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风邪凶猛,中医专家提醒:这“四股风”最伤身,一定要防住

秋季是风邪发威的时候,尤其是深秋时节的风邪最凶猛,早晚的凉风总会吹得人不禁打哆嗦。

《黄帝内经》中讲秋三月“天气以急”,这里的“急”就有秋风疾进的意思。

《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致病最急,变化最多,最速。

六淫中其他几种病邪亦每多随风邪相兼为患,如风寒、风热、风湿等等。

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变化多端的特点,尤其是秋季,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关节痛、头沉、鼻炎等症状,如果不早点调理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严重难治的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日常防范!

秋天最该防住的是“四股风”

01、晨起冷风

早晨伤于风为“肝风”,病多在头部,如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清晨接触冷风后会流鼻涕、打喷嚏。因此,早晨出门前,除穿好外套,还可用冷水洗洗鼻腔、揉搓鼻翼,增强鼻黏膜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02、夜间对流风

入夜,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若被风邪侵袭,最易伤及肾中阳气,容易引起颈项、腰背疼痛。因此,入睡时不要窗户大开,留个缝隙通风即可;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睡前用温水泡脚并揉搓,有助强壮腰脊。

03、运动出汗吹风

秋季凉爽,很适合运动,但大汗淋漓容易导致皮肤腠理大开。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如果运动后吹风,容易被凉风侵袭而诱发疾患。因此,运动结束后尤其要注意防风,运动时可以带块毛巾,运动完及时擦汗,不要满身汗迎风吹。如果运动时穿得较少,运动后要适当加点衣服,注意保暖。

04、脑后受风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两栋楼之间行走,风会特别大,这就是所谓的过堂风。秋季凉爽,过堂风一旦吹到后脑勺和脖子,对健康十分不利。因为,后脑勺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风邪侵入容易诱发颈椎病。提醒大家,刮风时要减少在高楼间停留,风大时要穿立领装、戴围脖以预防寒气对脖颈的侵袭。

另外,颈部保暖不仅可以避免颈部疲劳,且对因头颈部受寒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好处。

四季皆有风

除了秋季的风邪,中医认为,四季其实皆有风。五行学说中,自然界的春季(木)、夏季(火)、长夏(土)、秋季(金)、冬季(水)分别对应人体的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东风发生于春季,疾病多出现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所以春季得病多在头部;

南风发生于夏季,疾病多发生在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部,夏季多有胸胁疾病,长夏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

西风发生在秋季,疾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多在肩背;

北风发生于冬季,疾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大腿和四肢,所以冬季得病多在四肢。

风邪还容易在以下时刻大举侵犯:

饮酒时中风为漏风,表现为自汗、汗液漏出不止;房事时汗出中风为内风;

沐浴后未擦干头部中风为首风,表现为头面多汗、头疼等。

如果受风日久不散,进入脾胃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

中医药祛风

祛除体内风邪,方能气血通畅百病不生。中医光古籍记录的含“风”的病症名,如中风、惊风、风疹等,就多达近百种。治疗风症的药物、类方更是不计其数,且都有详细记载。此外,中医传统疗法如针刺、艾灸和推拿等,从人体经络层面来治疗,也能达到很好的祛风疗疾的目的。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庄庄

编辑:马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过堂风   腠理   长夏   阳气   颈项   保暖   深秋   头部   秋季   凶猛   夏季   中医   疾病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