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起义,我军提出5条要求,将军为何只答应4条?

作者:九鱼亭

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岸坚守50多天,毙伤俘地1.1万余人,完成了阻敌任务,为此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50军军长曾泽生到志司复命,彭德怀司令员紧紧握住曾泽生的手道:“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

曾泽生眼含热泪:“我们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彭德怀随后道:“这是什么话?就因为50军是起义改编部队吗?……你回去告诉部队,彭德怀向50军的同志鞠躬致敬!”说着,彭德怀真的向曾泽生深深鞠了一躬。

此时,想必曾泽生一定会庆幸2年前的正确选择,如果他没有起义,此时50军和他的一切荣誉都将不存在。

1948年9月,曾泽生和他的蒋军第60军已经在长春困守6个月了,此时东北的蒋军被围困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座城市。

不论我军先打哪,蒋军都只能被动承受,而曾泽生所在的长春离着关内援军最远,换言之,60军被歼灭的几率最大。

从1937年开始,曾泽生就一直在60军,从团长到师长,直到军长,他对60军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可时至今日,60军的生死存亡全系于他一念之间。

虽说60军隶属于蒋军序列,但底子还是滇军,作为军长,曾泽生必须对几万云南子弟兵负责,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起义。

起义的前途光明,但过程却十分曲折,此时60军下辖三个师,暂编52师、182师和暂编21师,暂编52师是杜聿明派来监视60军,自然不容易争取,于是曾泽生将目光投向182师和暂编21师。

182师长白肇学和暂编21师师长陇耀都是彝族将领,跟曾泽生关系比近,如果能之争取到这2人,起义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

随后,曾泽生直接找来白肇学和陇耀,并表面态度,如今60军只有3条路可以走,死守、突围或者起义,死守只有死路一条,而突围的话同样九死无生,最好的选择只有起义。

陇耀当场表态同意起义,尽管白肇学有些顾虑,但在曾泽生的劝导下,也表示赞同,于是,在1948年9月26日,2位师长和1位军长达成了共识。

当然,起义不是儿戏,曾泽生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其一,他要带着一个军起义,而下辖暂编52师来自嫡系军,一旦起义,暂编52师很可能举枪相向;其二,守备长春的不止60军一家,还有新7军,一旦起义,倘若瞒不过去,就只能跟新7军开战,两个师如何敌得过4个师;其三,曾泽生同样担心我军会不会善待他们。

曾泽生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与此同时,林彪也开始选择进攻目标了,锦州和长春之间,让林彪有些犹豫,但这个犹豫是短暂的,最终,林彪还是选择了锦州。

命运就是如此的诡谲,林彪的选择,让曾泽生和60军逃过一劫,倘若林彪选择长春,曾泽生的起义计划或将胎死腹中,而60军也将不复存在。

1948年10月13日,曾泽生开始采取行动,派出两个联络员出城与我军沟通,两位联络员分别是张秉昌和李峥先,两人都是我军的释放人员,对我军这边相对熟悉一些。

14日,张秉昌和李峥先悄悄出城,原本约定的是15日中午回来,可到了16日中午,两人还没有回来,这让曾泽生、白肇学、陇耀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事实上,张秉昌和李峥先不负所托,14日就找到了我军东北军区办事处,办事处敌工科长李竞接待了他们,并看到了曾泽生、白肇学、陇耀三人签名的重要书信。

办事处的我军工作人员,经过研究,确定三人的亲笔签名是真的。实际上,我军对60军的策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得知60军决心起义,大家都十分亢奋。

然而,就在此时,兵团司令部收到了绝密情报,蒋氏下令长春守军突围。如果没有蒋氏的这条命令,我军很可能马上接收60军。可是,由于蒋氏的这条命令,让我军不得不提高警惕。

兵者,诡道也,谁也无法确定,曾泽生这一“降表”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还好,如果是假的,这将是个诈降计,借我军让路之机,正好突出重围。

我军兵团副司令大怒:“这封信连个章都没盖,是个骗局!”事实上,这并非章的问题,即使信件上有章,也不能让我军轻易相信。

此时,球又踢回到了我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面前,好在我军现在正在打锦州,长春这里还有一定的时间,于是,萧劲光决定让办事处主任刘浩到长春去探查清楚,这就是张秉昌和李峥先耽误时间的原因。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终于见到了刘浩,我军方面传达了5条要求,可有一条让曾泽生犯了难。我军要求60军配合我军的行动,对同在长春的新7军布防,换言之,就是要60军对新7军开枪。

对新7军布防,60军是做了,因为曾泽生也怕新7军向60军反戈一击,不过,要让曾泽生对同袍开枪,他真的于心不忍。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是曾泽生的长官,此人做事较为公允,并没有欺压过60军,所以,曾泽生不想对同袍动手。

在见到刘浩之后,曾泽生提出了几点要求,比如要我军解决棉衣问题,让我军给想回家的士兵,发放路费,对此刘浩都表示同意。

当曾泽生提出不想对新7军开枪的问题上,刘浩马上表示,新7军由我军解决,60军出城后直接改编为我军部队。

至此,曾泽生才松了一口。事实上,不让60军对新7军开枪,这不是我军第一兵团的决策,而是总部的决策,因为事关重大,第一兵团已经将60军起义事宜汇报给总部。

主席对此亲自回电:“你们争取60军起义的方针是对的,一兵团对60军的分析和处置也是对的。唯要60军对新7军表示态度,不要超过他们所能做的限度。”

正是因为正确的决策,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当双方达成一致后,曾泽生解下了自己的配枪,郑重交给了刘浩。

武器代表军人的生命,曾泽生此举已经明确表明,60军将接受我军的指挥。尽管曾泽生和60军在起义的过程中险象环生,但他们最终成功弃暗投明。

曾泽生为长春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共和国从此也多了一位骁勇善战的悍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我军   日中   锦州   同袍   联络员   军长   长春   师长   兵团   将军   部队   曾泽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