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一档案,揭露出斯大林长子的死亡原因,却无人敢告诉斯大林

雅科夫 图片来自网络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

随即,一支由英、美专家组成的联合小组进入柏林。

可就在他们整理德国档案材料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有关斯大林长子雅科夫在战俘营中被囚禁和死亡的全部材料。

作为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虽然不得斯大林宠爱,但毕竟父子连心。如果能把这份档案交给斯大林,也算是给斯大林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一份安慰吧。

随着专家们不断阅读这份档案,越来越多的惊人信息暴露出来。原来,雅科夫的死因竟然与英国战俘有关,是始于一次英苏争论。

英美专家们慌了,只得上报。

得知内情的英国外交人员很清楚,一旦这份档案被公布出来,会有什么后果。

于是,英国的外交人员戈尔·维温在给美国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是,应该放弃把这件事通报斯大林元帅的想法,很清楚,如果他注意到是英苏争论导致他儿子死的话,那将是不幸的。”

对此,美国人表示同意。

就这样,这些记录了雅科夫被囚禁、死亡的档案被英国人封存起来。

至于那位曾经在“二战”后悬赏百万卢布寻找被俘长子的斯大林,则被瞒得死死的。一直到死,他也没搞清楚,自己的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那么,这个造成雅科夫死亡的英苏争论究竟是什么?雅科夫死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941年7月16日,时任苏联第十四坦克师第十四榴弹炮团第6连连长,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被俘。

1942年5月4日,雅科夫被押送到德国北部吕贝克的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名战俘的身份,仅有军服上标明的两个字母“SU”表明,这是一名苏联战俘,而且还是关押在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的首名苏联战俘。

雅科夫 图片来自网络

开始时,德国人并不承认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关着的这位名叫奥贝斯特·杰尼切夫的中校战俘是斯大林的长子。

直到有一天,当战俘营管理者以奥贝特·杰尼切夫的名字称呼雅科夫时遭到拒绝,并且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大家才知道。

雅科夫的被俘,让德国感到奇货可居。如果能够利用雅科夫的身份,让雅科夫出面来抨击苏联、抨击斯大林,那将对苏联红军的士气带来严重打击。

为此,一批批说客纷至沓来,百般游说雅科夫为德国效力。这其中,尤为卖力的是在1942年投敌的原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

按照“二战”后西方人的说法,雅科夫是主动投降德国的,原因是为了效仿弗拉索夫。很明显,这就是西方的污蔑。

一来,雅科夫是在1941年7月“莫斯科门户之战”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俘的,而弗拉索夫是在1942年5月,第2突击集团军在沃尔霍夫突围战中被俘的。

二来,弗拉索夫也不是主动投降的,而是被当地人以一头奶牛和两瓶伏特加的代价泄露消息后被俘的。

在沃尔霍夫突围战前,斯大林害怕弗拉索夫被俘,特意派出飞机准备把弗拉索夫接走,可遭到了拒绝,弗拉索夫是想要和自己的战士们在一起战斗。

突围失败后,弗拉索夫躲在一个当地人的木屋子里。不料,却被这个当地人锁在了屋子里,以至于被俘。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弗拉索夫主动投降一说。

至于之后弗拉索夫投降了德国,那是后来的事情。

德国出于宣传的需要,才炮制出了弗拉索夫主动投降的故事。

而西方把雅科夫的被俘宣传为效仿弗拉索夫,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抹黑苏联红军。

弗拉索夫诱降雅科夫的手段并不高明,他熟悉斯大林和雅科夫之间并不正常的父子关系,就想以此为突破口来进行挑拨,从而激起雅科夫对斯大林的怨恨,进而达到他的目的。

首先,弗拉索夫列举了雅科夫和斯大林之间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尤其提到了雅科夫不过是个中尉连长,而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瓦西里已经是飞行团长了。

弗拉索夫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斯大林对雅科夫不重视,重视的人是瓦西里,将来斯大林的继承人将会是瓦西里。

弗拉索夫这么说可就大错特错了。

弗拉索夫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一、雅科夫被俘时是个中尉不假,可那是在1941年。如果雅科夫没有被俘,两年的时间内被提升为团长或者更高职务也不是不可能。

其二、斯大林对子女的态度具有东方逻辑,即对越谁好,对谁的要求就越高,管理就越严。只有付出得越多,将来所获才会更大。

斯大林把长子派到一线部队去锻炼,其目的就是如此。

而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在1941年9月入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提升为空军团长,并且在未来的3年内,瓦西里一路高升,在27岁时被任命为莫斯科地区空军司令员,授予中将军衔。很显然,这一切都是拔苗助长。

这一切都说明,如果斯大林真的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继承人的话,瓦西里早已被踢出了竞争圈了。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是斯大林在补偿次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德军大败,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被俘。德军就准备用雅科夫来交换保卢斯,可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

“我不会用一名元帅交换一名中尉。”

很明显,德国此次交换又是在玩弄诡计。

如果斯大林同意交换,就会给红军指战员造成一种非常不好的影响,难道斯大林的儿子是人,其他被俘的几十万将士就不是人吗?

不过,斯大林不同意交换的话中是留有潜台词的,不同意用元帅交换中尉,但是可以用元帅交换几名将军啊?雅科夫这名中尉当成一个添头一起被换回来,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可是,德国不知道是没弄明白斯大林的意思还是不想交换,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弗拉索夫就把这件事当成了挑拨雅科夫与斯大林父子关系的一个由头。

可雅科夫并没有被弗拉索夫的花言巧语打动。在那份记载了雅科夫被囚禁和死亡经过的档案中这样记载道:

“我还活着,为此,我在父亲面前感到羞愧!”

1942年6月,雅科夫被转移到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这个集中营划有一个单独区域,关押的都是盟军被俘的将领、军官和他们的家属。

雅科夫之所以被转移,是因为在1942年6月,吕贝克集中营发生了一起未遂的越狱事件,被俘的波兰军官们挖了一条地道,位置正好从雅科夫的牢室下面通过。

虽然此次越狱未能成功,但德国人马上联想到,雅科夫也有可能逃跑。于是,就把雅科夫转移到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图片来自网络

但战后的西方人却据此大做文章,他们把雅科夫的死归结为雅科夫在与波兰军官的交往中得知了“卡廷事件”的真实原因,以至于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才会选择自尽。

其实,这些都是西方在掩盖雅科夫之死的真实原因。“卡廷事件”是在1943年4月被发现的,波兰战俘岂能在1942年6月就知晓?

由于雅科夫身份的特殊,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确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待。他可以穿军装、可以不参加繁重的劳动,并且不住几十人居住的大牢房,住6人间等等。

可正是在这6人间中的遭遇,使雅科夫受辱死去。

在雅科夫居住的6人间中,苏联战俘有两人,一位是雅科夫,另外一位是苏联外长莫洛托 夫的外甥瓦西里·科科林,其他四位都是英军军官。

可本应同病相连的6个人却关系紧张。苏军和英军虽同属于盟军,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却使得6人根本无法成为朋友,摩擦和口角时有发生。

1943年4月14日下午,一次激烈地争吵又发生了。英军空军中校汤姆·库兴指责雅科夫上厕所后没有冲水,并辱骂雅科夫和瓦西里·科科林是“猪”。

受辱的雅科夫和科科林自然不甘示弱,立即回击,6人在监牢里打成一团。

受辱的雅科夫在晚上向德军看守提出要换监室。在遭到拒绝的时候,愤怒的雅科夫冲向了集中营的铁丝网,边跑边喊:

“向我开枪吧!”

对于这一幕,时任集中营看守的德军军官康德拉·哈尔费描述道:

“雅科夫穿过铁蒺藜,进入集中营的危险区。他把一只脚蹬到铁丝网上,同时用右手抓住了绝缘瓷瓶......同时喊着‘哨兵,向我开枪吧!’”。

康德拉·哈尔费随即开枪,射中了雅科夫右耳上4厘米的部位,他当场死亡。其他看守也随之射击,雅科夫身上共被击中4次。

康德拉·哈尔费的供词在“二战”后得到了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汤姆·库兴的确认。

由于这件事涉及到英军军官,因此,英美联合小组在得知事情的真实原因后,根本不敢把消息通报给斯大林。他们不敢想象,如果斯大林得知雅科夫之死的真实原因,会作何反应。

1968年以前,这份德国档案在英国一直被视为机密材料。

一直到了1984年,波兰才陆续发表了一一些当时目击者的详细报道,事情才逐渐水落石出。

因此,关于雅科夫主动投降、叛变、和父亲断绝关系、自尽等说法,要么是不明就理者的猜测,要么是西方别有用心者的恶意宣传。

雅科夫之死的真实原因虽然已经大白,但整个事件仍有存疑,那就是莫洛托 夫的外甥瓦西里·科科林。

他也是当事人之一,如果他在“二战”后被解救出来,斯大林是应该会知道雅科夫因何而死的。

可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资料中,都没有查到瓦西里·科科林的结局,也可能他是死在集中营里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斯大林   德国   长子   科科   波兰   苏联   战俘   中尉   集中营   军官   原因   档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