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国军女中尉发现饭店爆满,换上旗袍找到新四军…



1940年6月,叶飞以少胜多,打退了顽军13个团,取得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后来,叶飞写回忆录时,在这场胜利中提到了一个18岁的姑娘:“她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她是有大功的。”



这个小姑娘叫做郑少仪,她走了半夜,泅渡7条河,赶到郭村送“鸡毛信”,这才使叶飞、管文蔚赢得了几个小时的黄金时间。


可她是怎么得知顽军突袭郭村的消息呢?


郑少仪是江苏扬州人,1937年12月扬州沦陷,她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国的活动,唱歌、演话剧,鼓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她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因为她年少聪慧、能吃苦,被扬州的武林高手刘殿壁收为弟子。


1939年,她在苏北特委的支持下,完成了在抗日军政学校的学习,被安排潜伏在顽军中。


那时,苏北有日、伪、顽等势力,而叶飞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仅有几千人,实力薄弱。为使我军在苏北立足,陈毅三进泰州城,争取二李保持中立,联合二李抗日。


这二李分别是李明扬和李长江,手底下有13个团,经过陈毅的劝说,他们终于答应保持中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军隐蔽战线的战士,才能在顽军中展开工作。郑少仪接到的工作任务,便是在顽军二纵队五支队四中队,建立并发展地下组织,在关键时刻起作用。


郑少仪有了身份为掩护,常常孤身入城,取得情报后,返回彭家庄,再交给老裁缝,送到16里外的吴家桥。


1940年5月,日军不断蚕食我军根据地,为了暂避锋芒,叶飞率领将士们转移到郭村。然而郭村是二李的地盘,他们在韩德勤的怂恿下,三番两次来威胁、讨要,叶飞判断战斗一触即发。


6月27日,郑少仪照常进入泰州城打探消息。她刚进城,就发现茶馆饭店爆满,顽军军官在里面吃喝。这是个很不同寻常的现象,顽军官兵常常拖发兵饷,哪里来的银元呢?


郑少仪到泰州二纵四大队留守处,问老勤务兵,果然是发饷了!按照旧军阀的习气,每逢大战必发饷,郑少仪判断,可能会有战火。


接着,她在城内打探了几支纵队的消息,并且寻找在城内的接头人,可是县委已经撤离,根本就来不及传出消息。


夕阳西下,城内的顽军部队开拔,朝着郭村方向奔去。郑少仪只好先跟着开拔部队,到彭家庄抽身,找到几名同志商量对策。


谈论过后,决定去郭村报信,在没有接头人的情况下,郑少仪亲自前去。毕竟,这几位同志都是刚发展过来的,对我军人员不熟悉。


郑少仪是中尉政训员,有个勤务兵跟着她。她让勤务兵去买鸡蛋,晚上炒饭吃,又故意拖延时间,说自己上楼洗浴换衣服。支开勤务兵后,她上楼换了一身旗袍,从屋后翻墙离开。


二李执意打郭村,郑少仪判断,大道会有关卡,所以她专挑小路走,不成想却遇到了政训处的同事,上尉叶德明。


叶德明是支持联合抗战的,她找借口出来纳凉,又套出叶德明的想法,便顺水推舟道:“如果你去送信,我跟你一起走吧。”郑少仪带上他也有好处,一路上都是他去对付岗哨。


然而彼时正是梅雨季节,水位高涨,郑少仪走小路,就得泅水渡河。河水淹到了胸口,她整个人都漂浮起来,躺在水上扑腾几下,勉强过河。


可是鞋子湿了,又沾泥,变得又重又滑走不快,她把鞋脱下来,小道上的破砖、碎瓦、荆棘割得脚疼,一样走不快。


她坚持着,渡过了7条河,终于在晚上12点左右,来到了大横河,过了这条河,便是郭村了!大横河又宽又深,无法游过去,她冷静下来,找到了一条船,刚过河,就被我军的哨兵抓住了。


郑少仪听说是新四军,内心高兴,立即表明身份,她见了几个人,只有韦一平认识她,证实了她的身份,便将她带到叶飞处。


叶飞刚想休息,听到有人找,提起精神。他见到郑少仪,浑身湿透,头发滴水。郑少仪将敌军的情况,以及兵力等等都说了出来,叶飞没想到敌情会来得如此之快。


郑少仪去休息后,叶飞在12点半进行全村动员,凌晨4点全军进入防御阵地。果然,拂晓前,战斗打响。外面枪炮大响,郑少仪经过一整天的劳累,仍然睡得十分香。


有了郑少仪的送信,给挺进纵队赢得了好几个小时的黄金时间,陶勇、卢胜率领的苏皖支队收到“郭村告急,挺纵告急”的情报,立即前往支援。


令陈毅没有想到的是,叶飞敢打硬仗,勇于以少胜多,经过7天7夜鏖战,叶飞俘虏了3000多人,一路追至泰州城外,有势如破竹之势。


经过这一战,打疼了二李,几天后,李明扬带着礼物去向陈毅赔罪。


但顽军得知是郑少仪报信后,传出“抓住小李欣,剥皮又抽筋”的口号。李欣是她在顽军中的名字,为了避免危险,她后来改名为郑少仪,从此之后便在根据地工作。


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性格刚烈、文武双全、会骑马使双枪,并且还参与了多次战斗。后来,她还主办过多个棘手大案。


而她的一生中,夜送情报是最传奇。可她从来没有对子女讲过,也没有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女英雄的威严。


对此,她的态度很简单:“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没有什么好讲的。比起牺牲的同志,我算不上什么英雄。”


她对于子女的教育,抱着鼓励的态度,甚至还大胆讲出自己的初恋故事,鼓励子女去追求美好的爱情。


2002年10月,郑少仪走了。她在临终前,对着子女们说:“我这一生都不是孬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苏北   勤务兵   泰州   文武双全   纵队   中尉   国军   我军   军中   城内   旗袍   子女   饭店   消息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