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曾有个开平码头,清代第一条冬季邮路就把这儿设为中转站

图1 1906年北京寄往英国的一张明信片

图2 烟台开平码头明信片

图3 烟台开平码头改称开滦码头

文 | 林卫滨

图1是一张从北京寄往英国的明信片,正面贴蟠龙2分邮票两枚,加盖2月17日的北京中英文小圆戳,另有两枚2月22日的上海中转邮戳。在明信片的左面还有一枚不太清晰的邮戳,戳内文字为“直隶/丙午年正月廿四日/秦王岛”,即公历1906年2月17日,秦王岛即今日之秦皇岛。

按照正常邮路,当时寄往欧洲的邮件应经西伯利亚铁路邮运更快捷,但因正值一战期间,西伯利亚铁路中断,故信件经上海走苏伊士海上邮路,邮程要长很多。为何这枚北京经上海经转的邮件,不直接南下,而是选择绕道北上秦皇岛再回头转寄上海呢?这其中隐藏着一段重要邮史,而且与烟台紧密相关。

烟台曾有个开平码头

河北滦县的开平煤矿,早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民间已开始土法开采。1876年,李鸿章派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前往开平矿区查勘,发现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次年9月9日,唐廷枢有《呈熔化煤铁成色译文并条陈开采事宜禀》,论证了开平煤矿开采的可行性。9月15日,李鸿章批示,要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办。经清廷首肯,1878年7月24日,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1年,开平煤矿全面投产。当时雇工有3000人,当年产煤36000吨,次年产煤38000吨,第三年产煤达75000吨。到1889年,产煤达24.7万吨,1898年更是增至73万吨。开平矿务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1886年设立开平铁路公司,1889年购置运煤船,往来于天津、牛庄、烟台之间,1894年,船只增加到四艘,在塘沽、天津、烟台、上海、牛庄等港口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

开平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也大量市场销售,获利甚厚,至19世纪末,资产达到600万两,是洋务派开办的重要企业之一。

开平煤矿丰厚的利润,引起列强眼热。1892年唐廷枢死后,张翼接任督办。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和光绪西遁,俄军趁机占据开平煤矿。列强觊觎煤矿利益已久,其间以张翼用信鸽私自外传情报为由,英军在天津张翼家中将其羁押。此后,张翼全权委托天津税务司德璀琳办理开平矿务局事宜,德璀琳与英国墨林公司代表胡华(旧译,即后来的美国总统胡佛)签订正、副合约,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改为中外合办的开平矿务公司。因正、副合约各执一词,引起旷日持久的中外矿权之争。

1861年烟台开埠后,经济逐渐繁荣,海上轮船运输繁荣,成为南北海运枢纽之一。煤炭作为火轮动力的重要燃料,需求量不断增大。据烟台港史记载,1896年,开平矿务局在烟台开设自有码头,烟台开平码头位于烟台山西侧、海关码头北侧。当时,开平矿务局开设有天津、新河、塘沽、秦皇岛、上海、烟台、营口、香港、广州共九处码头。

据1901年“张侍郎(张翼)与洋商胡华议定合同”凭单中记载,烟台开平码头面积为“口岸前升科地亩约一英亩半”。“升科地”指垦荒成熟后开始征收田赋的土地,可见用地是烟台山前垦荒填海的土地。面积1英亩半相当于9亩地,在烟台山下也算不小的面积。

图2为烟台开平码头明信片,片中可见高墙围起的场地,门楼两侧分列“开平”“分局”字样,场地内可见高耸的煤堆,以及高高竖起的避雷针。煤场外即为码头,可见拥挤的人群,围墙边是一溜儿待客的人力车。

早在开平矿务局成立之初,烟台已设有开平煤场,并常年存有数百吨煤,似为烟台轮船招商局管理。存煤除供轮船招商局船只使用,根据朝廷旨意,往来烟台的水师兵舰必须使用开平煤,不得外购。当时开平煤外运存储,还限于天津、烟台等北方地区,限于产量和运力,尚未南运。

清代首条冬季邮路开通,经烟台中转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谈判之际,总税务司赫德向总理衙门提出由总税务司兴办送信官局和银局的要求,总理衙门嘱李鸿章与赫德酌议。李鸿章以“因该总税务司欲信局银局两事皆由税司经理,银局关系较重,驳另由中国自办;信局则无庸禁止民局,无甚流弊,又牵涉洋商,可由总税司筹办”作答。

在烟谈判期间,东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得到李鸿章的赏识,翌年德璀琳调任天津海关税务司。1878年,由天津税务司德璀琳经办的大龙邮票开始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发行,海关邮政时期开启。

当时邮件以领馆、海关、官署及洋人邮件为主,主要在沿海、长江流域通商口岸之间传递,由上海轮船招商局和英国太古轮船公司负责免费代运,李鸿章同时命令北洋各舰免费代运邮件。但因冬季天津海河入海口水淡结冰,轮船无法靠岸,快捷的海上邮运无法进行,故通过陆路骑差递送,当时有天津-镇江、天津-牛庄、天津-烟台三条邮路。

1880年1月15日津海关公告称:“由镇江至烟台也开辟邮路一条,每星期往返一次,约十五日寄到。”镇江到天津每星期往返三班,约十二日到达。如果通过海路运送,上海到烟台只需三天,而在冬季封冻季节,先走长江水路由上海到镇江、再由镇江到烟台旱路运送,则需时十五天,是原来的五倍,这引起洋人的不满。

光绪二十三年(1897)9月30日,总税务司给总理衙门呈文中称:“窃邮政冬季南北往来寄递之事,去岁冬令北方积雪,路途壅塞,车马难通,所有由陆路往来烟台、镇江寄递信件较为迟缓,以致各国使署人员纷纷讥怨。现值将界封河,须由陆路寄递之时,故宜预筹良策。窃维天津北河及大沽拦江沙沿海一带甚浅,甜水之处,每年冬季冻冰。而迆北俱系咸水,并非年年冻结。即使冻结,冰不坚厚,船只均可乘势冲激驶傍堤岸,即如北太河(即北戴河,下同)、山海关等处水势甚深,堤岸亦易拢泊。闻十年之间,竟有七八年并不冰冻。即偶凝结,距岸不远。近来烟台、上海冬季仍有轮船来往,但皆不向北行驶。惟设有轮船自烟台径赴北太河递送信袋,在彼易于起岸由轮车接运,则由沪寄京之信件五日可达,较之由陆路寄递须二十日之久相去悬殊。查开平煤矿公司有平字号火轮数艘,每值冬令多无生理可作。若能派一艘在烟台过冬,则凡由沪寄来之信袋可令接递至北太河转交轮车递运,俾邮递之事可较迅捷矣!至该轮船因此役所需煤斤,嗣后可由邮政局照数付还价银。”

1894年春,中国人第一条自办标准轨距铁路——津(天津)榆(榆关,即山海关)铁路开通,途经北戴河、秦皇岛(汤河设站)。为利开平煤海上外运,清政府和北洋大臣命路矿督办张翼在秦皇岛沿岸选址开设码头。

总理衙门接到总税务司的呈文后,六天后的十月初六日即回复:“……近来烟台、上海冬季仍有轮船来往,拟设轮船自烟台径赴北太河递送信袋,在彼起岸由轮车接运,则由沪寄京信件五日可达。查开平煤矿公司有平字号火轮,若能派令一艘在烟台过冬,则凡由沪寄来之信,即令接递至北太河转交轮车可较捷。……自是为邮政迅速起见,除咨北洋大臣转饬该公司迅与总税务司妥议外,相应札行总税务司遵照速与该公司商办可也。”

至此,清代首条冬季由烟台中转的海上邮路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开通。

这条由“上海-烟台-秦皇岛”往返的海上邮路,大大加快了冬季信件传递速度。由京津等地寄出的信件先经津榆铁路运至秦皇岛、然后由平字号船海路运至烟台,再经烟台、上海间的轮船运至上海,再转发各地和海外。

图1那张明信片,1906年2月17日收寄,因此时京榆铁路已开通,邮件当天即乘火车到达秦皇岛,盖秦皇岛正月廿四日(2月17日)中转邮戳,经烟台用时共5天(2月22日)到上海。如走陆路,邮路则是北京-天津-镇江-上海,需时半个月。

可见,1897年清代冬季海上邮路的开通之所以经过烟台,是因为烟台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烟台为不冻港,二是冬季烟台有往来上海的轮船,三是烟台设有开平码头。

冬季邮路终止,开平码头更名

1897年开始的大清冬季邮路大获成功,1898年延续上年冬季邮路之策,1899年亦然。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在占据京津地区后,进而占据山海关、秦皇岛等港口,这使刚实施了三年的大清冬季邮路产生了不确定性,烟台与秦皇岛邮运利用联军交通船,但邮件的装卸、押运由大清邮政负责。1901年冬季邮路恢复正常,一直延续至1911年。

1912年,随着津浦铁路的全线贯通,南北冬季邮件全部通过火车运输,烟台作为大清冬季南北邮件的海上中转站,至此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图3 烟台开平码头改称开滦码头

1912年,开平煤矿与1907年开办的滦州煤矿合并,合称开滦煤矿,烟台开平码头也改称开滦码头(图3,煤栈围墙上的文字改为“KAILAN COAL COKE”开滦煤炭)。

原标题:清代首条冬季邮路为何经过烟台?

原文发表于2022年10月18日《烟台晚报-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开平   邮路   烟台   开滦   码头   冬季   秦皇岛   镇江   中转站   矿务局   天津   轮船   清代   上海   海上   煤矿   税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