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亡故后,为何诸葛亮一直屡战屡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这是当初刘备得到诸葛亮所发出的感叹,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诸葛亮也的确是一转了刘备起初的劣势。

在这本演义之中,诸葛亮仿佛就是天神下凡,不仅能够出奇制胜,还时常能够未卜先知。在赤壁之战中,即便是奸雄曹操也瞒不过他的法眼,处处料敌制胜。

诸葛亮

可等到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就仿佛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败绩不断。那么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真的是用兵如神吗?

欲加之功

诸葛亮初登场是在隆中对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孙抗曹,三分天下。可以说,光凭这一点,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年轻人,对于当时的局势分析得很清晰。

博望坡诸葛亮初用兵便击退了夏侯惇,可惜在真实的历史之中,这件事是刘备自己做的。

而在演义之中诸葛亮更是帮刘备打了一个大胜仗——赤壁之战。先是舌战群儒,后与周瑜打赌草船借箭,又是巧借东风,仿佛真的是无所不能。

刘备

可抛开演义,翻开史书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赤壁之战的主要贡献者根本就不是诸葛亮,反而是那个被戏谑为“心胸狭隘”的周瑜。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曾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带领了八十万大军要亲来吴地,曹操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八十万大军,别说是东吴,再加上两个东吴也不是敌手。就当孙吴群臣议论纷纷,不知是战是降之时,还是周瑜力劝孙权不如一战。

周瑜先是分析了一下曹操的形势,认为他根本不可能坐拥八十万大军,所率领的中原军队最多只有十数万,而且是久经战场的疲惫之师,即便是得到了刘表的遗产,也不会太多。

其实周瑜的分析不无道理,连年征战,曹操的大本营又处在中原地区,是战乱最为频繁的地带。他的财力和粮草是不可能供养太多的大军的,而且曹操的敌人也不止孙刘两个。

曹操

处在西凉的马超韩遂,还有被控制起来的汉献帝都是需要兵马作为监护的,曹操不可能携带全部身家来此决战。

事实也真如周瑜所料想的那般,曹操所携带的兵马也不过在二十万。而且当周瑜所携带的三万精兵和刘备的兵马在与曹操的第一次碰撞时,便是孙刘大获全胜。

许多人都曾记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其中无不表露出诸葛亮惊人的才识,可这件事却是与诸葛亮毫不相干的。

但这件事也并非子虚乌有,只是发生的时间不在赤壁之战,而是在几年后的濡须,主角更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建安十八年,孙权与曹操再次对峙在濡须,初次交战,曹军便败下阵来了。只好坚守不出,而孙权则是乘轻舟穿入曹操军队前沿,观察起来曹军的部署。

周瑜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看到孙权敢以身犯险,吴军仪容威武,便没有立即出击,还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是《三国志》裴松之注中的记载,它的可信度不知道要比《三国演义》高上多少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罗贯中只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智慧,便把这个故事“借”给了他。

杜牧的《赤壁》之中曾有两句诗,用来调侃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罗贯中大概也是受到了杜牧所提供的灵感,又给诸葛亮安排了一场借东风的戏。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中,上演了这样的一幕。周瑜因为虽然定下了火攻的计谋,但是欠缺东风,而诸葛亮自告奋勇地提出自己曾习得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只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又是借风,又是借箭的诸葛亮,在真实的史实之中,完全没有记载。主导赤壁之战的是周瑜,而诸葛亮的大多行为都是虚构的。

罗贯中

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刻画,还有在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上。此事,也可谓是张冠李戴,不曾发生过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而是发生于吴国的孙权和魏国的文聘之间。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曾记载,公元226年,孙权亲率5万大军准备奇袭文聘所据守的石阳。而这几日恰巧连绵大雨,防御工事也有所损坏,还不曾修补。

城内的壮丁兵勇们也都在田间劳作,尚未返回。出城应战只怕是死路一条,而闭城坚守只怕也是难以抵挡。

文聘苦思之下,寻得妙计,立刻让城中的百姓和士卒们全部隐匿起来,自己也躲在府衙之中,不肯露面。

孙权率领众人来到城下后,果然有些迟疑,再想到文聘乃是曹魏的心腹重臣,断然不会如此托大,料想是有什么埋伏,便立刻引兵退走了。

孙权

想来是罗贯中太过于喜欢诸葛亮,才会不断地将其他人的一些智谋强行揉入到诸葛亮的生平之中,导致许多只看过《三国演义》而未曾看过《三国志》的人对诸葛亮用兵推崇至极。

法治良相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抚百姓, 示仪轨, 约官职, 从权制……,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可以说陈寿是很认同诸葛亮在对于蜀国政治方面的一些举措的,认为他是法治良相。但同时陈寿也指出,诸葛亮在国家治理上还是很有才干的,但是在带兵打仗的军事上有些不足。

陈寿除了是《三国志》的作者外,他还有一个更为瞩目的身份,那就是陈寿也曾经是蜀国之人。而且陈寿还曾在蜀国的政权之中,担任过散骑黄门侍郎等官职。

陈寿

当年蜀国群臣逢迎宦官黄皓的时候,也是唯独陈寿不愿去攀附黄皓,导致多次贬谪。由此观来,陈寿所书的《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的记载还是有可信之处的。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的大权和重责都担负在了诸葛亮的肩上。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北伐中原前,所上书给刘禅的表文,同时这也是他的军令状。

一开始,也的确如诸葛亮所料,休养生息许久的蜀军一举收复了天水、安定、南安三郡,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开头,再守住街亭,陇右便可以成为蜀军的根据地,不断蚕食

只可惜诸葛亮所托非人,参军马谡街亭失守,导致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其后数年,诸葛亮又对曹魏发动了多次北伐战争,只是都难以完成他光复汉室的心愿了。

马谡

而诸葛亮虽然不能真的料敌制胜于千里之外,他也还是很具备军事才能的。

“南收孟获,七纵七擒;西攻祁山,三郡响应。一战而枭王双,再出而走郭淮。兵退木门,张郃追之,交锋而毙;师次渭南,司马懿拒之,卒不敢决战。其阵堂堂,其旗正正”。

这都是对诸葛亮军事上的肯定,他是有才干的。而之所以在后期表现出一种无以为继,不断挫败也不能全部怪他。

蜀汉积弱

首先,蜀国的国力在三分天下的局势之中,无疑是最弱的。兵力国力不过魏国的五分之一,与魏国的斗争无疑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诸葛亮

其次,蜀国人才短缺,难以为继。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英明神武的君主之外,更为重要的便是源源不断的人才。

可翻看史书,我们会明显的发现,蜀国的人才好像早早的就消失殆尽了。以至于后人感叹道:“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早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便有不少人劝谏,留下马谡的性命,毕竟人才难得。即便是后来的东晋史学家,也曾直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也是由于当时督办粮草的重臣李严,因为运粮不继,而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如此的惩罚,固然可以看得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个赏罚分明的贤相,但也不免有些过重,尤其是在面对蜀汉的人才稀缺的情况之下。

李严

除了人才的难以继任之外,军士们的战斗力弱也是不断战败的另一大原因。

在《三国志》中曾有记载,“一身是胆”的赵云,赵子龙竟然被一个名望,能力,经验都不如他的曹真给击败了,得出的原因是由于“病弱敌强”。

病弱敌强,并不是说蜀汉在此作战的军队要少于曹魏,更多的是说诸葛亮赵云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

蜀汉最开始的军队是由刘备、诸葛亮从原来带领的并将和刘璋的部队糅合在一起组成的,而当时的关羽又需要镇守最为关键的荆州,必定会分走一波主力。

只可惜在后来,关羽和荆州发展起来的三万精兵全数被东吴歼灭了,而蜀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部分精兵又在夷陵之战损失殆尽。

赵云

其后诸葛亮虽然休养生息数年,蜀汉的军队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没有经历过太大战役的兵士们又怎么可能具备太高的战斗能力。

更何况,曹魏的兵马不仅粮食供应充足,更具备人才将领,指挥作战的能力是不弱于蜀国的。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行军的地理环境非常的不利。长途跋涉的行军,再加上后方粮草的供应不及,无疑是在加大作战的困难。

诸葛亮在数次北伐期间,也多是因为进军路线太过绵长,而军粮难以为继。一直到第五次北伐才以木牛流马开始运粮,但道路艰险,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同年六月便因粮尽无奈退军。

反观,曹魏这边,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重臣孙资便为曹魏制定下发了一套防御的方针,取得了曹魏君臣们的共识。

流马

兵力、物力、人力、财力统统数倍于蜀汉政权的曹魏,实在是没有必要现在就与诸葛亮所带领的大军一决雌雄,而完全可以通过时间来拖垮蜀汉。

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无疑是对曹魏最好的选择。只要固守要害,坚守不出,任你有近妖的才智,也终将会因为粮草断绝的问题退兵而去。

其实以诸葛亮之智,他怎么会不知道和魏国作战无疑是以卵击石,难有胜算的呢。

只是,如果蜀国不主动出击曹魏,而等着逐渐势力更加强大的曹魏来出手的话,只怕到时候更加难以抵挡。

既然,曹魏与蜀汉之间的战争是必然要打起来的,还不如将主导权拿捏在自己的手中,以攻为守,但这也并非以弱抗强的根本之策。

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在不断侵扰曹魏的同时,也是想着逐步蚕食凉州、雍州。一来可以开拓蜀汉的疆土,增加兵丁。二来也可以作为一个更大的翘板,在时机成熟之时克定中原。

只是事与愿违,虽然在后期诸葛亮也开始采用屯田的办法来解决粮草不济,以此来对曹魏施行更为猛烈的攻势。

只是天不假年,在与魏军对峙了百天的诸葛亮终究是病逝在了五丈原上。

每日早起晚睡,凡是二十仗以上的责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一日所食不到几升。如此这般地操劳,他又怎么可能长寿。

有学者曾评价诸葛亮的北伐,“总体上可谓略有小胜,然得不偿失,劳而无功。”

影视形象的诸葛亮

但就是诸葛亮的小胜才使得蜀汉西部的防守加强了不少,更是延缓了蜀汉灭亡的时间。可以说如果不是当时的诸葛亮夙夜忧叹,蜀汉的灭亡只怕是要早上许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魏国   蜀汉   东吴   荆州   中原   蜀国   屡战屡败   粮草   兵马   演义   大军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