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四川省长,深耕蜀地30余年,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活到了84岁

四川省在近代接连遭遇了军阀混战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基层老百姓食不果腹,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这位干部对此痛心疾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夜以继日地在岗位上工作,全力促改革、求发展,最终将蜀地建设成为经济强省,成为一座安逸之城,他的名字叫宋宝瑞。

宋宝瑞是北京人,1937年12月出生,当时日寇刚刚进占华北,四处杀伤抢掠,残害中国百姓,幼年时的他一直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总想着什么时候中国军队能赶走侵略者,为华夏大地迎来和平。终于,在8岁那年,日本战败,他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好生活,却不料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中国再次燃起战火,处处生灵涂炭。

在动荡不安中,宋宝瑞被父母送进了学堂,开始接受教育。他天生聪慧,学什么东西都很快,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深受老师的喜爱。建国之后,北平城终于安定了下来,他终于可以毫无顾虑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课业愈发优秀。20岁那年,他顺利考上了北大,并接连斩获学士、硕士学位,成为一名顶尖人才。

毕业后正赶上上山下乡运动,他被分配到四川自贡某工厂工作。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每天都要干一大堆脏活累活,而且又正是动荡时期,民间团体之间时有冲突,混乱不堪。但宋宝瑞咬牙坚持下来了,他始终勤勤恳恳、心无旁骛地在岗位上奋斗,做好眼前事,丝毫不受外界干扰。上级领导很欣赏他这种敢于吃苦的精神,因此对他大加培养,很快便将他提拔到管理层。

动荡结束后,他再度获得升迁,任厂里的总工程师,不久后又被调入研究所任职。1982年,他被调到焊接材料制造公司任经理。在这里,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尽情施展出来,致力于技术革新,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促进加工工艺与生产流程更新迭代。终于,在宋宝瑞与科研团队不懈的努力下,新的技术被研发了出来,应用到实践中后大获成功,公司焊条的质量与产量都上了一个台阶。他随即开始利用各方人脉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创造了更高的效益。

1983年,经由上级领导批准,他进入自贡市委任副书记,不久后又晋升为市委书记。宋宝瑞将工匠精神带到了行政岗位,在市委工作会议上,他多次提出,搞经济和搞科研类似,都是先立一个目标,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将其实现。他还强调,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言的,走歪门邪道终究不会长久,未来还可能会遭到反噬。

1986年,由于表现出色,政绩突出,宋宝瑞被调入省委任职,1992年任省委副书记兼成都市委书记。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国家的工业潜力已经被挖掘得七七八八,党中央号召各省市要改变思维,从其他行业入手,探寻新的经济发展空间。

宋宝瑞在经过调研之后,认为随着商业兴盛,第三产业必定会兴起,成都正好可以抢先发力,提前布局,改造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一旦人流量大了起来,其他行业自然可以受到辐射,发展起来。不得不说,这一策略是十分成功的,经过几代主政官的努力,成都已然成为了全国旅游标杆城市,每年去旅游的人不胜枚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1996年,他晋升为省长,享受正部级待遇,履职期间,他广泛在蜀地展开调研,了解各地的基本情况,再结合此前积累的行政经验,给各地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经济,避免互相竞争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资源上的互补,从而实现整体上的经济崛起。进入新世纪,宋宝瑞因为身体原因逐步退出一线,进入半隐退状态,晚年返回北京老家,过着悠闲的离休生活,2022年9月,他溘然长逝,享年85岁。

宋宝瑞在四川工作了超过30年,带领蜀地人民筚路蓝缕,从一穷二白干起,逐步摆脱了贫穷的困扰,迈步跨过温饱线。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抓住机遇,在党中央的统筹下,广泛进行经济建设,让四川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西南的“定海神针”。他是一位甘于奉献的好同志,是新时代的踏浪者,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改革家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自贡市   北平   自贡   党中央   成都   余年   动荡   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