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执意要带走末代衍圣公,孔子后人有何隐秘?

1949年4月,台湾的基隆港内驶来了一艘客轮。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国民党官员立刻上前去向这个年轻人嘘寒问暖。

刚刚来到码头上的这个人叫孔德成,是孔子的第77代孙,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31位“衍圣公”。作为孔子的后裔,孔德成是被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邀请到台湾来的。

此时,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攻势已经不可阻挡,渡过长江也只是时间问题。想到这里,孔德成和那些来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

望着身后的茫茫大海,孔德成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这次跟着蒋介石来到台湾到底对不对。也许自己的这个决定将给孔子的家族蒙上一层阴影。

一路上,尽管各路官员对他都非常热络,孔德成却像一个失魂落魄的孩子,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上千年的“孔氏家族”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蒋介石在败走台湾以前为什么非要带走孔子的后裔呢?孔德成和他的家人们又将会在台湾度过怎样的生活呢?

如今的“孔氏府邸”


这一切,都还要从孔德成身世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开始说起。

一 独一无二的“衍圣公”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家族的影响力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是江苏丰县的张道陵家族,还有一个便是山东曲阜的孔子家族。

这两个家族都因为其祖先的巨大影响力,在后世被历代统治者们不断封赏,最后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世袭贵族”

不过,有趣的是孔子本人以及他的儿子、孙子都不曾受到当时统治者们的重视,反倒是到了孔子的第八代孙孔腾这里,当时的汉朝皇帝才给了他一个“奉祀君”的封号。

此时在位的君主是汉高祖刘邦,他册封孔子的后裔也只是为了彰显自己与“暴秦”的不同,同时聚拢天下的读书之人为汉王朝服务。

但他绝对想不到,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孔子后裔的政治地位会一路水涨船高,最后到达“封无可封”的地步。

汉武帝时期,朝廷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正式成为了全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但凡是有要做官的人,就必须要尊敬孔子、学习儒学,孔子后人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


后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为了稳固自己的正统地位都会时不时将孔子的家族搬出来。大家通过“册封孔子及其后人”的方式来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而孔家也非常乐于和统治者们合作,为每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提供“合法性”。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将孔子加封为“文宣王”,他的后代也被册封为世袭罔替的“文宣公”。但是,这样的做法很快便在后世激起了不一样的反应。

到了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当时的太常博士祖无择给宋仁宗上书说:

“按前史,孔子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说,孔子已经被追封为文宣王了。他的后代再用“文宣”这个封号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在北宋群臣的建议之下皇帝将孔子后代的爵位正式定为“衍圣公”,意思是传衍圣人的血脉。

宋仁宗赵祯


不过,由于当时的宋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当“衍圣公”的爵位问世之后,女真人、蒙古人都争相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册封“衍圣公”。

以此来向天下人说明,自己才是奉行孔子之道的正统。一时间,华夏大地上,同时出现了好几个“衍圣公”。

即便如此,宋朝朝廷在南迁的时候也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宋高宗赵构早在南迁的时候就带走了孔子的第47代孙孔端友。

随后,孔端友居住于浙江衢州,并在那里重新建立了家庙。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孔氏南宗”或“南孔”。

而此时,在北方的金国控制区域里,人们将孔端友的侄子孔璠尊奉为“衍圣公”,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北孔”。二宗并立的情况在历史上并没有存续多长的时间,便被元朝终止了。

如今衢州的“南孔府”


在元朝,孔氏南宗被废除。天下仍然以北宗为正统。之后的明清两代依旧保留了册封衍圣公的传统。

孔子的后人凭借着高超的政治眼光以及其背后的家族影响力,成功地在无数个乱世当中存续了下来。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孔子的第75代孙孔令贻被朝廷册封为衍圣公。三十多年以后民国建立,他又被民国政府封为“衍圣公”。

而此时的孔令贻虽然两度受封,但是却膝下无子。将来自己这“衍圣公”的封号应该传给谁,成了孔令贻心里最大的一个难题。

孔令贻(中)与同僚们在一起


二 末代“衍圣公”

孔令贻的原配妻子孙氏很早便亡故了,没有留下子嗣。后来,他又纳了一个小妾,但也没有生下儿子。无奈之下,孔令贻只能又续弦娶了一个陶姓女子,并在不久后又将她的贴身丫鬟王宝翠收为自己的侧室。

好几年过去了,陶氏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是却不幸早夭了。王氏一连生了两个孩子,但都是女孩。

此时的孔令贻已经年近半百,身体也日益衰微。眼看着自己将要“绝后”,孔令贻的内心无比的焦急。可就在这个时候,上天又为他送来了一线希望:王氏又怀孕了。

民国八年(1919年),王氏被诊断出怀孕。孔令贻本来烦闷的心情终于好转了过来。

但是,此时的他早就已经病入膏肓了。为了不影响“衍圣公”的世袭传承,他特意给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写了一封信:

“令贻年近五旬,尚无子嗣,幸今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但令贻病危至此,恐不能待。……”

孔令贻(图中左侧)


1919年11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在北京太仆寺衍圣公府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在孔令贻死后,孔家雇了整整六十四个打手为孔令贻抬棺。

但是,孔令贻的棺材实在太大了,为了平稳地将孔令贻安葬在曲阜老家,他们甚至还直接把曲阜东城门给拆了。

孔令贻一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孔子的家族传承”问题上。根据历史上的惯例,如果孔令贻没有后代,那么,“衍圣公”的爵位就只能由他们家族内部的其他人来承袭。大家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因为王氏生产的结果直接关乎到“衍圣公”爵位的传承,当时的国民政府丝毫不敢怠慢。他们在孔令贻死后立马安排人把王氏送回了山东曲阜,并请到了孟子、曾子、颜回的后人共同到了曲阜孔家等待“圣裔降生”的消息。

1920年2月,王氏出现了临产的症状。国民政府的官员们接到消息后立马组织了一批人手专门照看王氏。当时,北洋政府的军队将王氏生产的产房围了个水泄不通,就是防止有人“偷换婴儿”。

“衍圣公”府


时任国民政府山东省省长的屈映光也亲自来到孔府,坐镇指挥“迎奉圣裔”的行动。在屈映光的命令下,人们将孔府里的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连树上的麻雀都被人捉了下来。一切只为了“小圣人”的顺利降临。

当天,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孔府里的寂静,孔子的第77代孙孔德成顺利降生了。

孔府的下人们立刻带着锣鼓沿着曲阜城内的街道敲击三下,告诉大家“小圣人降临”的消息。

与此同时,屈映光也命令属下打开曲阜城的重光门。这座城门的意义非同寻常,往日里只有在举行重大的祭祀庆典活动,或是皇帝来临时才能够被打开。

如今,屈映光下令打开重光门来迎接“小圣人”,他的狂热和欣喜可见一斑。

按照北洋政府的命令,驻守在曲阜城里的军队集体鸣响礼炮十三响,以“最高礼仪”来迎接刚刚出生的孔德成。曲阜全城的老百姓也被要求放鞭炮以示庆贺。

孔德成少年时代


然而,在孔德成出生仅仅十七天以后,他的生母王氏就因为产褥热去世了。孔德成被移交给了陶氏抚养。1920年6月,在孔德成刚刚过完“百日礼”后,国民政府的册封令也到了。根据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命令,还在襁褓中的孔德成被封为了第三十一代“衍圣公”。

为了让圣人的后裔更有出息,当时的北洋政府为孔德成安排了堪称豪华的“教育团队”。

由著名的教育家吴伯箫负责教授孔德成的英文课程,由著名的音乐家詹澄秋负责教授孔德成如何弹琴。

总之,小小年纪的孔德成一出生就成为了所有人都“掌上明珠”。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孔德成的出生虽然为所有人带来了喜悦,但他也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代“衍圣公”。

因为,一个快速变革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孔德成


三 南京政府与“奉祀官”

孔德成虽然从小就顶着一个“衍圣公”的名头,但他所接受的教育里有很多当时西方的先进思想。

因此,到了1935年思想逐渐“西化”的孔德成主动上书南京国民政府请求取消“衍圣公”的封号。

但是,平心而论,孔德成的这一道建议并不是想真正地废除“衍圣公制度”。这只是孔家人在历朝历代的政局变化当中练就出的一手好本领。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立马就给孔德成回了信。他们先是肯定了孔德成的观点,称“奉爵之事不宜存于民国”,但随后话锋一转又说“道统亦不可轻废”

于是,在蒋介石、陈立夫等人的操作下,先前的“衍圣公”变成了所谓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5年7月,陈立夫亲自在南京为孔德成举行了“任命大典”。在这个典礼上,蒋介石亲自为孔德成颁发了“任命状”,并向他表示了祝贺。

陈立夫


可笑的是,蒋介石和陈立夫所设立的这个所谓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实与先前各朝各代所尊奉的“衍圣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因为,它是整个中华民国的官僚系统当中唯一一个可以“世袭罔替”的特任官。就连民国大总统都不能随意夺去这个“奉祀官”的职务。

蒋介石等人这么做,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们就是想像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一样,通过封赏孔家的后代为自己在政治上争取所谓的“正统性”与合法性。至于受封的人是不是孔德成或孔子的其他后人,他们可一点都不在乎。

孔德成自然也明白蒋介石他们的用意,于是便坦然接受了“奉祀官”的职位。

但是,表面上孔德成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学人,并不想与政治有太多的瓜葛。

毕竟,自己坐拥着一个“世袭罔替”的官位,完全没有必要去掺和政治。多年以来,孔德成深居简出在自己家里研究学术,直到日本军队打响了侵华战争,这一切才得到了改变。

四 抗战中的“木偶”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正式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由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昏聩无能,国军的战斗能力参差不齐。仅仅开战几个月,大量的国土就沦陷于日寇之手。

同年12月日寇占领济南,兵锋直指齐鲁大地。当时负责防御兖州一带的国民党将领孙桐萱直接将部队进行了大范围的收缩。他本人也将指挥部设在了“衍圣公府”内。

眼看着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蒋介石命令山东军阀韩复榘一定要死守山东,同时也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孔德成的安全。

但韩复榘作为一个老牌的军阀,根本没有将蒋介石的命令放在眼里,还没等蒋介石反应过来,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逃跑了。

军阀韩复榘


意识到自己被韩复榘耍了的蒋介石暴跳如雷。他立刻越过山东省的军政长官,直接给孙桐萱下命令。让他尽力抵抗日军,如果确实需要撤退,也要带着“奉祀官”孔德成一起走,以免他落到日本人的手里面。

1938年,孙桐萱决定从山东撤退。在临走之前他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带上了孔德成和他的家人们。当时的孔德成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的妻子孙琪芳还身怀六甲。

不得已之下,孙桐萱只能为孔德成一家人专门找来了一辆“专列”,让他们平稳地撤退。

早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前,日本政府为了自己的政治阴谋屡次三番地派人到曲阜面见孔德成,请他去日本参加孔庙的落成典礼。

但孔德成早就看穿了日本人的把戏,他言辞回绝了日本代表的提议,并在日后与日本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几个月后,孔德成到达武汉。随后,他根据蒋介石的授意发表了一篇所谓的抗战宣言。

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种“爱国的行为”,但只有孔德成心里最清楚:只有牢牢地抱紧蒋介石,自己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后来,因为国军的战斗能力实在太差了,武汉也被日本军队攻破。蒋介石只好带着孔德成跑到了陪都重庆。

在那里,孔德成表面上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实际上还是在为蒋介石站台。

此时的孔德成已经成为了蒋介石手中的一个“提线木偶”。但是,他自己却对这样的角色定位十分满意。

国民政府退居西南以后,蒋介石也没有亏待孔德成。在当时西南地区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是命人耗费重金,在重庆的歌乐山脚下为孔德成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奉祀官府”

抗战胜利以后,孔德成又受到国民政府的举荐去了美国的耶鲁大学深造。

在抗战期间的孔德成虽然没有沦落为汉奸,但是他依旧是以一副“官老爷”的架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无论到了哪里都会有人为他这个“圣裔”鞍前马后的服务,日子过得相当自在。

不过,在随后由蒋介石亲自挑起的内战当中,国民政府的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眼看着局势无法挽回,蒋介石便动起了“迁居台湾”的念头。只不过,为了体现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蒋介石还是必须把孔德成一并带走。


五 南孔北孔 各自不同

1949年4月,孔德成抵达了台北基隆港。从此开启了他的旅居生涯。不得不说,蒋介石为了这次败退后的“面子”,也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

他不仅从大陆带走了孔德成,同样也带走了道教的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蒋介石做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取所谓的“正统”,但新中国政府也没兴趣同他争这个。

到了台湾以后,孔德成陆续出任了几所大学的教授,继续以“奉祀官”的名义在台湾地区混得风生水起。晚年的孔德成甚至步入了政坛担任了所谓的“资政”。

到达台湾的孔德成在台北修建了“孔氏家庙”继续靠着弘扬儒学捞取政治和文化资本。其他的文化界名人也非常乐意与孔德成这个“奉祀官”交往。

久而久之,这些当年随着蒋介石跑到台湾的文化名人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偶尔聚在一起讨论讨论学术、互相吹捧一番。好让自己继续享受“特权”。

张恩溥


2008年10月,孔德成在台湾省台北市的慈济医院因心肌梗死功能衰竭去世,时年八十八岁。

在孔德成去世两年以后,他的儿子孔维宁也去世了。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职位则由他的长孙孔垂长接任。

时至今日,我国的台湾省地区依旧保留了所谓的“奉祀官”制度。孔家的后人们依旧可以靠着祖上的“恩荫”获得不错的待遇。

这些孔氏的后人打着孔子的旗号享受特权其实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蛀虫。孔子本人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痛斥后代子孙的所作所为。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一度恢复了“孔氏南宗”的地位,甚至还为南宗封了一位奉祀官。这位奉祀官就是1937年出生的孔祥楷。

晚年的孔德成


但孔祥楷对自己“南宗奉祀官”的身份不以为然。他在解放前夕并没有跟着蒋介石跑去台湾,而是选择留在了大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孔祥楷虽然也致力于研究“孔子文化”,但他一直在强调“孔子的后人也是普通人,不要过分神化孔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孔祥楷当过建筑工人,下过矿井。直到2000年,在浙江地方政府的要求之下孔祥楷才回到衢州老家重掌家庙,开始主持“祭孔大典”。

但是孔祥楷一直主张以“今礼祭孔”,不要搞三跪九叩的那一套。在生活中孔祥楷也是一个做事认真,为人正直的长辈。面对家里的晚辈,老爷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既是老祖宗孔子的教诲,更是孔祥楷为人处世的准则。

2021年9月,孔祥楷老先生因为医治无效在浙江衢州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作为“南孔奉祀官”,孔祥楷真正做到了继承家族的优秀品质,真正将自己当成了新社会的一分子,而没有像孔德成和他的后人一样,始终活在“封建贵族”的美梦里。

孔祥楷老人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的领袖,居然还要靠“孔氏后人”去争取所谓的正统地位,可见其脑子里也不过就是一些封建糟粕罢了。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过全体人民的领袖。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的利益罢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更没有神仙和皇帝。一切伟大的事业本就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孔子的伟大与智慧是举世公认的,但“孔氏北宗”后人的举动确实令人不齿,如果扒开“奉祀官”的外衣来看,他们也不过只是跟大家一样的普通人罢了。

参考文献: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博士》井振武

《“文治”与圣裔:南京国民政府对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李俊领

《历代“衍圣公”》李木生

《“衍圣公”与孔子文化》董龙梅

《幸亥革命时期的“衍圣公”》骆承烈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周为筠

《末代衍圣公》阿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孔子   台湾   蒋介石   后人   曲阜   衢州   孔府   国民政府   末代   正统   隐秘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