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杜月笙墓地:没人打扫、破败不堪,青苔爬满了走道

1951年,一代青帮头子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他想落叶归根的愿望彻底破灭。他的女儿杜美如遗憾地对来采访的记者说,父亲最后的希望就是回家,回上海。

关于杜月笙葬在哪里,家里人的意见没达成一致,但是,他的灵柩最终被他的四姨太姚玉兰带去台湾了。

葬在台北后,他的墓却无人管理,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连走道上都满是青苔。

如此一位传奇人物,生前有多风光,死后便有多凄凉。

杂草丛中的坟墓

2003年的时候,有位姓李的先生偶然发现了杜月笙的墓,见到墓地的景象,李先生觉得,人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功过早已随风消逝,坟墓还是该打理干净,让住在里面的亡灵得到安息,便自发地为杜月笙扫了三年的墓。

这位李先生叫李开明,那时也八十岁高龄了,他与杜月笙并无瓜葛,唯一的联系是,大家都是江苏人,都为蒋介石卖过力气。

拨开一人来高的杂草后,李开明走到杜月笙墓碑前,只见50多年过去了,当年刻在墓碑上的烫金大字还闪着金光,“义节聿昭”、“誉闻永彰”八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从此之后,李开明便每周都要乘坐公交车到大尖山来给杜月笙的墓地做清扫,还在墓旁种了些花草,以添些生气。

杜月笙是没有后人了吗?当然不是,李开明碰到过他的家人几次,虽然不理解为何杜家人不为杜月笙扫墓,他还是对他们说,希望他养的花草能有人维护,让这里的生命气息不要断掉。

葬礼只是个表面功夫

杜月笙下葬的时候可谓是无限的风光,蒋介石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为他置办丧仪,委员会的成员个个都是国民党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毛人凤、何应钦等。

墓碑上的“义节聿昭”就是蒋介石亲笔题的,题字旁边还有蒋介石的落款“蒋中正”。

有回李开明去扫墓,碰到了杜月笙的孙子带着花去悼念爷爷,李开明便把花小心地养了起来。

为何杜月笙下葬时都能那么高的规格,十六个人为他抬棺,后来坟墓竟然没人问津,落到这样荒凉的田地呢?

因为当时蒋介石只是拿他当个噱头,做宣传用,并不是蒋介石真的重视杜月笙。杜月笙曾跟孟小冬说,蒋家只是拿他们当夜壶,用完就扔

别看下葬时风光,墓地的简朴程度却与下葬的规格不符合,修墓用的材料也仅仅是普通的大理石,再无其他特殊。

凄凉的晚年生活

杜月笙晚年时,家中经济条件已经很差了,因为走的匆忙,变卖内地产业的钱不容易带走,然而过了一辈子的奢侈生活,到了香港想精打细算过些简朴的生活,杜家那么大一家子人,还有佣人,根本节约不下来。

而那时候杜月笙身体已经很差了,家里账上的钱只出不进,要体面,讲情面,人情来往的花销都让杜家吃不消。杜月笙哮喘病严重,每月的医药费都要花上两万元的样子。

杜月笙有想过再投资做些买卖,但是两次投资都失败了,他不敢再冒然花钱,只能守着剩下的一点点钱过日子。在他给太太子女们分遗产时,每个人分到的也不多。

虽然大家都没有为此争执,但确实没有钱到台湾为杜月笙修个豪华的大墓了。杜月笙晚年本来是有望回到大陆的,周总理也同意他回上海,上海的副市长亲口跟他承诺过,只要他安分守己,国家不会苛待他

这让杜月笙很高兴,回了信给上海方面表示支持新中国,可是帮他寄信的人居然把信寄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看到信后勃然大怒,当即让特务去骗杜月笙,杜月笙因此受到重重的打击,哮喘病加心脏病,已经让他苟延残喘了,这次的事情一发,他中风偏瘫。

所有的药石都对他不起作用,回上海也没有希望了,他只好给自己安排后事,然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孟小冬完婚,给了她一个名分,让大家都没有遗憾。

婚后一个月,杜月笙与世长辞。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四姨太那么执着,当时宁愿违背杜月笙的遗愿,也要带他的灵柩去台湾。

可能她以为蒋介石能好好安葬杜月笙,没想到蒋介石早就抛弃了他,给他个最后的面子,让国民党的大人物参加他的葬礼已经不错了,怎么会给他出坟墓的维护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时风   墓地   灵柩   简朴   走道   青苔   台湾   墓碑   蒋介石   晚年   上海   坟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