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主动挖掘的皇陵,但挖掘人员几乎都神秘死亡,细思极恐

中国唯一一个主动发掘的皇陵为何如此诡异而离奇?参与挖掘的人员神秘死亡,至今仍是一大谜团。

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长吴晗等人力主要发掘十三陵中的明长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这个提议当时就被很多文化学者反对,原因有二。第一,当时新中国成立才不久,各方面考古技术、人才、设备都极度缺乏,贸然开陵,风险极大。第二,中国古人及其讲究风水,尤其对于皇帝而言,地宫的布局,物品的摆放都极具有风水规律,如果被无故破坏,恐怕有不祥之兆。当然,郭沫若最初的意思是想找到长陵里的《永乐大典》原本,为明史研究提供一些实证,加上他自己作为社科院院长一再坚持,国家当时对考古工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终还是批准了他们对长陵考古发掘申请。

只不过鉴于当时专业性的严重匮乏,考古队一行人花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长陵的入口,后来不得不转而改成挖掘更容易的定陵,即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的陵墓。但当他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找到定陵墙体缺口准备挖掘时,一系列怪事便接二连三的发生。1957年8月,挖掘的前几天,北京突然天降雷暴雨,百年间都安然无恙的守陵石兽被雷电击碎一个,由于当时挖掘工作耗费巨大人力,考古队召集了附近村里60余个村民前来帮忙工作,而其中两名挖掘工人也意外被雷劈而亡。本来附近这一帮村民就有一部分是当初守陵人的后代,见状就纷纷劝阻考古队停止发掘,觉得是遭了天谴,恐有大难。但是郭沫若和吴晗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根本不信封建迷信这一套,便下令继续挖掘。

在上级领导的命令下,考古队终于通过指路石的文字标识,找到了地宫的大门金刚门。金刚门前有呈汉字“圭”字形的砖墙,在队员逐一拆掉圭字形入口后,打开了地宫的大门。当考古队员一行进入地宫墓室的时候,被眼前金碧辉煌,炫彩夺目的各种字画、纺织品和陪葬品给震惊了。定陵里所发掘的文物大概有3000多件,大部分是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其中金器289件,首饰248件,大部分是纯手工制成的,工艺十分精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和皇后的凤冠,金丝翼善冠由150多根细如发丝的金线编织而成,总重不超过900克,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做成这样也是难上加难。

但是随着定陵的开启,可以说悲剧接踵而至,当空气迅速进入地宫内部后,破坏了低温缺氧的环境,里面大部分丝织品和布匹全部都迅速氧化碳化。除了一些金银玉器被保留下来之外,很多有机文物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当时考古人员的技术和理念都极其不成熟,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亡羊补牢,比如在丝织品上刷一层有机玻璃,认为这样做能够将文物保护下来,结果却使得丝织品迅速变得更脆更硬,破坏更加严重。

1958年,随着定陵发掘工作进入尾声,国家也开始准备筹建“定陵博物馆”,日后对公众开放。考古小组也展开了对定陵文物的修复与复制的工作,但他们在这时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工作人员用白灰和水泥复制了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椁后,竟然将原本极具考古价值的棺椁原件随意地丢弃在了定陵的后山之上。金丝楠木本来就是十分珍贵的木材,丢弃的棺椁没过多久就被附近的居民发现,其中一对老夫妻把万历的棺椁拿回家,拾掇之后,用里面的好木材为自己打造了两幅棺材,已准备后事。可就在这两幅棺材做好没多久,这对老夫妇就真的散手人寰。

还有更离奇的事情,另外一家村民捡走了皇后的棺木,他们就用这上好的木材打造了一对柜子放在客厅之中。没过多久,当这家大人下班回家后,竟然发现家里的四个小孩失踪了,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最后在用棺木做成的柜子前发现了四双小鞋,大人打开柜子后,发现四个孩子挤在柜子里面,早已气绝身亡,柜门上全部都是小孩子的抓痕。虽然后来警方的验尸报告显示的是窒息身亡,但整件事情的发生也很是蹊跷。

时间又过了几年,不幸的十年文化浩劫开始,定陵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坏。红卫兵先是夺取了定陵博物馆的钥匙,然后把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搬到广场中央,以他们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挫骨扬灰,顺带烧毁破坏了很多珍贵的出土文物。更诡异的是,当初参与发掘定陵的很多工作人员也陆续遭遇不幸,曾经负责拍摄定陵整个挖掘过程的摄影师刘某,在他拍下第一张定陵照片之后,精神失常,没过几年上吊自杀了。挖掘小队的领头人,考古专家白方玉,晚年神志不清,脑溢血而死。当时负责指挥现场的负责人郑某,后来也因为飞机在阿富汗失事而亡。当然吴晗也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几经迫害,最后一家人都惨死。

虽然这一系列离奇悲剧事情的发生有些是江湖传闻,有一部分是当时局限大环境的历史产物,确实都是一大谜团,但我们不能以诅咒之类的封建迷信来胡乱解释。不过定陵的发掘在现在看来无疑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场重大悲剧和血的教训,损失十分惨重。周恩来总理后来也作出批示,从此以后不再主动发掘任何古代皇帝陵墓。1997年国务院正式下发通知,对于大型帝王陵墓,暂不进行主动发掘,只进行保护性和抢救性的挖掘。定陵之痛也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让我们现在能更好的保护和理解中华历史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郭沫若   棺椁   丝织品   地宫   皇陵   陵墓   金丝   柜子   万历   皇后   皇帝   主动   神秘   人员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