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首次用特赦令释放一女犯,周恩来:她是全党的恩人

1955年6月,毛主席为了一名被打入死牢的女子,首次使用特赦令,这也是共和国第一份由主席亲自签署的特赦令。

当毛主席说出签署特赦令的原因后,周恩来等人纷纷表示同意,并说:“她可是我们全党的恩人啊!”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名女犯人是谁?为何能令毛主席如此重视?她因何被称为是“全党的恩人”?

从名门闺秀到隐蔽战线的奇兵

这位被关押的女囚犯名叫黄慕兰,1907年出生在湖南浏阳,父亲黄颖初更是清末时期湖南浏阳著名的三杰之一,其早年还曾帮助谭嗣同整理编撰《仁学》,并支持变法维新。

黄慕兰是家中的长女,因聪慧好学被父亲喜爱,随后被送往当时湖南最出名的周南女校读书,和向警予、蔡畅等人是同学。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周南女校的学生们也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

尽管黄慕兰在周南女校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黄慕兰曾说:“我十分感恩在周南女校度过的这段时间,它也是我走上革命的指路明灯。”

1926年春,黄慕兰在武汉加入了共青团,同年11月转为共产党员,随后担任汉口特别市党部的妇女部部长。黄慕兰不仅长得漂亮、贤惠大方,而且她的交际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因此认识了不少社会上的高层,妇女届的知名人士何香凝、宋庆龄等人。

1927年3月8日,武汉举行了一场由几十万人参加的庆祝“妇女节”的游行,国共两党不少知名人士都参加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年仅19岁的黄慕兰是此次游行大会的主席。在此期间,黄慕兰认识了一位对她影响颇深的人,那就是她之后的丈夫——宛希俨

宛希俨是湖北黄梅人,1923年参加共产党,五卅运动后回到武汉参加革命。由于宛希俨和黄慕兰接触的越来越多,再加上两人志趣相投,因此没过多久就结成伴侣了。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希俨和黄慕兰奉命去江西南昌工作。不久后,宛希俨参加8月1日举行的南昌起义。周恩来在部署南昌起义的同时,决定让陈潭秋、宛希俨在当地潜伏起来,一个担任江西省委书记,一个担任宣传部部长,而黄慕兰的职务则是江西省委机要秘书。

当时已经怀孕的黄慕兰从陈潭秋那里学到不少传递消息的办法,比如说用米汤在圣经上写重要情报,然后传递出去。就这样,黄慕兰在南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除此之外,黄慕兰还会利用她之前积累的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和其他地下党员接触,交换情报。从这以后,黄慕兰开始了她的“潜伏”人生……

1928年初,黄慕兰生下儿子,取名为宛昌杰。儿子刚出生三天,黄慕兰还在医院里躺着,党中央却急调宛希俨到赣南领导农民暴动。宛希俨无奈只好告别妻子和孩子,他依依不舍地说:“如果这次暴动胜利了,我就接你们母子上山;但要是发生什么意外,你就将孩子送回他祖父那里……”

果然,几个月后黄慕兰收到了丈夫在暴动中牺牲的噩耗,她痛哭流涕,难以从丈夫牺牲的悲伤中走出。但黄慕兰知道自己不能继续颓废下去,她还有儿子,还要继续为党组织做事。于是她按照丈夫的遗嘱将儿子送回黄梅宛家,自己则继续为革命奉献。

1929年,黄慕兰被调去上海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的成员。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期间,黄慕兰遇见了在武汉就认识的贺昌。贺昌知道黄慕兰的丈夫牺牲了,便温声安慰她:“黄慕兰同志,你要节哀顺变,尽快摆脱消极情绪啊!”

最终在贺昌的帮助下,黄慕兰逐渐开朗起来,而她和贺昌也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感情越来越好。有一天,贺昌向黄慕兰求婚,她在征得周恩来的意见、得到组织的同意后,这才答应和贺昌结婚。

和贺昌结婚没多久,黄慕兰就离开中央机关,来到工厂参加工人运动。1929年6月,为了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黄慕兰来到沪东恒丰纱厂当一名普通的血蹄。但非常可惜的是却在不久后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中,被敌人逮捕入狱,关在龙华监狱整整100天。

尽管被敌人逮捕,黄慕兰也没有慌张,而是在监狱里配合彭湃等人进行思想工作,组织狱中其他同志和敌人斗争。不久后,黄慕兰被释放出狱,随后和丈夫贺昌被组织调去香港工作。

12月,黄慕兰假扮成一个贵妇人,乘坐豪华邮轮从香港运动共产国际拨来的经费到上海交给党组织。在岁月的洗礼和艰苦的斗争中,她一次次完成党组织交代下的任务。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黄慕兰再次迎来和丈夫的告别。此时的黄慕兰是不能和贺昌一起去的,因为她身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留在上海担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和潘汉年单线联系,身上承担着营救被捕同志的重任。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黄慕兰从一位名门闺秀正式变为隐蔽战线的奇兵。

奉周恩来的命令,营救关向应

193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在自己的住所被敌人包围,随后被捕。由于关向应当时化名为“李世珍”,因此真实身份并没有被敌人发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不久后,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汉口被敌人逮捕,还没等敌人对他使用酷刑,他就叛变了。随后顾顺章不仅供出中共中央身处上海的几位领导人的住处,还将关押在监狱、身份没有暴露的中共领导人给指认出来。

周恩来得知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他指示陈赓全权负责此事,要尽快将关向应救出来。陈赓将这件事交给了黄慕兰,并嘱咐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出关向应同志!”

想要救出关向应,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为此,周恩来为黄慕兰物色了一位合适的人选——陈志皋。陈志皋是一名律师,还是沈钧儒的弟子,他的父亲陈其寿则是刑庭厅长,二姑夫也是一位法官。因此,陈志皋全家在上海司法界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

周恩来选择陈志皋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有几位工人被法租界的巡捕给打伤了,上海的律师都不敢接这个案子,因为怕得罪巡捕房的人,只有陈志皋敢接这个案子。陈志皋不仅将案子打赢了,还不收工人们一分钱。

后来经人介绍,黄慕兰和陈志皋认识了,黄慕兰见到对方就说:“你好,我叫黄慕兰,是宛希俨的遗孀。”黄慕兰的介绍大大方方,也令陈志皋很有好感,并建立了初步信任。

黄慕兰接着说:“我有个表兄名叫李世珍,是关外人,他在上海开了一间酱菜院子,没想到却被当成了共产党给抓了起来,现在被关在龙华监狱。我这次来,就是想请陈律师帮忙的。”

黄慕兰顿了顿继续说:“我之前就略有耳闻,说是陈大律师和陈老太爷都是开明进步、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还请您帮我这个忙,帮帮这个无辜的人吧!”陈志皋点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不久后,陈志皋带着黄慕兰来见父亲陈其寿,这次见面令陈其寿对她的印象很好。几天后,陈志皋出面邀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赵韵逸到家中做客,期间黄慕兰作陪。

在吃饭的时候,陈其寿指着黄慕兰说:“这位黄小姐是我的义女,她的表兄李世珍之前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被你们抓了起来,有证据吗?他说什么了吗?”赵韵逸说:“没调查出来什么,就是个商人。”

陈其寿连忙说:“就是嘛,什么都没调查出来怎么还一直关着人家呢?就看在我的面子上,保释如何?”赵韵逸想了想,只好点头答应了下来。

然而半年过去了,关向应还是没有被释放,黄慕兰只好再找到陈其寿,委婉向他打听这件事。陈其寿得知后十分生气,当即找来典狱长询问此事,此时黄慕兰才知道,原来关向应一直没有被释放出来,是因为有一位书记官在中间作梗。

就在黄慕兰发愁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陈其寿却笑着说:“此人我了解,这件事就交给我吧。”随后陈其寿让陈志皋拿上自己亲笔写的信和两斤上好的土烟去找对方,关向应这才被放出来。

当关向应得知自己被营救的过程后,紧紧地握着黄慕兰的手说:“谢谢你,谢谢恩来!”不久后,关向应被中央派去湘鄂西苏区工作,担任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和红三军的政委。

周恩来:你是党的奇兵

在关向应被营救出来后,黄慕兰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麻烦”,那就是陈志皋对她的追求。此时黄慕兰虽然对外宣称是单身,但其实她是有夫之妇,于是面对陈志皋的追求,黄慕兰当即向党组织汇报,并说:“希望组织能同意我去苏区,和我的丈夫贺昌会合。”

本以为党组织会很快同意,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你的工作岗位在上海,中央给你指定的工作对象是陈志皋。如果你和陈志皋结婚的话,那么将更加有利于掩护你的真实身份,也符合工作需要。这件事我们会向中央说明你不是自愿,而是服从上级安排的,相信贺昌同志也不会怨你。”

就这样,黄慕兰接受了陈志皋的追求,两人也陷入热恋。

1931年6月22日下午,陈志皋开车到黄慕兰家楼下,准备去看电影。但由于时间还早,便找了一间咖啡馆闲聊。就在这个时候,陈志皋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同学曹炳生,是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

陈志皋连忙和曹炳生打招呼:“你怎么在这里啊?”曹炳生喝了一口水说:

“唉,别提了,今天一大早,巡捕房就抓了一个共产党的头头,看上去50多岁,一嘴湖北口音。他还有颗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根手指头。本以为审讯很困难,谁曾想大刑还没用,他什么都招了……”

陈志皋对这些不在意,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但一旁的黄慕兰却有些震惊。还没等黄慕兰仔细打听一番,曹炳生就说:“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还要去工作呢,先走了。”

黄慕兰表面十分淡定地喝着咖啡,但心里却万分焦急,因为她不知道是谁叛变了。黄慕兰不敢耽误,当即对陈志皋说:“我头有点疼,先不看电影了,你送我回去吧。”

刚回到家,黄慕兰就给潘汉年打去电话:“你快来,我有重要的事要和你商量。”不一会,潘汉年就来到黄慕兰的家里,他急忙问道:“什么事这么着急找我来?”黄慕兰便将上午的事情告诉给他。

黄慕兰猜测道:“我想了很长时间,你说叛变的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他的职务高,而且年龄也很符合。”潘汉年猛然惊醒:“对,你说得没错,他年轻的时候喜欢赌钱,后来为了戒赌,也为了警示自己,便将左手指砍去一个!不好,我先走了,以后联系!”

潘汉年离开黄慕兰家后,当即通知周恩来和其他地下党员向忠发叛变的消息。周恩来连忙搬家,住进了四马路上的旅店,其他地下党员也纷纷转移。

后来周恩来为了验证向忠发是否真的叛变,一方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方面派特工科的队员在他原来寓所附近埋伏、观察。这天晚上,只见一队特务押了一个人用钥匙打开他的寓所进行搜查……

直到周恩来收到这一消息后,他才断定向忠发是真的叛变了。因为周恩来的住处只有三把钥匙,除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各一把外,第三把在向忠发的手中。

当时向忠发除了是中央总书记外,还是特科领导成员,其手中掌握的情报是多不胜数的。如果此次不是黄慕兰发现向忠发叛变的消息,那么我党在上海的情报网将很可能被破坏。

一个星期后,潘汉年和康生来到黄慕兰的住处,将她接到外滩一栋隐蔽的大楼中。黄慕兰刚到,周恩来就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慕兰同志,多亏有你,我们才能躲过这次大祸。”黄慕兰连忙说:“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黄慕兰临走前,周恩来对她说:“土豹子(贺昌的代号)果然没有推荐错,你和潘汉年这次配合得很好,你们是党的奇兵,党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黄慕兰被抓,毛主席签下首个特赦令

1931年12月初,周恩来在地下党员的护送下离开上海,乘船来到瑞金,并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的书记。在周恩来离开上海的时候,上海的报纸突然刊登出一则重磅新闻《伍豪等声明脱离共产党的启事》。伍豪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则启事是国民党使用的诡计,为的就是诋毁周恩来,制造舆论。周恩来得知这件事后,通过潘汉年找到黄慕兰:“自从顾顺章叛变后,敌人到处制造谣言,说我已经叛变了,你能否找个办法帮我澄清一下,揭穿他们的诡计?”

黄慕兰想了想说:“您之前曾在不少报纸上发过文章,陈志皋对您也是钦佩不已,不如就让他为您辩护?”周恩来听后激动地说:“好好好,这个办法真是太好了,既然如此,那就交给你办了!”

黄慕兰回去后和陈志皋商量,陈志皋说:

“能为伍豪先生辩护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但做这件事也有一定的后果,那就是如果当国民党当局问我如何认识伍豪的,或者是谁拜托我为伍豪辩护的?我又该如何回答?你先不要着急,等我想想再说。”

不久后,陈志皋找到黄慕兰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去找在《申报》当法律顾问的法国律师巴和,让他代表周少山(周恩来的另一个别称)登一则启事。”

陈志皋这么做也是非常聪明的,首先这则启事没有用伍豪的名义,而是用周少山的名义,又说伍豪是周少山的笔名。如此一来,当国民党向巴和询问伍豪在哪里的时候,巴和是这么说的:“我的当事人名叫周少山,他的别名是伍豪,至于你们口中的伍豪我也不知道是谁。更何况这是他自己登的启事,你们想找的话完全可以找他。”

与此同时,党中央也以毛主席的名义发布了一则公告,简要说明伍豪等人脱离共产党的消息是假的,伍豪如今正在苏维埃中央政委担任军委会的职务,绝对没有脱离共产党。至此,国民党的计谋算是彻底破灭。

1933年,陈志皋向黄慕兰求婚,但她因对自己的丈夫贺昌念念不忘而拒绝了。谁成想陈志皋为了表示自己对黄慕兰的爱意,竟然咬破手指,在一张手帕上用血书写自己对她的爱意。

黄慕兰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将这件事汇报给党组织。党组织认为向黄慕兰建议说:“现在正处于可怕的‘白色恐怖’之下,如果你能和陈志皋结婚的话,相信会打开一个新的工作局面,不仅有利于你隐藏身份,还有利于组织在上海的工作。”

最终,在组织的建议下,黄慕兰和陈志皋于1935年结婚了。当时前来参加婚礼的有蔡元培、沈钧儒、柳亚子等名流,随后黄慕兰在党组织的要求下对外宣称已经脱离党组织。

黄慕兰结婚后,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等身份为我党工作,还曾参与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等重大行动。1942年,黄慕兰在重庆见到周恩来,周恩来还表扬了她的牺牲精神。

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战斗中,黄慕兰尽最大的努力做了不少争取国民党留沪人员的策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黄慕兰还曾想说服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留在上海,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黄慕兰通过国民党空军学校的校长胡伟克,约蒋纬国的养母姚冶诚见面。黄慕兰知道姚冶诚是一位佛教信徒,于是便邀请她共进素斋。当黄慕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姚冶诚的时候,她却说:

“纬国虽然思想倾向进步,又不受他父亲的喜欢,但等他父亲去台湾的时候,必定会派人来接我们母子俩的。尽管国民党大势已去,但在这个时候我和纬国却不能不和他父亲共患难。”

黄慕兰见她去意已决,便不再勉强。

新中国成立后,黄慕兰和陈志皋没能得到妥善的安排,最重要的是陈志皋于1950年5月离开上海前往香港,而他的出走对黄慕兰来说,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1955年,黄慕兰因潘汉年的案子被牵连入狱,当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连忙签署共和国第一道特赦令。但非常可惜的是之后又因种种原因被逮捕入狱,直到1980年才在老友邓颖超的帮助下出狱。

1984年8月24日,邓颖超和黄慕兰在中南海见面了。刚见面,邓颖超就亲切地说:“慕兰啊,我们有42年没见了……”

1993年,黄慕兰移居杭州,开始了简单且平淡的隐居生活。晚年的黄慕兰每天必看的就是《新闻联播》,对那些以地下党情报人员为主的电视剧也是很有兴趣的。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因病逝世,享年110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周恩来   特赦令   苏区   全党   恩人   党组织   国民党   上海   敌人   丈夫   中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