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谈女人:于凤至是错误,赵四是宿命,梁九才是永远的白月光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阀张学良不仅在军事赫赫有名,他的感情生活也是为人津津乐道,风流多情的少帅引得无数小报争相追逐.而在张少帅的人生中。

有三个女人成为他多情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三个女人似乎也在冥冥中象征着民国那个风云动荡的时代,张学良跌宕起伏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民国公子哥

每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心中似乎总存在着一抹白月光,是青梅竹马,或是门当户对,或者是郎才女貌。

这位白月光也许不够温柔体贴,两人的感情也不够深刻入骨,但潇洒英俊的青年和美丽聪慧的少女之间总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而梁九正在在张学良的人生中扮演这个角色。

彼时的张学良正处于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1924年,张学良率领奉军长驱直入山海关,北平就此沦陷,直系全军覆没,奉系成为北洋军阀的最大势力,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实际上就是此时的“国家总理”,张学良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走到哪里都被人捧场为“民国第一公子哥”。

身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的张学良相貌英俊、风度翩翩,加上性格多情浪漫,一身戎装引得无数京城少女春心萌动,梁九自然也不例外。

梁九本名梁青竹,家中排名第九,梁九外貌清丽,家境优渥,又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张学良一见面,这双登对的年轻人彼此间就不禁红了脸。

当时的梁九在父亲的介绍下为张学良介绍家中的古玩字画,张学良看着眼前天生丽质的少女,心思早已不在这些古人真迹上,面对张学良英俊的外表和幽默风趣的谈吐,梁九也芳心暗许。

随着两位年轻人情感的加深,他们都希望彼此的关系可以更进一步,然而两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却注定了张学良和梁九分道扬镳的命运。

张学良曾问梁九:“你喜欢我不喜欢我?”

梁九说:“我喜欢你,但你不要再跟我开玩笑了。”

张学良说:“我没有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梁九小姐又说:“那你能娶我吗?你真能娶我吗?”

张学良沉默不语,梁九自然也知道他们之间的无疾而终。

张学良是大名鼎鼎的少帅,家中已经有了一位明媒正娶的正室和一位小妾如夫人,以梁九的家世和性格根本不可能当张少帅的小妾,更何况,一位军阀出身,一位商人世家,在乱世中似乎注定有诸多的利益纠纷和身不由己。

如果只是止步于此,梁九还成为不了张学良的“白月光”。

随着局势的混乱,北洋军阀内部也出现了诸多的纷争,日本人的势力也蠢蠢欲动,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梁九嫁给了著名外交家叶公超的哥哥

尽管梁家和叶家强强联合,但梁九婚后过得并不幸福,她的丈夫为人古板,还有大男子主义,有了妻子后还在外面花天酒地,一次宴会上,梁九为了他的身体健康而劝他少喝一点,他竟然觉得自己失了面子,当众给梁九甩了一记耳光。

傲气的梁九当即就离家出走,不久后,她就在火车上自杀了。

也许是家庭的不幸、也许是现实的不顺,也是爱情的破灭,梁小姐的去世让她的形象在张学良心中又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轻人的爱恋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梁小姐的自杀何尝不是对那个残酷时代最激烈的反抗呢?

当张学良老年提起梁九时也不禁唏嘘不已,他说:“我实在是喜欢她,她死得太可怜,自杀死得。”

张学良喜欢的也许不是真实的梁九,而是永远存在于他记忆里那个高傲美丽的少女,那个青春肆意的青年时代。

颠沛流离的岁月

如果说和梁九的回忆是一场青年时期的懵懂暧昧,那与赵四的纠缠就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依为命。

在和梁九分手后,花心的张少帅很快就结识了年轻貌美的赵一荻。

16岁女孩花一样的年纪在舞会上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张学良主动上去攀谈,赵一荻也对帅气的张学良颇有好感,面对赵一荻直白的爱意,张学良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热烈美丽的四小姐。

此时的张学良经过“东北易帜”后,正式统领东北地区。

然而外有日本人和苏联的蠢蠢欲动,内有国民政府的钳制,张学良这位陆海空军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当的实属憋屈,不仅要将东北的土地、铁路拱手让人,还要听令于蒋介石的指挥。

从“国民第一公子哥”到“东北少将”的身份转换让这位年轻人一下子看到了现实的残酷,面对诸多势力的协调与平衡,赵一荻的单纯的爱恋能给张学良的心灵一片宁静的庇护所。

当赵一荻答应张学良的邀请,从天津前往奉天时,她一生的命运也从赵家四小姐成为了张学良身边的女人。

赵家家风廉洁清正,根本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和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纠缠不清,即使这个人是有名的东北司令。

但乱世之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军队才能成为最大的话语权,面对这个最疼爱的女儿,也许是默许了女儿的出格举动,也许是为了维护大家族的脸面,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在她离开后就宣布和赵一荻断绝关系。

这一举动也将赵一荻彻底推向了张学良,从此无论风吹雨打,赵一荻始终跟在张学良的身边。

这也许就是当时无数年轻人的缩影,在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冲击下,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理想,可以冲破世俗和家庭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奔赴心之所向,即使前路迷茫,也依然甘之如饴。

由于张学良妻子于凤至的坚决反对,赵一荻只能以秘书的身份伴随张学良左右。

俗话说,两个女人一台戏,尤其是这两位能干、温柔的女性,在共同陪伴张学良的岁月里,她们内心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煎熬和苦楚。

赵一荻抛弃家庭的身份,来到张学良身边成为一位无名无份的秘书,在此期间,她还为张学良生下来一个孩子,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她不得不暂时地离开张学良。

时代的背景下,个人的恩怨往往显得微不足道,这也许是为什么赵一荻和于凤至能够相处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张学良不仅仅是她们两人的丈夫,同时也是牵动着国民命运的东北司令官。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此次行动直接推动了国民合作抗日的进程,由此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作为代价的是,张学良在1938年被蒋介石囚禁。

在被软禁的期间,张学良辗转各地,从贵阳从重庆再到台湾,由于于凤至需要前往美国治疗疾病,所以赵一荻始终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是赵一荻给了张学良巨大的慰藉。

张学良来到台湾时,特别思念家乡菜,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经过世事磨砺也为选择为张学良洗手作羹汤,不仅学会了诸多大陆菜系,还根据张学良的身体情况和挑剔的口味每天制作不一样的菜系。

就连张学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的太太非常的好,最欢我的人就是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相依为命,赵一荻在基督教的洗礼下终于成为了张太太,此时的赵一荻已经52岁了,从16岁的花季少女再到52岁的白发老太,赵一荻为她无怨无悔的付出画上了完美的结局。

赵一荻曾在《新生命》一文中写道的“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

她的一生也正践行着这句话,她为的是她爱的人,而张学良则为了千千万万相爱的人。

被历史遗忘的女人

赵一荻是张学良一生中最耀眼的那朵玫瑰,而他的正妻于凤至总是被历史遗忘。

两人的相遇似乎就注定了他们背道而驰的人生轨迹。

于凤至是张学良父亲张作霖给他定下的包办婚姻,两人之前素不相识,在新婚之夜甚至是第一次见面,在张学良看来,对这个莫名其妙被塞给他的妻子,他的态度是毫不在意的。

于凤至和梁九、赵一荻不同,她出生于晚清时期,尽管家庭富裕,但年少时接受的是私塾教育,所以在张学良看来,她无疑是一位古板的陈旧女性,仅仅囿于家庭琐事。

实际上,在于凤至模糊的形象背后是一位坚强、善良以及富有能力的女性。

由于她不喜张扬的作风,使得她在张学良的花边新闻中永远是不受待见的正妻,然而在实际的相处过程中,于凤至不仅把张学良偌大的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随张学良出访时也从未出现过礼仪或者原则性的错误。

于凤至的优秀从她和宋庆龄的关系可见一斑。

先是她和宋庆龄的见面聊天,到后来去上海拜访宋家的时候,得到了宋老夫人的喜爱,后来更是收做义女。

不仅如此,张家上下都十分喜爱这位儿媳,于凤至不仅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战争中的人们积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会主动学习以为日后辅助张学良做准备,她鼓励女性开展体育活动,热心社交。

她的智识、善良以及开朗都被深深地隐藏在“张夫人”这个身份之下,与其说作为张学良的妻子给她带来了什么声望,倒不如说是张学良的妻子身份掩盖了她应有的才华。

由此可看出,在各种野史中对于凤至是一位古板而毫无知识的女性的认识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张学良始终没有给这样一位女性应有的尊重,他给了于凤至名义上的妻子名号,但当时的每个民国人都知道张少帅的风流往事,乃至最后闹得沸沸扬扬的赵四小姐,也以和于凤至离婚而结尾。

世人感慨赵四和张学良之间的矢志不渝,但往往忘记了于凤至和张学良养育了三子一女。

张学良也许是爱着于凤至的,爱她背后默默的付出,爱她聪慧坚强的持家有方,可这一切,并不包括,爱于凤至这个个体的人。

归根到底,张学良更爱的永远是自己。

于凤至,他心有愧疚,但不足以影响他的人生。

而张学良能够在晚年如此惬意,本质上,也不过是于凤至为他打拼留下的财富,而作为后来者的赵四小姐,也是用多年韶华,换了一个白头偕老。

在和张学良离婚后,于凤至依然积极参与慈善和教育活动,她在将四个孩子抚养成人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华侨子女的教育活动上。

同时,考虑到张学良囚禁结束后的晚年生活,她还给赵四和张学良在美国买了一座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也许在她心中,永远怀念的是和张学良前往各处交际的生活。

但她至死也只是收获了一个张学良前妻的名号。

三位奇女子和张学良之间的恩怨纠葛正是时代的缩影,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颠沛流离的政权生涯再到默默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结束,张学良跌宕起伏的一生夹杂着太多的身不由己,但幸运的是他的身边始终有两位优秀的女子一直陪伴着他,爱着他。

张学良曾说过:于凤至错误,赵四是命运,梁九才是永远的白月光。

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搞不清对这些女子的情感,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始终辜负了这些女子的情感和才华,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被历史的潮流裹挟,只能依附着男性或者家族生活。

但封建帝制的推翻和新中国的建立让无数女性有了自己的一片天,今天的我们也许赞扬着赵一荻和于凤至的深情,但是我们可以不必成为她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北洋军阀   少帅   颠沛流离   宿命   妻子   年轻人   命运   身份   小姐   错误   女性   女人   时代   白月光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