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铁腕总统:“要么死,要么滚”,看普京如何除掉七大寡头?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了恢复国家经济,采用了学者提出的“休克疗法”。然而结局却与期望大相径庭,将俄罗斯的经济推向了“深渊”。

普京上台后面临的就是一个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的俄罗斯。

这时,国家大部分的经济都被寡头企业家们掌控,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铁腕”普京决心向寡头们宣战。

然而,七大寡头自视曾“有恩”于普京,纷纷拒绝和政府合做。并将普京“要么滚,要么死”的告诫当做耳旁风。

直到流亡时才懊悔不已,转头向普京道歉求饶,却遭到了普京强势的拒绝。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俄罗斯七大寡头与普京上台有什么瓜葛呢?普京又是怎么铲除这些寡头们的呢?

七大寡头的诞生

20世纪末,苏联各国在冷战的压力下最终分道扬镳。在这一重大转变下,俄罗斯的经济迎来了一段极为艰难的时光,似乎只有社会上层的资本家们才能在艰难的世道上活下去。

作为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不可不谓是为这个破败的国家操碎了心。

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拿到了大部分的“家产”,但国内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步履维艰的现状却没有丝毫改变。

在叶利钦看来,往日苏联的种种渐进的改革政策都没能根治社会问题,只有尽快恢复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挽救俄罗斯的颓势。

可应该怎样转变社会制度呢?叶利钦冥思苦想之后决心采用“休克疗法”。

所谓“休克疗法”是指采用严厉的政治手段压缩消费者的需求,来遏制夸张的通货膨胀。

这一灵感来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玻利维亚。

当时,玻利维亚这个小国因为政治动乱,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更迭,导致国内出现了大量堆积的经济政治问题,最后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玻利维亚政府采用了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提出的“休克疗法”,提出了允许经济私有化、自由化等一些列经济政策。

虽然短时间内加剧了国家经济的恶化,但很快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就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国家经济最终慢慢得以恢复。

对于叶利钦来说,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先例啊。政府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用放宽经济政策就能重建社会经济。

1992年年初,俄罗斯开始展开了全面的“休克疗法”。

一方面俄罗斯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放宽管制的经济政策。首当其冲的是取消对市场的限制,商家有自拟物价的自由。此外,也不再限制居民收入,允许大家“各凭本事”去赚钱。

另一方面,在财政和货币流通方面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提高商品税收、减少公共支出等来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

起初“休克疗法”有些成效,街上排队购物的人果然减少了大半,似乎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叶利钦的计划终归是落了空。

没过多久,一些复苏的企业就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利滚利”的经营模式,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由于定价自由,原材料的生产商纷纷提高了价格,大量的企业开始倒闭,转而被一些更大的公司吞并。

加上没有经济增长的限制,很快就出现了行业垄断现象。那些在整个行业里有“呼风唤雨”能力的人被称作是寡头,掌握着一个领域的命脉。很快,俄罗斯的七大寡头应运而生,成了叶利钦亲手缔造的人间“恶魔”。

在这年年底,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甚至比实施“休克疗法”之前还要严重。只一年时间就使俄罗斯的GDP减少了一般,总量只占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这个前些年还在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似乎一夜之间就走上了暮年。

铁腕普京“上位”

事与愿违,叶利钦虽然头疼但却不知所措,在96年大选之际,他一度蒙生出弃选的念头。

然而在七大寡头眼中,叶利钦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有叶利钦在位他们的寡头地位才能得到保障。

尽管这时叶利钦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但寡头们还是想方设法地要扶持他上位。

他们学习了美国政治家们的宣传方式,用媒体操控舆论。

一方面营销叶利钦的个人魅力,一方面大肆宣扬苏联解末期的惨状,在百姓心中营造出一种是因为共产党执政才导致金融危机的假象。

由于那种物资紧缺、排长队购买商品的场景深深印在了百姓脑海里,眼下的贫富差距和通货膨胀自然被他们视而不见。

最为嘲讽的是,大选当天,出于对叶利钦身体的担心,当时又医生在一旁陪护,而在媒体刊登的照片中却无一例外地找不到医生的身影。

因此在这年的大选中,叶利钦打了一场“翻身仗”,成功连任下届总统。

不过“好事”不长,第二年亚洲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股票暴跌、卢布贬值,寡头们的日子也不算好过。

恰巧这时,莫斯科的市长卢日科夫也开始发难,逼迫叶利钦下台。

这对于寡头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噩耗。虽然卢日科夫也是资本主义的信奉者,但他却不像叶利钦一样“听话”,而是想围绕着他自己建设一个至高话语权,就连国家政策在他的强权面前都要“靠边站”。

如果这样的人上台,寡头们有信心能“守护”住自己的财富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寡头们选出了一个更“靠谱”的接班人——普京。

当时的普京是俄罗斯安全局的局长,自他“出道”以来就一直与安全工作打交道,与政治和商业都没有太多的瓜葛。

在寡头们看来,普京不仅有足够的社会地位,估计还对如何治理国家一窍不通,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人选了。

于是在1999年的时候,叶利钦任命普京为国家总理,开始将他带入政治界。不过叶利钦和寡头们都没想到,普京还是一个“潜力股”。

在他上任后不久,车臣的恐怖分子就向俄罗斯的边境国家发起了骚扰,为了保护国土安全,普京果断下令出兵。

对于彪悍的俄罗斯民族来说,这一举动大动人心。普京雷厉风行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赞扬。所以在第三届总统选举的紧要关头,普京选票大幅增加。

“失控”的普京

叶利钦身心俱疲,也终于有了摆脱控制的机会。于是在离任期结束还有半年的时候,叶利钦向媒体宣布了离职休养的消息,普京成功登上了俄罗斯的第一把交椅。

寡头们还做着青天白日梦,幻想普京会像叶利钦一般成为他们的“提线木偶”。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普京不仅在国防安全上“有一套”,在政治手上也十分在行。待他刚上任不久,就开始对这个混乱的国家开始了洗刷重整。

在普京眼里,七位寡头不是“恩人”,而是蚕食俄罗斯的毒瘤,唯有彻底清除掉这些大资本家,俄罗斯的经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但刚刚上位的普京没有立刻去动他们,而是迫切解决完与车臣之战,在全国人民的拥戴中才开始清洗寡头的“大计”。

首先遭到普京制裁的就是古辛斯基。原来当初七巨头关于要不要扶持普京上位也产生过分歧。其中,古辛斯基就十分不看好普京,想要在他上任之初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当车臣之战结束后,古辛斯基曾试图通过媒介工具将普京围剿车臣反动势力的行为丑化为非法的武装行动,并对其发动过一场媒介攻击,通过新闻不断在电视上广播战争的血腥场面,妄图挑起百姓的反战情绪。

不过,他的阴谋收效甚微,一方面是普京上任以来在百姓心中的铁腕形象难以撼动,另一方面是百姓早已对寡头掌握经济的现状十分不满。

普京虽然相较于寡头们年纪较轻,但他却十分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仅没有被古辛斯基的挑衅吓退,还筹谋起了彻底颠覆政坛的策略。

普京上任后半年,在出访西班牙之际,一场政治斗战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

一天,检察院突然逮捕了古辛斯基,指控他欺诈国家财产,不过由于没有切实证据,加上其他巨头向政府施压,只好在关押的第四天将其释放。

但释放不意味着妥协,普京随即令人清查了他的家产和收入情况,在12月12日成功将其逮捕。

实际上,普京还给了古辛斯基另一个选择——要想免除牢狱之灾就把他手下控制的电视网络公司出售给国家,然后离开俄罗斯,永远定居在国外。

在这样的情形下,古辛斯基没有其他出路,只好乖乖照做。

古辛斯基的下场令其他几位巨头不寒而栗,明面上自然不敢与普京对着干,只能在政策上暗中较劲。

只是拿到舆论主导权还远远不够,国家的腐败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七大寡头的落幕

在酝酿一年之后,普京在2月的某一天突然把剩余的寡头召集在一起,在全国直播下召开了一场经济会议。

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普京说出了国家腐败的问题。

“某些人掌握着大量的石油,这些储量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会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尽管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还坐在一旁,普京依然直言不讳,直接在直播镜头下要求他们交出企业的控制权。

寡头们自然是不肯,反而将国家腐败的责任推卸给政府。

没想到普京表情依旧淡定,甚至没有看这些人一眼,霸道地对着镜头说,税务稽查工作之所以竞争激烈,与诸位逃税的行为是脱不开干系的。

镜头下,寡头们的脸色十分难看,大概还计划着会议结束后如何反击。

可接着就听见普京又来了一句,“如果有人要反对这项政策,只有两个下场,要么死,要么滚。”

这场经济会议相当于普京在全国人民的监视下,向寡头们正面宣战了。

原本,别列佐夫斯基还自以为自己扶持过普京就会逃过一劫,强硬地向普京提出反对意见,指控他的做法不是民主的,而且是违法的。

但普京却丝毫没有给他留情面,铁面无私地向他下了最后通牒——最好认清楚现状,乖乖交出企业股份,否则后果自负。

或许别列佐夫斯基还期待着事情的转机,可惜他押错了宝,最终被检察院用多项罪名起诉,结局果然像古辛斯基一样流亡到国外了。

在国外的别列佐夫斯基生活十分艰难,一方面是没有叶利钦当时的政策为自己庇护投资很快失败了,大量的家产有去无回。另一方面,担心自身安全他还聘请了大量的安保人员,但整日还是提心吊胆。

眼看着要坐吃山空,他只好低下头颅向普京致歉,希望自己还有机会能回到祖国,然而普京“无情”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任由他在国外自生自灭。

顽固分子的下场大多如此,剩下的几位寡头不得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除了弗里德曼在最开始就选择和普京站在统一战线,其他人都因“抵抗”付出了惨痛代价。

虽然国内的寡头基本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些国外公司把持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比如英国的8p公司、发过的康菲等等,也亟需普京的治理。

但毕竟这些公司由外国人经营不能像对待国内寡头一样“霸道”,只能像打游击一样不断骚扰。时而去查账,时而要查环保状况,更是动不动就要进行视察。

许多公司不堪其扰,经营变得十分困难,于是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俄罗斯政府能给个“痛快话”。

普京一如既往的果断,直言想要以国家形式入股这些企业,与他们一同进行生产经营。

深知俄罗斯国内寡头的下场。这样虽然丧失了主导权,但至少还有利可分。这些国外企业纷纷妥协,成为了俄罗斯的国家控股企业。

就这样,在普京的“铁腕”下,俄罗斯的经济逐渐好转,昔日大国的雄风也逐渐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现状和普京上任以前的俄罗斯十分相像。虽然特朗普的形容有些不雅,但实事却正如他说的那样“政客是资本家的狗”。

如果没有一个像普京这样的“铁腕”政府上台,或许本世纪的某一天我们会震撼于美国的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铁腕   寡头   俄罗斯   叶利钦   玻利维亚   车臣   休克   疗法   总统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