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夫人韩芝俊,现在91岁,一生朴素,上下班还坚持骑自行车

北京城西的皇城根南街7号,是一个小小的两进院子。院子侧对着中国地质博物馆,临街的墙面被涂成了灰色,前院正中央有一个葱绿的小瓜果园,四间正房的墙上,爬满了各种瓜蔓和枝条,显得既宁静又古朴。

这座小院看起来很有年头了。据知情人说,这里在明代,曾是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的府第的一部分,清兵入关后,被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占为已有,成了礼王府的一部分。

清朝灭亡后,礼亲王的后人将礼王府出售给了日本人。直到解放后,王府才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归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所有。

一、

1980年,这座小院搬来了一家人,小院也就此变得生机勃勃起来。搬来的这家人,男主人名叫华国锋,女主人名叫韩芝俊。

在炊事员谢师傅的眼中,华国锋和韩芝俊虽然身份不寻常,但两人居住的正屋也不过三十多平米,两人的子女住的厢房,更是只有不到二十平米,和自己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住处相比,也没有大上多少。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房间里,家具并不多,也很陈旧。两位老人睡的也是和工作人员一样的木板床,只不过床上的床单始终铺得平平整整。

两人房间里有两张使用了很多年的单人沙发,颜色都被磨褪了,工作人员几次劝他们换张新的,两位老人却总是说:“沙发又没有坏,换它做什么?铺上块白布,还可以坐几年。”

尤其让谢师傅感动的是,华国锋夫妇从来没有把这些工作人员当成外人。韩芝俊总是让大家喊她“韩姨”,说大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就是一个大家庭了,一点架子也没有。

没事的时候,韩芝俊喜欢拉着华国锋一起,在院内的墙根种上一点蔬菜。

两位老人在墙根那点地上,种了辣椒、油麦菜和葫芦等蔬菜,还种了几棵葡萄,院子经他们一摆弄,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

别看华国锋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可他对农业生产却极有经验。什么季节该种什么,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把握得特别准确。韩芝俊和工作人员就像是他手下的“士兵”,都愿意听他的指挥。

和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韩芝俊有时也会数落华国锋。

虽然两位老人每天起床都很早,但起床后华国锋总会打一会太极拳,然后看报纸上的新闻,而韩芝俊则一起床就去菜园里忙活,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会对华国锋发发牢骚,说看到自己忙不过来,都不知道过来搭把手。

华国锋看报纸时很投入,面对老伴的报怨,也不知是真听不见还是装做听不见,反正不看完报纸上的新闻,他是不会放下手上的报纸的。韩芝俊也知道丈夫的这个脾气,所以抱怨几句,就又去摆弄她菜地里的菜了。

华国锋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这一幕也是见怪不怪,大家都知道,韩姨也就只是嘴上唠叨一下,因为这两位老人自从1948年结婚后,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的爱情,真可以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形容。

二、

韩芝俊是山西五台县人 ,生于1931年,比华国锋小整整十岁。

韩芝俊出生的五台县东山村,是抗日战争时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区,这个只有200人的小山村,几乎户户都是“堡垒户”。

韩芝俊的父亲韩七海,是五台县游击队大队长;母亲田常凤也是共产党员,所以出生在这种革命家庭的韩芝俊,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给八路军和游击队站岗、放哨、送信,干得不亦乐乎。

1945年日本投降后,15岁的韩芝俊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区妇联的指导员。

她组织成立了区晋剧团,组织排练了不少革命题材的戏曲,剧团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韩芝俊本人也非常喜爱晋剧,尤其擅长演“生角”,是剧团里的骨干。

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之后,五台县及周边地区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10月,时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的华国锋,也随晋中地委机关迁到了盂县。

有一次,地委将韩芝俊所在的剧团请到盂县,为人民群众表演。韩芝俊作为主要演员,上台表演了《王贵和李香香》、《兄妹开荒》等节目。

华国锋也观看了这次演出,对台上扮演男角的韩芝俊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出结束后,华国锋向盂县县委书记田泽仁打听韩芝俊的来历。没想到田泽仁恰好是韩芝俊的亲舅舅,见华国锋打听自己的外甥女的情况,一下子便看出华国锋对韩芝俊的心思。

华国锋虽然当时只有28岁,但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党和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田泽仁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小伙子。

见华国锋对自己的外甥女有意,田泽仁于是顺水推舟,主动为两人牵线搭桥,给两人当起了媒人。

1948年11月,华国锋和韩芝俊举行了一场既简单又热闹的婚礼。婚礼很简单,只在华国锋的住处挂了一幅毛主席像,门上插了两面红旗,将两张方桌并在一起,上面放了些水果、柿蛋子,既没有酒水,也没有鞭炮。

婚礼又很热闹,地委机关全体同志和邻近的乡亲们都赶来为两人送上祝福。

当田泽仁宣布结婚典礼开始后,华国锋和韩芝俊首先向毛主席像三鞠躬,然后在同志们的催促下,华国锋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相爱的过程。

同志们将一个柿蛋子用红线串起来要两人同吃,在两人即将咬到柿蛋子的时候,同志们就故意把红线扯高,不让二人咬到柿蛋子,大家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婚礼在欢笑声中结束后,华国锋和韩芝俊就这样携手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5月,根据省委指示,华国锋带着韩芝俊离开山西,南下湖南,出任湘阴县委书记。在湖南的20多年中,韩芝俊为华国锋生下了2男2女。

华国锋在湖南工作很忙,经常下乡,很少回家。韩芝俊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十分辛苦,但她从没有华国锋面前提过半个字,更没有因此耽误华国锋的工作。

三、

1971年初,华国锋调入北京工作,韩芝俊带着几个孩子,也随华国锋来到北京,担任了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政治部主任一职。

不管后来地位有多高,韩芝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女儿,总是那么把朴素低调。

虽然按规定她可以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但她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待遇,总是和同志们一样,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除了工作之外,韩芝俊在生活上也是和华国锋一样,极为简朴。经常出入华家的北大王力教授曾做诗一首称赞韩芝俊在生活上“荆钗裙布俭梳妆”,夏天就是的确良衬衣,冬天就是一件大棉袄,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两人换下来的脏衣服,韩芝俊也从不让工作人员洗,总是自己抢先洗好晾起来。

有一次,华国锋的侄女苏凤仙从山西来到北京,看望华国锋和韩芝俊。苏凤仙进门时刚好是傍晚时分,发现华国锋和韩芝俊住的房子里面光线比较暗,便打开了电灯。

韩芝俊一见忙说:“凤仙啊,天还没完全黑,现在不用开灯,等天黑了再开吧!”苏凤仙不解地望着叔叔,华国锋对着侄女微微一笑:“这个规矩是你韩姨定的,我也举双手赞同。现在国家能源这么紧张,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要注意节约呀!”

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退下来之后,华国锋和韩芝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饮食习惯,一切以“简单”为主。

组织上给两人安排的厨师谢师傅说,自己工作了一辈子,很少看到像华国锋和韩芝俊这样对吃不讲究的领导。

除了过年等极少数特殊的日子外,华家的餐桌上总是以素菜为主,大白菜、萝卜、南瓜、丝瓜,是华家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

这些菜大多都是韩芝俊自己种的,只有来客人了,才会让人去买点羊肉,做上一份水煮羊肉。

韩芝俊喜欢吃鱼,每次华国锋或者孩子们的生日时,她也会去买上一条,让谢师傅烧个红烧鱼。但等鱼端上餐桌后,她却很少舍得自己吃,而是留给华国锋和孩子们。

有时两人会为了一块鱼肉你夹到我碗里,我又夹到你碗里,都巴不得对方多吃一点。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后,无不感慨地说:“说出去都没人信,这哪像是高级领导人家的餐桌啊!”

韩芝俊虽然自己节俭,但每天早上总会泡上一杯牛奶,煮上一个鸡蛋,给华国锋补身体。

华国锋让她也给自己冲杯牛奶,但韩芝俊却总是说自己不喜欢喝,怕腥。其实她哪里是不喜欢,而是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们啊!

华国锋喜欢吃面,不管是拉面、刀削面,还是莜面卷、“猫耳朵”,都吃不够。

为此,韩芝俊专门跟谢师傅学起了手艺,还学会了谢师傅拿手的山东西红柿酱面和兰州拉面,以便在谢师傅不在身边时,华国锋都能随时随地能吃上面。

华国锋曾在毛主席家里吃过毛主席的厨师王明富做的萝卜丝酥饼,一吃便爱上了它。王明富退休后在北京开了一家餐厅,将“萝卜丝酥饼”变成了餐厅的招牌菜,吸引了不少顾客。

由于这家餐厅离华国锋的住处较远,每天去买饼不太方便,韩芝俊便专门找到王明富,提出向他学习做这道小吃。

王明富非常尊敬华国锋,见韩芝俊找上门来,便提出以后由他专门派人,每天将做好的饼送到华家,省得两位老人亲自做了。

韩芝俊笑着说:“你要是每天专门派人送,工钱我可付不起!要是不给工线,我们家那位肯定要批评我,我还是和你学吧!”

韩芝俊学了几天,终于学会了这道萝卜丝酥饼的做法,回家做给华国锋一尝,华国锋很喜欢,从那以后,这道萝卜丝酥饼便经常出现在华家的餐桌上。

华国锋在逝世前几天,还向韩芝俊提出想吃她做的萝卜丝酥饼。

可惜等韩芝俊做出来后,重病在身的华国锋已经吃不下去了。

四、

华国锋退下来后,一直关心国家的建设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经常去全国各地视察,每次韩芝俊都会陪伴在华国锋身边,照顾华国锋的生活起居。

有一次,华国锋带着韩芝俊去山东淄博调研,两人来到了齐鲁石化总公司、山东铝厂和淄博陶瓷工业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参观了淄博石化厂的乙烯装置和山东铝厂的热料车间,对山东的发展现状大加赞扬:“搞得不错!非常好!”

华国锋最关心的,是山西老区的发展情况。1991年,他和韩芝俊再次回到山西交城,视察了交城县化肥厂等企业,听取了当地领导的汇报后,华国锋担心当地领导的汇报里有水分。

于是又将自己的亲侄女、在交城化肥厂退休的苏凤仙找到下榻的招待所,询问化肥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工人们的工资待遇问题。

苏凤仙告诉叔叔,自己在化肥厂退休后,每月能开400多元的工资;而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每月的收入能达到800元以上。

华国锋听完后,扭头望向身边的韩芝俊。韩芝俊知道华国锋在想什么,于是笑着说:“这个化肥厂的工人工资挺不错的,比我高不少,我才600多一个月呢!”听她这么说,华国锋的脸上也露出了真诚的微笑。

退休后的华国锋,虽然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但由于年事已高,很少公开露面,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家含饴弄孙,享受退休生活。

但每年的12月26日和9月9日,他都会带着夫人和子女去毛主席纪念堂祭拜毛主席,瞻仰毛主席遗容。因为这两天分别是毛主席的诞辰和逝世的日子。

每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华国锋都会让夫人和孩子们和自己一起肃立在毛主席的水晶棺前,由他高声喊出:“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每次瞻仰完毛主席遗容后,华国锋都会向夫人和孩子回忆起1976年11月24日,他主持毛泽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上第一铲土的情况。

每当回忆这一幕,华国锋的眼眶都会红红的,韩芝俊知道丈夫又在怀念主席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只能紧紧地握着华国锋的手,轻声地安慰丈夫:“现在国家建设好了,老百姓生活好了,主席也可以安息了!”

五、

华国锋退休后,爱上了书法。每天早上散完步,他都会拿起毛笔,练上一两个小时。

有一次,书法家韩学武来华国锋家做客,华国锋从书柜中抽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几幅作品,让韩学武“指点”。

韩学武怕说实话会让华国锋不高兴,于是悄悄地望了望站在一旁的韩芝俊。韩芝俊悄悄地对他说:“你就实话实说,他最不喜欢听假话!”

韩学武这才对华国锋说道:“你的字整体不错,但有的字还欠点儿力度,还要多练习练习!”华国锋听完十分开心:“到我家来的人里,说真话的只有你一个!”

自此以后,华国锋更加笔耕不缀,书法水平也是突飞猛进。一年多后,韩学武再次来到华家做客,看到华国锋的字后不禁惊叹:“华老现在的字,表面上看质朴、平淡,实际上很有骨力,功力很深!”

自从练习书法后,每个来华国锋家的客人,都想得到一幅华国锋的墨宝,一开始华国锋也是尽量满足大家。

后来有一次,韩芝俊听人说有人得到华国锋的书法作品后,将它拿去卖钱,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妥当,于是告诉了华国锋。华国锋听后很生气,从那以后便很少给人题字了。

2001年2月16日,是华国锋的80大寿。虽然华国锋不允许家人操办,但在这种时候,仍然免不了想念家乡的亲人。

韩芝俊知道丈夫的心思,于是瞒着华国锋,让侄女苏凤仙来到北京,在华国锋生日那天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代表山西老家的乡亲们向华国锋祝寿。

苏凤仙的到来,让华国锋很惊讶,也很高兴。一家人一起吃了顿简单的饭后,华国锋对孩子们说:“现在国家发展这么快,国家的前途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们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临走时,苏凤仙送给叔叔一件毛衫、一条毛裤和一床毛毯。韩芝俊故意板起脸说:“不能要,不能要,不能养成收礼物的习惯。”华国锋这次却笑了:“这是孩子的心意,也不能一件也不要。我留下毛毯吧,其他的让凤仙拿回去!”

见华国锋这样说,苏凤仙也笑了:“叔,婶婶是故意逗你的呢!不这样说,你连一件也不会留下的!”华国锋这才恍然大悟:“好啊,小韩你又撩我!”

六、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韩芝俊在子女的陪同下目送华国锋灵车离去,哭成了一个泪人。

华国锋逝世前对韩芝俊说:“我死后,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2011年11月,韩芝俊按照丈夫的遗愿,将华国锋骨灰归葬于山西交城卦山吕梁英雄广场。每年清明,都有来自中国各地的民众自发赶到这里,凭吊华老。

来自湖南衡阳的王志峻,每年都会在清明节赶到交城,在华国锋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他说:“华老在湖南工作20余年,对湖南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深受湖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做为一个湖南人,来看看华老不是应该的吗?”

华国锋和韩芝俊有两儿两女,分别是儿子苏华、苏斌,女儿苏莉和苏玲。长子苏华长期在空军任职,现已退休。熟悉他的人都说:“苏华和父亲一样,很朴素,没有架子,与同事关系很好。”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小儿子苏斌是毕业于国防大学的苏斌,曾在北京卫戍区任职,退休后曾任中国煤炭暨焦炭投资基金联席主席、金山能源非执行董事。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大女儿苏玲,现任中国民航总局交通管理局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小女儿苏莉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

华国锋逝世后,韩俊芝仍住在那个院子里,家里的布局仍如华国锋在世一样,一点也没有改变。她说,看到熟悉的一切,仿佛华老仍然活着。

参考资料:

人民网:《华国锋晚年生活:藏起脏衣服 偷偷交给老伴洗》

环球网:《揭秘华国锋四个子女现状》

《党史博采》杂志:《华国锋韩芝俊:携手相伴五十九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盂县   交城   都会   化肥厂   纪念堂   山西   湖南   朴素   夫人   师傅   工作人员   工作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