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 原以为借出去的钱打水漂了,谁料想几年后天上掉下大馅饼

文 | 彭守业

芝罘大疃村陈氏一族有东陈、西陈之分。过去,东陈家族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陈亨模,一个是陈积生,有关他们的故事很多。

陈亨模年轻时和别人一起“闯崴子”,到海参崴码头上扛大包(也有人说卖鸡蛋)。

几年后,一位姓杨的掖县(今莱州)朋友回家没有钱,向陈亨模求借,答应回家后还,陈亨模便将自己出来几年省吃俭用攒的钱全借给了他。

后来,陈亨模回村一问家人,根本没人来还钱,他又找人到掖县打听,得知姓杨的走后就没回来过。陈亨模觉得这笔钱是瞎了,心中不免怨恨。

不料,几年后的一天,一个姓刘的人从东北风尘仆仆地来到大疃村,打听到陈亨模的家,进门就恭恭敬敬地叫“陈东家”。

陈亨模莫名其妙:自己何时做过买卖、当过东家?姓刘的道明原委。原来,当年那个杨姓朋友回家路过哈尔滨时,发现了一个商机,又觉得自己出来几年空手回家脸上无光,于是用陈亨模借给他的钱当本钱,在哈尔滨做起了买卖。凭着掖县人的精明,买卖做得顺风顺水,他又雇这位姓刘的当掌柜的。

这位杨姓朋友把陈亨模借给他的钱当作陈的投资,每年年底结算,拿出一半红利存到钱庄留给陈亨模,几年下来,连本带息,钱竟有3000个大洋之多,于是,他现打发刘掌柜的来送。

“前几年钱少,杨东家不好意思送给你。现在钱多了,才叫我来送。钱就在烟台街的客栈里,咱们一会儿去拿。杨东家说了,哈尔滨的买卖有你的一半,以后每年年底给你分红。”刘掌柜滔滔不绝地说。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陈亨模半信半疑,马上和刘掌柜到烟台街客栈,一看果然是好几箱子白花花的大洋,那可是他家几辈子从没见过的。二人雇了黄包车,将大洋拉回来。后来陈亨模用这些钱在村里买了房子和地,又在烟台街开了家商铺,当上了地主和小业主,每年年底哈尔滨的买卖还给他分红。

当初,和刘掌柜将钱拉回来后,陈亨模在村里小饭店请刘掌柜,他要了两个小菜,对刘掌柜说:“我只能喝二两酒,你能喝几两要几两,别糟蹋了。”

有了钱的陈亨模仍然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抠门。有一天中午,他老伴要擀杂面汤,孩子们都说好长时间没吃饺子了,叫母亲包饺子吃。老伴可怜孩子,就答应了。

当时陈家吃顿饺子并不困难,但这事如果让陈亨模知道了,那可不得了,必须在他来家之前吃完。于是全家一齐动手,调馅的调馅,和面的和面,烧火的烧火,一会儿饺子就出锅了,大家赶紧吃。

吃着吃着,突然看见陈亨模远远地向家里走来,一家人吓得不轻。还是他老伴有办法,她吩咐孩子们赶快吃,赶快收拾,自己拿了一小瓢玉米在门口等着,等陈亨模快进院门时,她抓了两把玉米撒在院子里,鸡都跑过来啄食。陈亨模见了,急忙把鸡都赶跑,一面捡玉米,一面不停地嘟囔着:“败家子,真是不会过日子。”

等玉米全捡起来了,家里也收拾好了,老伴又煮起了杂面汤。

平时,陈亨模和长工、伙计们一起干活,穿得也是破破烂烂的,冬天腰上捆着草绳子。有一天他到烟台街逛市场,看见有人在卖笤帚,就上前打听价,小贩说每把两角钱,陈亨模还价一角五分。小贩看他不像个有钱的主儿,便轻蔑地说:“这一大捆你都要着,就每把一角五分。”陈亨模说:“那好,你扛着笤帚跟我走。”待走到自家店门口,伙计见了陈亨模叫东家,小贩才知道这个穿得不咋样的老头还真是个有钱的买卖人,只得把笤帚低价卖给了陈亨模。

陈亨模的前半生日子过得艰难,他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不管怎么说,他富贵后仍能保持本色,是很难得的。而那些败家子多是富二代或其后裔,他们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只知享乐,坐吃山空。这不,同是东陈,就出了这么一个败家子,他的名字叫陈积生。

陈积生是东陈大船主陈元荣的玄孙。其先辈分家得了成堆的大洋,在烟台街陆续购置了几百间房子对外出租,家中有花不完的钱。

陈积生从小娇生惯养,油瓶子倒了也不扶。成年后,他当了几年私塾先生,私塾停办后也就失业了,别的工作什么也不会,只好成天“耍蝈蝈”。

家中虽不缺钱,但也不能老这样呀,他父亲(绰号“大粪堆”)多次说他,他也不听。父亲不给他钱花,他就以父亲的名义出去借,债主经常登门讨要。父亲最后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将他赶出了家门。

没有办法,陈积生只好回到大疃村老宅子里住。村里主事的听说他读过不少书,就叫他到学校教学,可他根本不懂新式教育,教了两天就被学校给撵了。此后成天无所事事,饥一顿饱一顿的。

东陈族长陈竹樵看不下去了,就到烟台街去找“大粪堆”,批评他对陈积生不管不问。“大粪堆”辩解说:“我同他已断绝了关系,没有父子情分了。”陈竹樵说:“他是不是你生的?他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对你的名声好,还是对咱们陈家的名声好?他的事你肯定得管!”“大粪堆”问:“那你说怎么管?”陈竹樵说:“这样吧,你给他两个本钱,让他做个小买卖。”“大粪堆”答应了,拿了些钱,让族长捎给陈积生。陈竹樵把钱交给陈积生,又叮嘱了一番。

当时,芝罘岛婆婆口有不少拉大网的打鱼的,陈积生看到了“商机”,他买来鸡蛋煮熟了,拿到婆婆口卖。可那些渔夫都是出大力的穷苦人,地瓜、片片能吃饱就不错了,谁舍得买鸡蛋吃!没有人买,陈积生就自己吃,吃了不到一年,父亲给的本钱就吃光了。陈竹樵等人看他确实不可救药,就不再管了。

陈积生懒得出奇。过去粮食少,秋天刨完地瓜、花生后,有人到地里复收。他就在自家地边等着,看到有人到他地里复收,就说:“你揽完地瓜,顺便把垄给我打起来,明年我就不用再干了。”

回村后,有人给他张罗了一个媳妇,这下陈积生可有“丫鬟”使唤了,结果媳妇不到两天就跑了。

国民党占领烟台期间,逼着村民去修飞机场和工事,称为“打劳役”,连小脚老太太都得去,村里唯独3个大男人例外:一位是外号叫“偏杆子”的歪腰病人,一位是姓王的病人,另一位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陈积生了。

解放战争期间及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供给制,上级规定,凡是没有参军、参政及支前的成年人都得帮助上述人员家庭种地,称为“代耕”。村里又是这3人不用代耕。于是有人就编了段顺口溜:“偏杆子老王陈积生,不打劳役不代耕。”

晚年的陈积生生活异常窘迫,一天到晚饿得摇摇晃晃的,为了生存,他把家中能卖的都卖了,可谓是家徒四壁。这时关于他的顺口溜就更多了,其中有这么一段:“陈积生就是怪,草绳当腰带,小板凳当枕头,破草帽当锅盖。”

陈积生还很迂腐,由于他当过私塾先生,即使穷困潦倒,仍不忘满口之乎者也,言行颇似孔乙己。上世纪60年代初,陈积生在贫病交加中病故。

不过有一点他比陈亨模“幸运”:陈亨模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土改”时家庭被划为地主成分,而败家的陈积生却是贫农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烟台   掖县   杂面   粪堆   笤帚   大洋   败家子   私塾   省吃俭用   哈尔滨   地瓜   村里   掌柜   打水   天上   父亲   买卖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