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离婚后的女儿回到家,毛主席落泪道:当初怪我太草率了

1972年,刚刚生下孩子没多久的李讷,就与丈夫徐宁离婚了。

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心情十分沉重,他恨不得立马飞到自己的闺女身边。可是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赶太远的路,只得派了自己的警卫员张耀祠去江西代为探望。

刚走进李讷的家中,张耀祠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他实在想不明白李讷的家里怎么会如此贫苦,就连李讷原本红润的脸颊也变得消瘦异常。

张耀祠心想:李讷的日子一定很不容易,还好主席没有过来,要是让他看到了,该多痛心啊!

简单地寒暄之后,张耀祠便直接问李讷是否需要帮助。李讷开始连连拒绝,但架不住张耀祠一直追问,李讷最终松口了,面露难色地说道:“请您跟父亲说明一下,能否接济一下我?”

回到中南海之后,张耀祠就同主席委婉地说明了情况。主席听完后十分心痛,当即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李讷寄了过去,心里还想着如何把她接到身边来住。

1973年12月26日,毛主席80岁寿辰当天,他把自己的儿女都叫到了身边,可唯独自己的最疼爱的小女儿李讷没能赶来。

1974年开始,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他时常感慨自己是否还能再见到李讷。不久之后,他的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说话也模糊不清。远在千里之外的李讷听说之后,不顾一切地回到了主席身边。

听到女儿熟悉的声音后,毛主席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抚摸着女儿的脸庞说道:“当初是我太草率了,有难处不要自己扛,和爸爸说说。”

那么李讷的婚事究竟怎么回事呢?为何会让毛主席深深自责呢?

李讷的童年经历

李讷出生于1940年8月,当时的毛主席已经年近五十岁,算得上是老来得子,自然对她疼爱有加。

多年的军旅生涯,毛主席很少能体会到天伦之乐。在延安相对稳定的生活中,因为李讷的出生填补了主席这种遗憾。

由于李讷自小就体弱,主席也不放心把她交给别人,所以一直带在身边。正是有了这个“小可爱”的陪伴,让主席在繁重的工作中也能时常笑口常开。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有顽皮的一面。李讷五岁那年,有一次在屋中玩耍,主席有大量的工作没有完成,没办法陪她。这让李讷非常生气,于是又哭又闹可始终打动不了认真工作的毛主席。

顽皮的李讷便偷偷拿了桌子上的电文扔进了炉子,主席发现之后大为恼火,竟然对她动了手,这是李讷印象中唯一的一次挨打。在女儿的眼里,主席一直是一个温和的父亲,很少会动怒。

1947年,胡宗南率部袭击了延安,毛主席被迫转移,不得不与女儿分开了。已经习惯了李讷在身边的主席此时茶不思饭不想,常常会对着女儿的照片发呆。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主席也清瘦了许多。

再见到李讷的时候,主席一把把她搂到了怀里。女儿看着眼里泛着泪花的主席说道:“大爸爸,你好像瘦了很多啊!”主席听完这话,眼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是他日思夜想的姑娘啊,终于见到了。

1948年,李讷上了小学。因为是主席家的千金,所以学校和老师对她尤为照顾,但是这让主席十分生气,他亲自找到了老师,向她提出一定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坚决不给李讷搞特殊待遇。

正是在主席的一再要求之下,李讷才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到过优待。这也让李讷成为一个善良、独立的孩子,并且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每每提到自己的小女儿,毛主席的眼中总是会闪过一丝骄傲。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讷婚姻的不幸,让主席心中产生了抹不掉的自责和愧疚。

主席催婚李讷

毛主席不仅仅是新中国的领导人,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为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生活幸福,所以他也时刻牵挂着李讷的婚事。

看到儿子岸青和女儿李敏的婚姻大事都有了着落,毛主席也多次对李讷说:“不要把择偶条件定得太高,工人或者农民出身都是极好的。”

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解放军报》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她搬进了单位宿舍居住,这样一来,她个人的生活就简单了许多。

繁重的工作让李讷与主席的联系少了许多,主席也时常感慨自从李讷搬走之后,家里面空落落的。有时候实在想女儿,主席会给李讷写信,信中有意无意会埋怨她不回家探望。

1966年春节期间,李讷回家探望。毛主席特意将她叫到别处,劝她赶紧解决个人问题,这样他才能放心让她出门。

李讷见父亲催婚,心里也有些许的叛逆,当面吐槽父亲为何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毛主席也很无奈,说道:“我对你有信心,但是没看见你的行动啊!”

两人越说越激动,眼看就要吵起来了。虽说李讷明白父亲是为自己着想,但她实在不愿意将就。

主席为了能够督促女儿的婚事,便把她调到了自己身边任职。这样一来,他就能时刻提醒闺女早点解决个人问题。每每听到父亲的唠叨,李讷总是敷衍说道:“我自己的事情,我会解决。”

到了1970年,李讷已经三十岁了,仍然孤身一人,毛主席心里十分着急。为了锻炼自己的女儿,毛主席将她派到了井冈山劳动。临别之际,再三劝说她要把婚姻大事放在心上,遇见合适的,也要学会适当主动。

井冈山的同志们也都很热情,纷纷为李讷介绍对象,但几番接触之后,她都不太满意。

到了1971年,毛主席因为闺女的婚姻大事急得吃不下饭,每次通信都会再三催促她要抓紧时间。

有一天,毛主席像往常一样打开闺女的信,竟然看到的是结婚申请。这让他十分惊喜,他多年的心病终于治好了。

虽然是十分着急,但是对男方的考察仍然不能少。一番考察和询问之后,毛主席得知男方姓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长相却十分耐看,并且还机灵能干。这样一来,只要闺女同意,毛主席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1971年9月,毛主席同意了两人的结婚申请。

9月下旬,李讷的婚礼在井冈山举行。此时已经78岁高龄的毛主席自然难以到场,他便派了汪东兴作为代表带着礼物前去参加婚礼。

李讷打开父亲的礼物,看到了一整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于这份礼物,李讷没有震惊,真很像父亲的风格,她也明白父亲的心意,这是让她不忘初心,即使结婚之后,仍然要奋斗在第一线,不忘初心。

可是好景不长,结婚之后没多久,李讷就发现两人的学识、家庭、和性格方面有许多的差异。李讷受父亲的影响,下班时间特别酷爱读书,而丈夫下班之后只想休息,两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

李讷这才意识到,原来两个人过日子并不仅仅是人品好就行。意识到这一点的李讷已经有了想离婚的想法,可正是这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怀了孩子。她便想再给丈夫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够改变。

可现实再次给她浇了盆冷水,丈夫的不思进取让她无法忍耐,终于两人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的李讷要独自抚养刚出生的孩子,生活愈发困难。当张耀祠来到家中之后,李讷为了年幼的孩子不得不向父亲提出救济的请求。

毛主席得知之后,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8000元寄给了李讷,在当时,这笔钱足够她生活好多年了。

接到钱的一瞬间,李讷就哭了。想起父亲一生艰苦朴素,竟然能一下子给自己这么多钱。虽然她十分想念父亲,但碍于自己离婚,怕丢了父亲的面子,便一直推托不肯回北京。

直到1974年,因为主席病重,李讷才再次回到了父亲身边。这时的李讷才幡然醒悟,天底下哪有不疼爱儿女的父母呢,自己这几年不回家实在不应该。

主席也明白女儿的苦衷,知道她这几年过得非常不容易,丝毫没有责怪她的意思。

就这样,李讷在父亲身边陪伴了他最后两年的时光。

结语:

对毛主席来讲,李讷是他最牵挂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毛主席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求儿女们大富大贵,只求能够平淡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井冈山   中南海   女儿   闺女   婚事   草率   当初   父亲   主席   身边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