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核专家携机密文件叛逃美国,蒋经国得知后,次日猝死

1949年,接连发生了两件让蒋介石难以忘怀的事,一件是新中国的成立,另一件则是苏联成功引爆原子弹

此时的蒋氏父子已经败退台湾,美苏原子弹带来的强烈冲击,让蒋介石对核武器产生了疯狂的迷恋,他内心催生出“挟核武以自保”的想法,即在台湾研制属于国民党的核武器。

为此,蒋介石60年代就在台湾境内,组织科学家持续性地进行钚元素分离实验,为了研制核武,他筛选了一批人才前往美国学习核工程相关专业,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为张宪义的年轻人。

但蒋介石父子俩不会想到,他们潜心多年秘密进行的核武器研究计划,正是毁在了张宪义的手上

1988年,已经成为台湾核武研制关键人物的张宪义叛逃美国,将核武研制计划全盘托出,美国以此介入,进而导致台湾的核武研制计划彻底流产。

在被蒋介石送往美国留学之前,张宪义就已经在台湾科研界小有名气,他于1967年在台北陆军理工学院就读期间,从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成为台湾科研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此时的蒋氏父子,正计划着将核武研究尽快落地,但由于缺乏对口的人才,便于1969年筛选了一批人才前往美国学习核工程,张宪义得以前往美国深造

这个时期也是蒋氏父子第一次真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核武研究,而促使这一计划落地的,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引爆。

1964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告着中国人民从此拥有了核武器,但这声巨响在蒋氏父子听来却是那么的刺耳。

这意味着蒋介石长久以来幻想的“光复大陆”,已经再无实现的可能,敌对者的本能让他感到了巨大的惶恐与不安,台湾的核武研制计划就此被迅速列入日程。

1969年的一天,台湾的相关技术人才、学者、科学家们突然被秘密召集到中山科学研究院,由此开始了核武器研制计划。

按照计划,核武研发工作主要由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学院、台湾清华大学核工所三家单位承担,其中中山科学研究所是主力,它下辖有核研所、火箭所、电子所和化学所四个研究所,为台湾科学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

为了确保能够研制出核武器,蒋介石还特地从以色列聘请了核能专家大卫·伯格曼作为科学顾问,此人是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的首任主席,为以色列核武器提供了早期的科研方向和技术指导。

要想研制核武器,首先得准备原料,而与核武器相关的原料都被国际社会和机构监视。

在伯格曼的帮助下,台湾从德国引进用于提炼铀的反应堆,偷偷从南非等地购入了100吨铀矿石,又从加拿大引进反应器,随后秘密进行着核武研究,与此同时,张宪义也已经背负着蒋氏父子的期望,踏上了美国的国土

张宪义来到美国后,进入了田纳西大学攻读核子工程专业,留学期间他废寝忘食地学习相关知识,数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核工程博士学位。

按理来说,张宪义已经不负蒋介石所托,成为核工程领域的人才,但此时的张宪义,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抱着一腔热血外出留学的小伙子,而是成为了美国的间谍

美国之所以会策反张宪义,是因为在70年代中期,台湾的核武研制计划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当当局准备重新从德国购入一批设备时,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

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台湾虽明面同意中止相关研究,但背地里仍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决定策反一名研究人员,帮助他们监视台湾的一举一动,而正在美国留学的张宪义成为了不二人选

CIA的一位名为詹姆斯·R·利利的人找到张宪义,抛出丰厚的条件来试图策反他,面对美国人给与的金钱和名利,张宪义虽然思想历经万般挣扎,最终还是没能抵制住诱惑,成为了CIA的一名间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詹姆斯·R·利利出生于青岛,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他还有个中文名叫李洁明,历任美国在台协会驻台北办事处处长、美国驻华大使等职,张宪义有很多机密消息就是通过他传到美国政府手中的。

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湾核武研制计划由蒋经国接管,此时的张宪义已经临近毕业,蒋经国便与他联系回台事宜。

翌年中旬,获得博士学位的张宪义返回台湾,并顺利进入了核武研发部门,开始着手进行相关实验,此时的蒋经国还不知道被他寄以厚望的张宪义,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眼线。

加入核武研制计划后,张宪义利用留学多年掌握的学识,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也因此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虽然在核武研制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蒋经国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一直担惊受怕,直到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将美国政府对核能的态度做了调整,不再阻止民用核能的研究发展,这让蒋经国看到了一个大好时机。

于是蒋经国以发展民用核能为由,大张旗鼓地进行核能研究,用于掩护秘密进行的核武研制。

1984年张宪义被委任为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可以说蒋经国对他是委以重任

时间来到1985年,此时的台湾已经能够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料,而且自从1967年开始实施计划以来,经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蒋经国似乎已经看到了台湾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

又过了两年到了1987年,台湾已经到了离制造出原子弹仅有一步之遥的关头,甚至有专家放出豪言:用不了三年时间,台湾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

这番话给了蒋经国莫大的信心,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八旬,专家的话让他看到了在有生之年见证核武的希望,然而他的这份希望却被张宪义摔得粉碎

作为美国CIA间谍的张宪义,虽然身处高位,带领团队攻克诸多难题,为台湾核武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宪义意识到如果自己帮助台湾成功研制出核武,那自己就会无法向美国人交代,当初美国许下的种种承诺也将无法兑现。

此时的张宪义内心十分纠结,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终于在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将台湾核武计划如实汇报给美国政府。

但想要告密何其艰难,作为台湾当时保密程度最高的机密,所有参与的科学家都被政府予以监视,张宪义为了联系CIA,想方设法躲过当局的监视,联系到CIA人员

张宪义深知,自己一旦选择告密,那么台湾将再无他的立身之地,所以他用掌握的机密为条件,要求美国政府帮助他和家人离开台湾前往美国。

CIA将此事汇报给美国政府后,取得了政府同意,张宪义得以有机会离开台湾。

1988年1月9日,张宪义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以旅行为由和家人搭乘飞机前往美国,他特地将有关台湾的核武研制计划的证据随身携带。

到达美国后,张宪义将手中的证据悉数提交给了美国政府,三天后的1月12日,张宪义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作证,将台湾研制核武的内幕全盘托出。

被张宪义揭开的台湾研制核武内幕,不仅震惊了美国政府,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国政府也对此做出了应对。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得知了此事,蒋经国得知后,于当日下午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后次日逝世,相信张宪义的叛逃,给时年79岁的蒋经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以取消对台湾的“军事保护”作为威胁,逼迫台湾停止核武研制计划。

不仅如此,美国还派出调查团,在几日后抵达台湾,对中山科学研究院进行调查。

根据张宪义提供的信息,调查团很快找到了实验室,随后将室内有关的研究设备强制拆除,包括重水反应器、提炼铀钚等元素的设施

由于核试验有着严重的辐射,对环境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美国政府随即调遣了多辆装载着水泥混凝土的卡车,对实验室进行浇筑密封,但由于过程中出现了纰漏,导致发生了轻微的核泄漏,污染了研究院周边约2.5万平方米的土地

污染发生后,虽然台湾当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用来冲洗被污染土地的污水流入了大汉溪内,对当地水源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污染。

最终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台湾所有的核武研究设施被全部拆除,20余年的科研全部付之东流,台湾的核武梦就此彻底破裂,蒋氏父子处心积虑多年的幻想彻底落空

从1988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将台湾境内留存的核燃料分批运往美国,以此遏制台湾的核武研制。

1995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国大”会议上说到:我们应该重新研究核武器问题

这句话表明了他的野心,三年后李登辉再度发表言论,称“台湾已经拥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但事实上,自从张宪义叛逃美国后,国际社会和相关机构已经加强了对核原料及其相关设备的监管,且台湾当年参与核武计划的一些科学家后来陆续退休,甚至去世,所以即使台湾当局想重启该计划,但由于缺乏关键设备、原料和人才,也终究是有心为力

了解了“张宪义事件”的经过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台湾作为一个面积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能和美国匹敌,为何美国要想方设法阻止台湾研制核武?

简单来说的话,所有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美国看来,台湾没有核武对他们更有利。

众所周知,我国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是不希望看到我国逐渐变强的,所以台湾问题就成了美国政府牵制我国的一枚棋子。

一旦我国实现了完全统一,台湾问题将不复存在,美国就少了一个可以消耗牵扯我国的重要棋子,显然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所以,让台湾和大陆始终处于“不统不独”的状态,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台湾一旦拥有了核武,美国对台湾的掌控就会受到严重挑战,甚至失去掌控,所以美国政府是绝对不希望看到台湾拥有核武的。

其次台湾若拥有核武,将对现有的东亚、东南亚甚至世界格局造成强力冲击,这将直接影响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和利益,其在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战略部署都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台湾拥有核武对于美国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他们才会千方百计地阻止。

而对于我们而言,我国政府早就表明了态度:反对台湾发展核武和拥有核武能力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若台湾当局显露出发展核武的迹象,我国政府必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势态发展。

回到张宪义身上来,叛逃后他就被台湾当局列为重点通缉的名列之中,毕竟在台湾当局看来,是他一手葬送了台湾的核武梦。

而在美国,张宪义受到了美国政府的保护并且定居于此,随后进入了爱荷达州的一所国家实验室任职。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蒋家势力在台湾政界的逐渐没落,张宪义在台湾逐渐被人淡忘。

2013年,张宪义退休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撰写回忆录上,在台湾核武问题上,他特地写了一本名为《核弹!间谍?张宪义访问记录》来阐述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书中,张宪义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台湾人,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想看到两岸的中国人民自相残杀!

所以有人认为张宪义作为中国人,不希望台湾拥有核武后“挟核自保”而选择叛逃是“英雄之举”,但也有人认为张宪义作为被台湾当局花费心血培养出的人才却选择叛逃,是毫无争议的叛徒、忘恩负义、令人不齿的行径。

至于到底该如何给张宪义的行为下定义,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个立场上,使用什么价值评判体系,但如果从台湾和大陆的长久关系角度来看,张宪义此举绝对是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台湾   美国   美国政府   蒋经国   核武   核能   核武器   原子弹   蒋介石   机密   次日   文件   计划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