看中的正是李德磊拥有一支完整的CPU科技研发团队。


倪光南主动抓住了机会,加入到李德磊的团队,他不仅不要报酬,还利用自身名声为科研团队找政府、找资源,拉资金。


那年,正值国家出台文件支持“中国要造自己的CPU”。倪光南信心十足地准备大干一场。


2001年4月,倪光南成功研发出第一款中国自主设计的嵌入式芯片,被命名为方舟1号。


方舟1号成功诞生的那天,所有在场同事都欢呼雀跃:“芯,跳了”。倪光南却沉默着,双眼饱含着泪水,这一刻终于等到了。


很快,以方舟芯片为CPU的国产PC就投入量化生产。而李德磊凭借着他的商业头脑加快了方舟1号的市场运营。


国家政府带头采购了首批PC,更是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方舟的持续研发。


为了扩大方舟的影响,倪光南大费周折拉来了大量企业订单。


但李德磊另有盘算,他只赚政府的钱,拒绝了倪光南拉来的市场订单,而这也阻碍了国产PC在市场的推广。


后续国产PC被曝出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但李德磊非但不优化解决,还逐渐弱化了后期的技术研发跟进,导致政府也放弃了采购。


已赚到钱的李德磊不想再承担研发芯片的风险,便开始大肆宣传芯片无用论,决定放弃了国家的863计划,也叫停了倪光南正在推进的方舟3号。解散公司,宣告研发失败。


倪光南却背起了黑锅,他被人指骂为骗子,他被扣上了阻碍中国芯片发展的帽子。


倪光南想不通也解释不明白,只能承认自己又看错了人。而他自始至终不过是李德磊发财的一颗棋子。


2006年,已是67岁的倪光南,孤身一人向国家科技部负荆请罪,独自承担起方舟失败的责任。


倪光南那时的助理梁宁在多年后写下了一篇文章,回忆起这段“芯”酸往事。


她说,倪光南从来都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一直为自主芯片、自主系统兢兢业业地奋斗着。


他为了自己伟大的芯片梦想,一次又一次被商人欺骗利用。即使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他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尽毁的风险,继续尝试、不断努力。


经历了起落沉浮,非议和失败,倪光南该放弃了吧?


顶着失败者罪名的倪光南,再次回到了计算所。


倪光南似乎长了记性,他不再相信任何商人,也不再加入任何企业。从科研一线退居到二线,他坚持以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芯片大业奔走呼吁。


2013年,已年过七旬的倪光南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以统一应用标准,打造国产PC的生态环境,建立芯片生存空间。


虽然这个联盟因缺乏资金资源,缺乏后续力量支撑,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但是倪光南还是希望能通过一己之力,唤起人们对缺芯风险的重视。


“中兴事件”和“华为被制裁”,让国人意识到,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才能避免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


核心技术只有靠自己,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伟大事业,也是此生还未了的心结。


2021年,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这位满头华发的82岁老人,再次站出来为华为的鸿蒙系统发声,倪光南相信,华为一定会成功。


这之前他曾向媒体说过,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将会选择去华为,如果能借力华为的企业平台,他的芯片梦想可能早已实现了吧!


但历史永远没有假设。


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倪光南,独自一人租房居住,过着简朴的生活,依然日复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逢人就说芯片,心心念念的也只有芯片。


这样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一片赤胆忠心,一腔热血抱负,一生守好中国芯。

-END-

作者:知锦

编辑: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991年,21岁的女犯修莉被枪决,临刑前要求检验贞洁,这是何意?

美女学霸读博7年未获博士学位,被导师PUA,魂断美国金门大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华为   计算所   方舟   汉卡   汉字   功臣   微机   中国   芯片   年后   计算机   技术   倪光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