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区划变动,12个地级市之一,伊春市为何有10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幸给大家介绍了黑龙江省的一些区划调整,但有几个城市还没有介绍到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区划调整,看看伊春市是如何形成一步步的地级市的,素材寻找非常的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首先说一下黑龙江省近些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地貌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境内的整体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是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港口,以前的时候黑龙江得到了大力发展,不过近些年随着东三省的衰落,黑龙江省发展的并不是很好。


伊春市作为黑龙江省的地级市,它的别称叫做林城,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黑龙江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目前伊春共下辖4个区,5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宜春的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伊春的历史非常悠久,曾经的伊春是个多民族散居的边疆城市。

最早的时候,宜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的时候,伊春属于肃慎族的活动区域,到了战国时期,是众多少数民族的属地,隋唐时期,这里属于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管辖。

宋辽时期,伊春的大部分疆域都在东京道女真五国属地,金代时期,伊春市由上京会宁府蒲与路管辖。

元朝时期,伊春市由辽阳行省水达达路管辖,明朝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伊春属于奴儿干都司屯河卫下辖。


1662年,伊春地区属于宁古塔将军管辖,1983年宁古塔将军所辖的西北地区设置了黑龙江将军.伊春在黑龙江将军管辖范围之内,1698年,黑龙江将军设置了齐齐哈尔副都统,伊春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民国初年,伊春的大部分疆域由汤原县管辖,当时伊春大部分地区都是原始森林,东北地区沦陷之后,1941年,绥佳线铁路建成之后,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对伊春进行乱砍滥伐,1945年,在伊春地区设置了伊春街。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6年伊春属于汤原县南岔区管辖,1949年10月设置了伊春镇,1950年,建立伊春镇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辖5个林分局,为了适应森林工业发展的需求,当时的松江省人民政府设置了伊春县,伊春县正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然后时间来到1957年,国务院批准撤立伊春县,设立伊春市,此时的伊春市作为地级市正式登场,下辖了8个市辖区,1958年召开伊春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设置伊春市,同年8月,伊春市由松江专区管辖。

1960年又增设了8个市辖区,当时伊春市共下辖16个区,这里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这16个区分别是哪几个了1962年将16个区调整成为了11个区。

1964年在伊春设置了伊春特区,当时开始试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实行双层领导制度。企业工作以林业部为主,地方工作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主。

1965年撤销了伊春新区,设置了伊春镇和伊东区,1966年撤销了伊东区并入了乌敏河区,1967年成立了伊春市革命委员会,伊春特区随之撤销,1969年设置西林去,撤销浩良河区,并入南岔区,撤销了双子河区并入了友好区。


1970年将铁力县给了伊春地区管辖,同时伊春地区改为省直辖,这时伊春共下辖了15个区两个县。

1979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了伊春地区,恢复伊春市,伊春市再次成为地级市,198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乌敏河区改名为乌马河区,东风区改名汤旺河区,大丰区改名为金山屯区,1988年撤销了铁力县设置了铁力市,由伊春市代管,这次伊春市共下辖15个区一个县。


2019年再次进行大规模调整,撤销了伊春市的许多区,建立了4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市,就是为了方便管辖,至此为止,宜春市下辖有伊美区、乌翠区、友好区、金林区、铁力市、嘉荫县、汤旺县、丰林县、大箐山县、南岔县。也就是到这里伊春有了现如今的区划格局。

在之后的文章中会继续向大家介绍黑龙江省内其他省份的城市变迁,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伊春市   黑龙江省   铁力市   铁力   县级市   伊春   宜春   市辖区   黑龙江   区划   区县   变动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