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越南始末:(36)血战奠边府东部高地(上)

1954年3月29日傍晚开始,奠边府又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将战场硝烟压进了被鲜血染红的土壤。

到30日白天,奠边府完全笼罩在雨雾之中。

奠边府法军副司令朗格莱狠狠地抽着烟,迎着雨帘,走出自己的掩蔽部,他眯缝着眼睛,凝视起伏的东部高地。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军人,朗格莱知道,过去几天内,所丢失的兴兰高地,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将东部诸高地,暴露在越军的枪口前面了。

况且,浓厚的雨云,严重妨碍了空中补给,虽然越军的防空武器也因雨云作怪,一架飞机也没有打着,但是,冒险飞来的法军几架运输机在高空投送粮弹,将不少宝贵的物资,白白送到了越军手里。

还有,德卡斯特里和朗格莱特别担心的是,3月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奠边府没有得到任何兵力补充。

莫非是河内的“添油”意图发生了动摇?

朗格莱征得德卡斯特里同意后,准备从河内唤来一架轻型救护飞机,将自己载到河内,向科尼当面汇报奠边府局势,求得兵力和粮弹支援,然后,再跳伞返回奠边府。

但是,30日早晨以后,有多种迹象表明,越军将在这天傍晚,发起大规模进攻,于是,朗格莱改变了计划,不再呼唤飞机,而是亲自披挂上阵,去东部高地巡视了一番。

因为,自兴兰高地和独立高地失守后,东部的几个高地,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所以,朗格莱进一步增加了防守东部高地的兵力,将原先的2个营增加为4个营,并实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欧洲籍士兵和法军混编。

以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士兵防守前沿阵地,欧洲籍士兵在中间,法国士兵作为预备队,放在最后边的山谷里。

巡视中,朗格莱最不放心的,还是处于东面突出部的D2高地,他将一个法国伞兵连放在山后,还在那里配备了一个坦克排。

朗格莱下令,一旦阿尔及利亚士兵溃败,伞兵连的法国士兵可以向丢弃阵地者开枪。

根据经验,朗格莱判断,越军会是在黄昏后发起进攻,于是,他命令后勤炊事人员,赶在下午6时之前,向东部高地防守阵地送上热饭。

奠边府战役第二阶段示意图

但是,这一次,越军的进攻时间提前了。

1954年3月30日下午5时,越军上百门大炮实施炮火准备,将奠边府的东部诸高地打成一片火海。

约半小时后,早已隐身于堑壕中的越军战士跳将出来,随着延伸炮火发起冲锋。

担任进攻多米尼克防区任务的是第312师,黎仲迅以2个营进攻D1高地,另以精锐的第130营进攻D1高地东南面的D2高地。

此外,越军还以2个连,组成的突击分队,从D1和D2高地之间穿插,力图打到东部高地后面的楠云河边,再从背后,打击东部高地上的敌人。

越军第316师攻击紧挨在多米尼克南边的艾兰防区。

接战不久,D1高地上的阿尔及利亚士兵就崩溃了,法国士兵朝着败退者举枪射击,但无济于事。

D2高地的抵抗,很快被越军第130营粉碎,越军在这里,打开了进攻东部高地的缺口。

D1高地上的阿尔及利亚士兵节节后退,龟缩于阵地一角,晚上9时50分,法军在这个高地上的无线电联络消失,至此,多米尼克的一半落到越军手里。

在D1、D2两高地鏖战之际,第312师由2个连组成的穿插分队,从这两个高地之间突破了法军的火力封锁,向纵深疾进。

法军很快发现了他们,调集火力实施拦阻射击,在前两个高地侧后D3高地上,法军设置的高射机枪平射发挥了火力优势,造成突击越军严重伤亡。

但是,越军不顾牺牲,顽强突前,受伤的战士纷纷拒绝战友救护,催促身边战友,赶快突出法军的火力封锁区。

在付出了三分之一的伤亡后,越军穿插分队进至楠云河附近,打得河边的法军摸不着头脑,纷纷向芒清平原中心区逃窜。

此时,法军还坚守着D3高地,如果失去D3高地,楠云河就会暴露无遗,整个东部防线就会失守。

越军穿插分队越战越勇,乘胜前进,向D3高地发起攻击,但是,冲锋中的越军战士受到火焰喷射器的强力阻拦,被突然刮过来的火墙挡住了。

紧接着,D3高地上的高射机枪子弹也像急雨一样泼过来,被压制在山坡上的越军,向低洼处转移,没料想,那里正是法军一个新设的雷场。

在地雷的轰响中,鲜血洒满了山洼,越军向D3高地的攻势被遏制住了。

另一边,越军第316师分三路向艾兰防区进攻,一开始时很顺利,他们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占领了紧挨多米尼克防区的小高地,更重要的是,第316师的战士们打下了至关重要的A1高地东坡。

奠边府战役中受伤的法军接受治疗

在东北方向,第308师也朝法军机场防线进攻,经一番苦战,夺取了机场西北的H7高地。

在当夜的战斗中,越军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至31日凌晨,三个方向的战斗分别出现胶着状态。

在激烈的战斗中,法军总结出作战规律,就是反击必须和前一波次的战斗跟得很紧,要在越军能够重新组织起力量前发起反击,才有把握奏效。

所以,越军的攻势稍一停顿,法军的小规模战术反击就开始了,他们决心消灭穿插进来越军突击力量。

在曙光东升之际,2个连的越军突击穿插分队,打到楠云河边的时候,只剩下20多名战士了。

本来,他们的任务是打到楠云河边后立即折回,从侧后攻击D2之敌。现在,他们的退路,实际上已经被D3高地上的法军封锁,法军的反击分队从三面围了上来。

率领越军进行突击穿插的是一位年轻的连长,在刚刚结束的肉搏战中,他听到了许多呼喊永别的声音。

在前一天的动员会上,师长黎仲迅亲自来到突击穿插分队动员,使年轻的连长感动不已,而现在,他知道,自己在穿插中追击过远,很难撤回了。

于是,他果断命令战士们,退守到公路边的一个小土包上,与渐渐逼近的法军,拼死血战。

天色大亮,雨水变细了,在稀疏的雨帘中,传来坦克的轰鸣,法军由两辆坦克领头,拉开散兵线围了上来。

据守在山包上的越军所剩弹药有限,他们静静地趴着,一动也不动,眼看法军就要冲上小山包了,年轻的越军连长,手持冲锋枪一跃而起,朝着扑到跟前的法军就是一梭子。

在他身后,20多名带伤或不带伤的越军战士也踏着泥泞站起来,杀声一片,冲进法军中间,开始了白刃战,法军远没有身陷绝境的越军战士所具有的勇敢,纷纷逃下阵地。

一番激战之后,在山包上,只剩下10多名越军战士,他们仍在战斗,法军使出最后的撒手锏,两辆坦克隆隆地冲上来,碾压受伤的越军战士,然后朝着阵地上仍在战斗的越军冲了上来。

年轻的连长通过报话机,与隔着一个山头的营长诀别:“……我们目前还有一个班,弹尽粮绝,敌人在冲锋,我们顽强抵抗……”

突然,受话器中传出一声爆炸,年轻连长的声音消失了。

法军士兵扛起受伤的同伴撤退

1954年3月31日早晨,德卡斯特里、朗格莱、比雅尔通过电话会商决定,中午发起大规模反击,德卡斯特里立即向河内呼叫,请求紧急增援兵力。

但是,当天上午,从奠边府南部防区航站开出的法军坦克分队,未能突破当面越军第304师的阻拦进入北部战场。

中午,法军集中3个营向东部高地反扑,比雅尔负责战场指挥,朗格莱在艾兰高地的一个反斜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变化。

D2高地是法军反击的重点,一个法军伞兵连由上尉皮舍林带领,在炮火掩护下,于下午14时30分冲上了D2高地。

仅仅一夜工夫,D2高地面目全非,山头上已经没有完整的工事、铁丝网,随处可见的是弹片和尸体。如果说皮舍林上尉还有什么宽慰的话,就是他终于站在D2高地上了。

但是,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法军重占D2高地几分钟后,一颗子弹飞来,不偏不倚打倒了皮舍林。接着,越军的一顿炮火,劈头盖脸地倾泻在高地上,炸得法军四处躲闪。

另一路法军,在一番激战后,重新占领了艾兰高地东南部的E2高地(越军称之为A1高地),并且迫使越军后退。

法军反击得手,但没有力量巩固失而复得的阵地,因为,阵地上再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工事,对于没有工事依托的阵地,越军在士气正强的时候还可以一战,而法军则是不行的。

被迫后退的越军并没有走远,他们重新组织起来,不等暮色降临,就投入反击,还不到下午4时,越军又向法军山头逼近了。

指挥作战的比雅尔忧心忡忡,接连两天,河内方向没有给奠边府以足够的兵员补充,再这样下去,法军的反击势头马上就会停顿。

所以,一看到越军士兵冲上了高地,比雅尔就通过无线电问朗格莱:“我们还有没有援兵?”

朗格莱告诉他:“河内方面一点消息也没有。”

比雅尔沮丧至极,心里说:“现在天气正好,要是马上向奠边府空投两个营下来,战场局面就可以改观了。”

30日下午,得知越军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法国印支远征军司令纳瓦尔迟疑片刻,决定亲自飞到河内去了解情况。

待他降落到嘉林机场,已经是31日凌晨将近2时,在机场,纳瓦尔受到科尼的参谋长巴斯提尼上校的迎接。

上校向纳瓦尔表示歉意说,连日来科尼睡得很少,疲惫不堪,不得已去睡觉了。

纳瓦尔听了,一言不发,钻进汽车赶往科尼的司令部,然而,司令部里还是没有科尼的影子,作战参谋在地图前,向纳瓦尔汇报了奠边府当前的局势。

听完报告,已将近凌晨4时,纳瓦尔派了一个军官去叫醒科尼,让他到司令部来。

谁知道,派去的人被科尼的助手挡在了门外,说,遵照科尼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叫醒科尼,去的人只好悻悻而返。

得知科尼还在睡大觉的消息,纳瓦尔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像接管了科尼的指挥权似的,和参谋长巴斯提尼一起伏身地图,拟制援助奠边府的计划。

但是,纳瓦尔没有作出明确的表示,正在嘉林机场的一个营伞兵是否立即乘机升空,驰援奠边府。

早晨7时,纳瓦尔又派人去找科尼,这回,科尼起床了,他在7时45分来到了司令部,向纳瓦尔汇报奠边府的情况。

科尼告诉纳瓦尔的,全是过了时的旧消息,在作战室里待了一夜的纳瓦尔早就知道了,纳瓦尔还知道,此时的奠边府法军正在组织反击,情况比午夜时分有所好转。

终于轮到纳瓦尔大发雷霆了,他直起嗓子,将科尼大骂了一顿。

纳瓦尔和科尼的矛盾被激化了,纳瓦尔自来到印度支那,还从来没有对另一个将军发这么大的火。

事后他也承认,他确实骂得很凶,而科尼也出人意料地回敬了他,骂了许多过去科尼背着他骂过的话。

在科尼的回骂中,有一句话实在伤了纳瓦尔的自尊心:“如果你不是一位四星将军的话,我真会扇你的耳光!”

奠边府战局危如累卵,印度支那法军两位最高级军官之间,居然反目成仇,此举严重影响了对奠边府局势的判断和战役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高地   瓦尔   阿尔及利亚   河内   尼克   卡斯特里   越军   越南   始末   分队   血战   阵地   中国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