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常玉一生钟爱画裸女,被妻子抛弃穷困潦倒,死后画作卖出天价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大批青年才俊为了投身到救国救民的运动当中,积极地前往西方留学,因此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留学的浪潮。

在这股浪潮中,也有人开启了一生的旅居生活,比如说常玉。

漫游巴黎

1901年,常玉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大户人家里,他从小研习中国传统绘画,长大后,他不止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绘画,他希望能够到国外去学习西方的绘画技艺。

于是,趁着国内的这股留学浪潮,常玉也向家人提出了他想出国的想法。

常玉家境富裕,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出国,再加上家里人一向疼爱他,尤其是他大哥,更是无条件地爱护这个弟弟,所以一家人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常玉的这个要求,他们还给常玉准备好了行装和丰厚的路费。

就这样,常玉踏上了出国的火车,此次与他同行的还有徐悲鸿和林风眠

三个一腔热血的青年坐在开往法国巴黎的火车上,他们的心情又期待又忐忑。巴黎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又会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和学习历程呢?

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他们终于抵达了巴黎,从火车上下来,扑面而来的不再是熟悉的乡音,而是叽里呱啦听不懂的法语。

不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感觉很新鲜,金发碧眼的女郎,充满欧洲风情的城市风貌,都让他们目不暇接。

来到巴黎,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呢。

徐悲鸿和林风眠进入了正规的绘画学校,可是常玉却迟迟没有入学,他选择混迹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用亲身的体验去感受最纯粹最地道的巴黎风情。

初到巴黎,常玉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喝咖啡

一个东方来的富家公子哥,穿戴整齐地落座在咖啡厅的一角。在等饮品上桌的过程中,他常常会读随身携带的《红楼梦》来打发时间。

这是他在家就养成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常玉觉得自己和贾宝玉是相似的,贾宝玉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使人看了就觉得清爽,而男人是用泥做的,使人觉得臭气扑鼻。”

而警幻仙姑则评价贾宝玉说:“你是天下第一意淫之人。”不过这个“淫”并不是指的淫荡,而是指至情至性。

常玉也和贾宝玉一样喜欢女人,同样这种喜欢也不是情欲之爱,而是一种最纯粹的对女性美的欣赏。

喝咖啡时,他总喜欢用白皙纤长的手指慢慢地摩梭着咖啡杯的杯柄,可是他的眼睛却不停地在来往行人的身上扫视。

在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中,他更注意观察的是女性,高的矮的,胖的瘦的。

他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女人,以此来寻找他内心中最理想的模特。

创作“裸女画”

常玉从小就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到了巴黎,他就想尝试西方最大胆的绘画题材——裸女。

在中国,他不可能有机会去画一个裸体的女人,这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差异,更是文化上的差异,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女人会愿意赤身裸体地给他当模特。

而在巴黎就不一样了,他有大把的机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女模特。

当他发现合适的对象时,他会主动地去和她们商量。这些法国女人的反应通常是惊讶,然后又会仔细地去考虑这件事。

她们惊讶的通常是常玉的东方面孔,以及他艺术家的身份。

对于愿意成为模特的人,常玉也会承诺支付给她们丰厚的报酬。而这些成为常玉模特的女人,有的是因为钱,有的是因为欣赏常玉,愿意为艺术献身。

找到合适的模特后,常玉会把她们带回自己的住所,那里也是他的画室。

在这个房间的正中间,有一条长沙发,这是常玉画画时不可或缺的道具。因为他会让模特躺在这个沙发上,供他参考。

第一次画裸露的女人,虽然心里明白这是艺术创作,可是常玉还是不由得红了脸。

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这么直白地看一个女人的裸体,尤其这张脸对他来说还充满了异域风情。

常玉试图用目光去审视模特的身体曲线,可是当他的目光到了模特身上时,他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他飞快地瞥一眼,然后又飞快地收回视线。

渐渐地,画板上出现了一个由他心中诞生出来的女人,常玉用融合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笔触描绘着画板上女人的躯体,他不再关注沙发上那个真实的女人,他的心思完全沉浸在画板上,这是他内心情感的外化。

在模特的配合下,常玉第一次完成了裸女题材的绘画,看见完整画稿的那一刻,他别提多开心了,他连连对模特表示感谢,并热情地将她送出了门。

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多,常玉越来越娴熟地在人群中寻找自己心中的模特,他渐渐地适应了这种生活,他的艺术修养也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婚姻生活

作为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常玉虽然很喜欢画画,但他的生活中也不是只有画画这一件事的,他还有着丰富的社交生活。

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中,他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可是,这一次他并不是抱着想让她成为自己的模特的目的来关注她的,看见这个姑娘时,常玉觉得自己沉睡已久的荷尔蒙爆发了,他被这个姑娘吸引了。

这个姑娘叫玛素,是一个公爵的女儿。在常玉炙热的注视下,玛素很快也注意到了这个东方来的男人。

她不像中国女孩儿那样矜持害羞,而是热情大胆地迎着常玉的目光向他走来,她举起酒杯,自然而然地和常玉聊起天来。

觥筹交错间,常玉对这个叫玛素的姑娘更加心动了。

没多久,陷入热恋的他们就结婚了。婚后,他们就住在常玉单身时住的那间公寓里。

玛素对房间里的一切陈设都很满意,尤其是那张长沙发,这个长沙发这么大,足够他们两个人依偎在一起了。

婚后的常玉,觉得生活更加幸福了。家里一直给他提供着充足的经济来源,自己随心所欲地干着喜欢的事情,现在身边又多了一个嘘寒问暖的温柔妻子,常玉觉得很满足。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样的好日子,常玉并不能一辈子地过下去。家里来了一封书信,书信上告诉常玉,最疼爱他的大哥去世了。

这个噩耗让常玉心痛不已,这是从小到大他最依赖的大哥啊,也是当初最支持他出国的人,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家亲自送大哥最后一程。

常玉匆匆地回了国,料理完大哥的丧事后,他又回到了巴黎。

渐渐地,常玉发现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家里寄来的钱越来越少了,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常玉写信回家询问家中的情况,此时他才知道家里已经破产了,已经没有多余的财力来支持他在国外的生活了,以后他的生活要靠自己了。

常玉从来没有为生活发过愁,他不知道节衣缩食的日子应该怎么过,所以渐渐地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

同样出身贵族的玛素,也没有吃过苦,她常常跟丈夫抱怨生活品质的下降,可是常玉并没有把这种状况放在心上,更别提想办法解决了。

有时候,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他就将自己身上的值钱物件拿出去典当,就这样坐吃山空,吃完了自己的财物。

后来为了填饱肚子,就连玛素的首饰珠宝也被拿去换钱了。

万般无奈之下,玛素终于认清了现实,她找了一份工作,在电信局当小职员,每天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地上班。

日渐窘迫的生活已经够折磨人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更是让玛素难以忍受,甚至完全磨灭了她继续和常玉生活下去的期望。

那就是,常玉依旧和之前一样,常常把女模特带回家,在家里画裸女图。

虽然玛素在婚前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可是那个时候,她和常玉并不是夫妻,她甚至很欣赏作为艺术家的常玉,可是现在他们已经结婚了,她怎么能忍受丈夫天天在他们的家里跟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打交道呢。

更何况,现在他们的经济状况如此恶劣,难道作为丈夫的他,就没有责任让这个家变得好一点吗。

这种不满越积越深,玛素终于在一次争吵中爆发了。

有一次,下班回家的她,又看见家里沙发上躺着一个裸体的女人,而丈夫的眼光则不停地在这具躯体上来回打量,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玛素回来了。

直到几个小时后,他画完了那幅画,才想起归家的妻子。

他兴冲冲地把画拿来和妻子分享,可是玛素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热情地和他讨论,而是扯过这张画,撕得粉碎。

常玉不明白妻子为何突然这么失控,他还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

玛素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她指着那张沙发说:“这张沙发见证了我们的感情,可是我们的感情多半也毁在它身上,你以后就专心地画你的画吧。”

玛素果断地结束了这段心累的婚姻,从此二人再无往来。

潦倒与爆红

连妻子也离自己而去了,常玉开始真正地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陶瓷店工作。

单就陶瓷来说,它也不失为一项艺术,可是当它变成工作时,就沦为一种和泥土打交道的体力劳动了。

辛苦的工作摧残着常玉的双手,他的手不再是白皙柔嫩的了,他的指甲缝里藏满了污垢,骨节也变大了,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可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辛勤而变得好起来,1938年欧洲弥漫起了硝烟,战争之下,常玉的境况更加凄凉,但他坚持举办个人巡展。

首先是在法国,可惜他的画在法国无人问津。

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台湾地区,为了展览,他先将一大批画运到了台湾,不过后来他自己却无法去台湾,这次台湾画展也只好作罢,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反而为台湾日后研究常玉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前功尽弃之后,他又去纽约转了一年半,同样受尽冷落。

光阴似箭,常玉就在籍籍无名中混到了人生的终点。在一次煤气泄漏的事故中,66岁的常玉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巴黎的家中。

去世后,常玉被埋在一个不知名的墓园里,甚至连一块儿墓碑都没有。

要不是后来他的画在台湾火了起来,台湾画商衣淑凡女士专门到法国探寻他的过往,还找到了他的墓地,并且为他的墓地缴纳了二十年的经费,恐怕他连墓地都荡然无存了。

一直到二十世纪结束,常玉才在西方世界和中国台湾地区赢得了一席之地。

到了二十一世纪,常玉迎来了真正的爆红。

2011年,他的《五裸女》刷新了华人油画的最高成交纪录,被拍出了1.28亿港币(约合1.07亿人民币)的天价。

2019年,这幅画再次刷新纪录,被拍出2.66亿港币的成交价。

这并不是他唯一一幅被拍卖出天价的裸女作品,其它的诸如《曲腿裸女》、《绿色背景四裸女》等作品,也均被拍出了上亿的价格。

常玉的一生是很多艺术家的缩影,生前无人知晓,死后背负盛名。

不过这种状况恰恰证明这样的艺术家是具有前瞻性,正是因为他们的眼界超越了自己生活的时代,所以同时代的受众并不能理解他们的艺术价值,往往是在很多年之后,时代的发展填补了这个鸿沟,人们才能意识到这种艺术家的真正价值。

所以艺术家们必须做一个选择,是无谓名利坚持自己的创作,还是追名逐利迎合时代的趣味,在这二者间,常玉的经历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案例。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从巴黎开始,解密常玉;哲学与人文科学;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2、中国知网;常玉早期经历考(1895—19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徐悲鸿   穷困潦倒   巴黎   画作   台湾   模特   中国   画家   艺术家   大哥   家里   妻子   艺术   女人   常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