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独子孙科:1949年拒绝随蒋介石去台湾生活,最后结局如何?

1949年9月,蒋家王朝日落西山,在与共产党内战的过程中一落千丈,这场打了4年的战争终将在国民党的失败中落下帷幕。蒋介石不甘心就此失去掌握大权的机会,于是命令60万国民大军退居台湾省,以便日后有机会反攻大陆。

然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些国民党军官并不愿意追随他,纷纷留在大陆,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的独子孙科。都说虎父无犬子,作为先生的儿子,自然对政治有更深刻的看法,更何况继母宋庆龄心系祖国,不可能跟着国民党胡闹。

蒋介石走后,孙科并未跟随,那么,一个曾任国民高官的人,最终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孙中山先生的独子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和原配夫人卢慕贞唯一的儿子,他出生在清末年间,他的家境比较富裕,生活条件较好。孙中山先生虽不是贵族阶级,但家中世代经商,攒下了不少的家底。年少的时候在就读的私塾中接触不少西方文化,也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了解。

先生见过人间疾苦,一心想学西医治病,父亲将他送到了香港就读。在那他见识到了更多的西方世界和发展前景。学成归来后的孙中山便与卢慕贞成了亲,两人有了孙科,当时孙中山先生的心里已经有了救国救民的想法。

先生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件,寄到了中枢内阁李鸿章的手里,并于1984年,成立了兴中会。没想到政策还没实施,朝廷的抓捕令就下来了,对于他这种反封建,反政权的行为,朝廷怎么可能容忍。次年,先生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捕,带着年仅4岁的儿子,跑到了美国的檀香山生活。

当时的美国比国内的环境要好一些,在这里有着言论的自由,先生远在重洋还在不断关心着国内的事。他们联合起来在美国的同胞,呼吁大家为祖国做出贡献,孙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一点点成长,对于革命抱持着向往。

1907年,刚满十四岁的孙科就加入了同盟会,他用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发布了多篇文章。呼吁同胞应该奋起反抗,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统治,这些文章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激起了很大的民族情绪。

两年后,孙中山先生认为时机成熟,独自一人回到了广州,准备起义的事情。在这其间孙科与父亲一直保持着联系,当时他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人民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

然而胜利的果实刚刚到手,就被袁世凯窃取了,先生一度赋闲在家。

百聊无赖的他飞到檀香山见到了儿子,孙科告诉父亲他想为革命军出一份力,希望父亲能答应他的请求。孙中山先生欣然应允,到1917年,孙科的博士学位已完成,他立即飞回了广州,担任父亲的贴身秘书。孙科在美留学时候,不仅主修了文学,还涉及了经济领域和工程领域。

孙中山先生对于儿子寄予厚望,他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革命道路,但并不要以他的名义行事。孙克刚回国的时候,由于文笔雄厚就直接上任了广州时报的编辑。那时,先生就有些担心,但孙科的出色让他欣慰。

有了政绩,再加上“身份”吹捧孙科的人不计其数,在他们心里孙科不是编辑,而是“太子”。于是大多数人提议由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

先生直接否决了提议,他认为儿子文学有才华,就应该在擅长的领域发展,对于政治上的决断资历尚浅,没资格担任市长。当时的孙科心生不悦,听惯了“阿谀奉承”怎么能忍受父亲的无视。也就因为这样,他在一次运输物资过程中,心不在焉,导致延误了时间。

碍于情面谁都不敢将此事上报给孙中山先生。胡汉民作为市长的竞争人选,一点也不惯着孙科。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先生,先生知道后非常生气,直接教训了儿子。

孙科不服,听不进任何的话语,气冲冲地跑冲冲地跑出去找到胡汉民,两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打出手。先生得知此事后,内心震荡,十几年的教育,却让儿子养成了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样子。

在革命的洪流中,先生一直为国为民,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后,他的人生出现挫败,可他却一如既往地向前。无论是之后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还是二次革命,先生从未怕过。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教训,寻找出路,直到遇到苏维埃共产党,他明确了方向,确定了道路。准备放手大干的时候,却因病与世长辞。作为儿子,孙科自然悲痛,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初选广州市市长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就没有搭理他,而是将机会给了胡汉民。为了能把胡汉民拉下马,孙科不仅与他大打出手,还逐渐与蒋介石亲近。他本想拉拢老蒋给自己投票,却不知,蒋介石的野心何止是一个市长?

孙中山先生过世后,孙科就把蒋介石请回来主持大局,他的意思很明白,希望蒋介石在台前,他在幕后。然而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受人摆布,在蒋介石的内阁里,孙科的职位只是个行政院长,孙科并不满意,经常与蒋介石发生冲突。他认为他的身份怎么也是个副总统,两人僵持不下,蒋介石为了面子将他改任为立法院院长。

孙科气不过,拿辞职威胁蒋介石,这一招正中下怀。最终孙科妥协了,自己主动上交了辞职信,开始到处奔走演讲,还到苏联去学习了一阵子。本以为他的心境变化了,以后的生活也就平淡了,但他与蒋介石的矛盾始终不可调和。

孙科与蒋介石的“恩怨”

在最初的阶段,为了争取蒋介石的选票,孙科与他亲近,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孙中山先生死后,两人逐渐暴露矛盾,政治理念始终不合。孙科虽然自小跟随父亲,却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胸襟和智慧。在为人处世方面经常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而且有些墙头草。

他曾公开支持汪精卫成为总统,但当汪精卫真的上台接手政权的时候,孙科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又请回了远在老家的蒋介石回到政府夺权,如此反复无常,到让所有人都摸不清他到底站到哪一边。

蒋介石上台以后,压根没把孙科放在眼里,不仅给了他远离政治中心的职位,还不断地实施打压。

孙科站在反蒋介石的一面,他对蒋介石一百个不满意,一开始老蒋只是个小排长,一点一点往上爬,才有了如今的位置,孙科看不起他,认为蒋介石没资格担任大总统。于是,孙科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奔走牵线让更多的人加入他的阵营。

可现实的情况给了他当头一棒,在政治上他真的太嫩了。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牢牢掌握在蒋介石的手里,任何一个国民高官都不愿意失去来之不易的地位,孙科组织演讲,请来了太多人,并公开发表言论“革命需要建设,需要推进,应该改良,不应该听信蒋介石的一言堂”,此话一出底下的人都不敢说话了。

这件事无疑被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甚至说的人为了讨老蒋的欢心,还有些添油加醋的成分。这下把蒋介石得罪得不轻,心里恨上了孙科。演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孙科成了光杆司令,迫于无奈,孙科跑到蒋介石面前求和。

那是他这一生最屈辱的时刻,顶着孙中山先生的血脉,跑去跟外人求和简直是最大的侮辱。蒋介石心里乐开了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给了他“行政院”院长的职位。孙科见不是中央权力,转过头来就联合汪精卫成立了广州政府,正面硬钢南京政府。

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孙科出任了广州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国家的经济命脉抓到他的手里,他认为这是让蒋介石看到自己实力的最佳机会。只可惜,不到一个月,整个政府就支撑不下去了,财政出现了很大的危机,蒋介石得意满满将孙科彻底抛在了幕后。

孙科卸下所有的职位,躺在家里思考,彼时抗日侵华战争打响,他与自己的后妈宋庆龄站在一起,希望国共两党能够联合起来抗日救国。这可能是孙科最为高光的时候,在他的游说下,两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孙科还在困难时期为我党提供了不少军事装备,这一点是非常可圈可点的存在。

本以为抗日战争结束后,大家的生活,能够恢复平静。但蒋介石想继续实行独裁,他的眼里容不下共产党的存在,为此抗日刚结束,内战又开始了。孙科站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过他最终还是站在了蒋介石一边,毕竟父亲创立了中华民国,他始终认为这是他应该去的地方。

安度晚年生活

1948年,打了三年的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逐步被我党消灭,蒋介石的声望一再降低。看准时机的孙科开始竞选副总统,与他竞争的这个职位的人是李宗仁。李宗仁老谋深算,比起孙科心机深沉,因为蒋介石的声望一落千强,他本想扶持孙科,只可惜孙科根本上不了台面。

在竞选过程中,孙科出了差错,他有位红颜知己,两人爱得深沉,这个女孩名叫蓝妮,家世显赫,从小喜欢画画。她在德国购买了一批书画颜料,但在被查处的时候全部没收了,毕竟,日本、德国在那个年代都是不能提起的伤痛。孙科得知后不仅没有避嫌,还利用候选人的身份帮助情人要回东西。

这一举动直接被李宗仁抓到了把柄,利用它大做文章,孙科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将副总统的职位拱手让人。李宗仁上台后,根本不待见蒋介石,为了能夺权,他联合孙科逼迫蒋介石下野。

大陆的战争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已经让蒋介石在党内寸步难行,如今又有李宗仁的威胁,蒋介石虽腹背受敌,但他毕竟久经沙场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立马做出反击,给了李宗仁沉重打击,夺回了手中的权力,孙科虽没受到排挤,日子也是非常不好过。

1949年的9月,蒋介石明白他的江山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能保存实力他下令60万的军队退居台湾。临行前希望孙科跟着他一起去,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看中了孙科孙家后人的身份,以便日后反攻大陆可以“名正言顺”。

孙科虽说政治才干没有,但他并不傻,去了台湾蒋介石不会放过自己,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只是,他也不想留在大陆,自己本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墙头草,蒋介石容不下他,他也不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于是孙科坐船踏入中国香港地区。只是孙科并没有在香港待多久,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穷得只剩下一座家徒四壁的房子了。

孙科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他为人比较清廉,在任期间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贿赂,这一点算是遗传了父亲孙中山先生的美好品德。他把香港的房子卖掉后就去了欧洲游历,可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一年后他又去了美国纽约,或许那才是他心里的慰藉之所。

安顿下来的孙科,每天过着读书写字的生活,拙荆见肘的日子持续了十三年。蒋介石就派人给他送了封信,希望他能回台湾定居。孙科立即带着妻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蒋介石亲自迎接了他,还给她安排了住所,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1973年,孙科因病在台湾省去世,蒋家人给他安排了一场隆重的葬礼,来纪念孙科的一生。或许当初孙科做个普通人,他的生活会更精彩,也就不必顶着“国民太子”的头衔漂泊一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檀香山   辛亥革命   蒋介石   独子   台湾   广州   国民党   市长   结局   父亲   儿子   身份   职位   孙科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