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早年水平如何:既有五场神仙仗,也有两次低级失误

1928年4月28日,朱、毛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了。两位巨人,相会在古老而雄伟的龙江书院。

红军会师后,两支部队会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林彪任第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

红军力量大增,蒋介石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大为不安。5月5日,朱培德命令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周体仁前往“进剿”。

周体仁部行动迅速,一个主力团的人马,分作两路向永新方向攻来了。

周体仁

红四军打击“进剿”之敌,是朱、毛会师井冈山后的第一仗,也是敌军第二次“进剿”井冈山。

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军委书记陈毅,事先商量了一个方案,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歼敌一路的办法,粉碎敌人的“进剿”。

朱德是饱经沙场的宿将,对战场指挥驾轻就熟。他先用小部装作赤卫队与敌人接触,把敌人引进一个小地方——黄坳。

接着红军主力从四面八方冲入敌人的营地,敌人一听枪响便乱了套。敌团长周体仁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一片片地倒下去,绝望地叫道:“完了!完了!”丢开部队,撤腿就跑。

与此同时,林彪带领的一营,战斗情况却十分危急。

第二十八团一营驻在五斗江一个祠堂里。敌人见红军人数较少,凭借五斗江以北的制高点,将一营团团围住。准备吃掉这块肥肉。

林彪得知情况后,焦急万分。

这时正下着大雨,林彪迅速集合队伍。他冷静地说:“我们被包围了,现在下着大雨,敌人防备松懈,正是突围的好机会。”

林彪命令二连占领制高点。战士们冒雨前进,二连战士发起猛攻。

敌人被雨水蒙住了眼睛,根本看不清哪里是红军,哪里是山石,很快,敌人筑起的防线被撤开了缺口,红军乘势进攻。

敌人见红军来势凶猛,只得撤出阵地。林彪见有机可乘,马上命令全营战士发起冲锋,红军战士犹如刚岀山的老虎,奋勇追击逃敌,直到把敌军撵到夏场才收兵。

这一仗歼敌第八十一团大部,占领永新。红军反“进剿”取得成功。

红四军这几个月接连打胜仗,朱培德大为恼火。1928年6月中旬,赣军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以第九师、第二十七师共5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再次“进剿”。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红二十八团奉毛泽东、朱德之令,前往老七溪岭袭击敌人。由于敌人在老七溪岭有3个团的兵力,地形又对红军不利,这仗很难打。

团长王尔琢,政委何长工便召集全团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作战方案。会上,几种意见争论不休,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

大家在争论时,林彪突然站起来出了一招:

从全团连排干部中,挑选一部分骨干、配备短火器,每24人为一冲锋集群,编成10余个集群,轮番向敌人猛冲猛打。这样,敌人必败无疑。



王尔琢仔细一想,认为这样可以消耗敌人的弹药,造成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很容易取胜。

战斗打响后,林彪这一方案果然奏效。红二十八团10余个冲锋集群用猛烈的火力,快速的动作,接二连三压向敌人,打得敌人连气也喘不过来,并将敌人从狭窄的山路上压了下去。然后,再组织兵力追歼逃敌。

这一仗,红二十八团不仅打垮了敌人的围攻,而且还缴获敌人两个团的武器和一批物资。从此,红二十八团的武器装备大大改善。

红四军团粉碎敌人第四次“进剿”后,井冈山根据地已经拥有永冈、永新、莲花3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鄱县东南部。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

七溪岭战斗取得大胜,林彪沾沾自喜,认为他的计谋出的好,将功劳记到自己的头上,开始滋生骄傲情绪,看不起团里的领导。

七溪岭

红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系湖南石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一位非常忠诚、勇敢的军人,是朱德在军事上的得力助手。

这样一位战将,林彪却看不起他。所以在和干部战士谈话中,多有贬损王尔琢之意。

那时林彪还很年轻,不知道韬光养晦,心里有什么看法就要在嘴上说出来,所以,由于骄傲自大,他经常为一些小事同别人发生磨擦,有时还闹得不可开交。

为此,朱德曾严肃地批评了他,要他改掉这个坏毛病。林彪才知道自己犯了傻,于是稍微收敛了一些骄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928年7月上旬,湘赣两省统治者约定对井冈山进行第一次“会剿”。7月14日,湖南敌第八军第一师和第二师由茶陵、鄱县侵占宁冈碁市,接着占领新城。

8月,红4军参谋长袁崇全叛逃,朱德大怒,立即派林彪带一营追踪搜索,欲将袁祟金捉拿归案。

王尔琢担心林彪一时鲁莽,误伤了自己人。当即骑上战马,独身一人去追赶袁崇金,想劝他回来。

林彪怕团长有所闪失,率部疾追,很快便追赶上了二营,并包围了二营驻扎的恩顺坪。

袁崇金当时只带走了4个连队,论实力远远不及林彪的部队。他见自己已铸成大错,即使回到井冈山,性命也难保。他决定垂死挣扎一番,要和林彪拼个鱼死网破。

袁崇金命令展开攻势,进行反包围,双方眼看就要进行一场血战。

正在这紧急关头,王尔琢赶到了恩顺坪。他冲入二营防区,高声喊:

“我是团长王尔琢,前边是二营的同志们吗?我代表党来接你们了。”

二营战士一听是自己团长的声音,马上停止了射击。

营长袁祟金见王尔琢来了,害怕被自己鼓动起来的军心被瓦解,提起两支驳壳枪冲了出去,对准王尔琢就是一梭子。

“砰!砰!”袁祟金双枪齐鸣,王尔琢猝不及防,翻身落马,倒在血泊里。

二营的一个战士见袁崇金杀害了团长王尔琢,才知道受了他的蒙骗,袁崇金是想脱离红军,叛变革命。

于是他乘袁崇金不注意,端起步枪赏了他一颗正义的子弹。袁崇金负伤逃走。

林彪见袁崇金逃走,收编了二营的4个连队,把他们带回了井冈山。

王尔琢的死,是红四军的一个重大损失。林彪心情极沉重,他亲自派人将王尔琢的遗体用担架抬回井冈山。



这位英年早逝的“美髯公”从南昌起义到湘南暴动,再到会师井冈山,打了无数的漂亮仗。在红四军中是仅次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第四号人物。

不过,王尔琢的陨落,为一颗新星的上升铺平了道路。

由于在诸多战斗中作战勇敢,指挥得力,并很有军事才能,林彪受到朱德军长的赏识。

在决定二十八团团长人选时,毛泽东、朱德考虑再三,认为只有林彪才能担此重任。红四军军委决定:任命林彪接受王尔琢的职务。林彪出任二十八团团长。

1929年1月,蒋介石决定对井冈山红军进行“会剿”,并命湖南军阀何键任总指挥,江西军阀王钧,金汉鼎任副总指挥,分5路进攻红军。

何键

为粉碎湘赣两省3万敌人的会剿,解决红军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决定由彭德怀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他和朱德、陈毅率领红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进军。

由于脱离原有根据地,加上又有敌重兵尾追和袭击,红军屡次陷入险境。

1月底,红四军占领大庾城后,毛泽东、朱德决定由红二十八团担任新城、赣州的警戒。到黄昏后,部队突遭敌人的袭击,两军随即发生激烈战斗。

一时间,战场上枪声大作,烟雾迷漫。

当时,毛泽东在观察地形。他估计敌人要来追,并作了安排。

由于林彪接到警戒任务后,既不及时查看地形,也未组织官兵修筑工事,致使二十八团准备不足,无力抵抗敌人的进攻。

林彪见情况不妙,当即下令部队后退。在撤退中,正好遇到毛泽东。林彪忙于撤退,从毛泽东身边匆匆擦过,毛泽东一把抓住林彪。命令他带领部队回去。

林彪无奈,只得上前去抵抗了一阵子。二十八团奋力还击,仍抵不住敌人的攻势。

在这紧急关头,为了保卫红四军领导人的安全。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红四军队伍顶着狂风大雨,以每日平均90里的速度前进。

新城一战,二十八团伤亡惨重,林彪得到的教训不浅。以后每次战斗中,他都表现得异常谨慎,在不看地形之前,不再轻举妄动。

每到一个地方,林彪第一件事就是察看地形,然后坐在地图前核实情况,研究作战方案。

2月1日晩,红四军来到乌县的吉潭,在一个名叫圳下的小村庄宿营。军部设在村庄中间的文昌祠。

圳下

林彪在新城吃了一亏后,显得特别小心,他亲自检查了官兵们修筑的工事,连夜都未睡觉,怕发生意外。

第二天早上,敌刘士毅部的追兵又到,刘士毅命令包围圳下,并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发起进攻。

林彪的二十八团表现特别英勇,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林彪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他见敌人像蝗虫涌来,心里十分着急。

前一仗林彪指挥失误,出了差错。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在撤退中负了重伤,他未派人照顾,何骑在马上,走迷了路,摔下来被马踩死。为此,他很内疚。

情况越来越不妙了。眼看防线就要崩溃,毛泽东带领特务营杀出重围,渡河上山,脱离了险境。

刘士毅部见红四军特务营哨所已撤,马上分头包抄下去,将队伍从中间插断。红军阵脚大乱,林彪见势不妙,马上开拔,带部队撤退。

敌人铺天盖地压了过来,红军急忙往山上撤退。林彪见了,命令在大路两面的山头上竖起红旗,撤退的队伍见到红推,才陆续集合在一起。

当晚,队伍在次山罗福嶂宿营。由于林彪开拔过早,据说朱德批评了他,并作了处分。

对于从井冈山下来这一段时间的行动,当时在前委任秘书的江华在回忆中说:“那真是兵败如山倒。”林彪经历这种兵败如山倒的情形已是第二次了。

这次已是红军团长的他,虽在指挥中有所失误,未掌握好后卫,但沿途能注意用号音,旗帜集合整理队伍,比起以前来,已是大进一步。


江华(右)


圳下脱险后,敌李文郴部和刘士毅部在后边紧追不舍。为了甩掉尾追之敌,红四军决定朝福建西部武平县前进,釆用打圈子战术,由闽西北上,再东进,向江西瑞金出发。

2月9日是阴历除夕,部队走到瑞金县黄柏坪,隘前一带。朱德见这一带地形有利,决定在此打个伏击,消灭刘士毅。

林彪接到命令后,也十分高兴。这段时间忙于奔命,林彪又打了几个败仗,心里很窝火,找到发泄地方后,这个年轻的团长,马上命令部队进入伏击阵地。

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进入大柏地的南麻子助夹击阵地后,下午3时,刘士毅部在红四军特务营,独立营边打边退的引诱下闯进了伏击圈。

敌团长肖致平不愧老奸巨滑,当他来到南麻子坳阵地后,见红四军突然消失在古木参天的树林中,部下的士兵想追出去,肖致平情知有诈,赶紧撤退。

林彪见敌人要溜,命令部队射击。慌乱的敌人来不及躲藏,被红军倒了一大片。

这时,对面山坡上三十一团的枪声也打响了。骄横的敌人遭到沉重打击,仍不甘失败,躲在树丛中,山石后面负隅顽抗。

当时红军弹药很缺乏,打了一阵后,眼看子弹即将告磬,朱德军长命令士兵吹起冲锋号。南麻子坳刹时杀声震天。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这一场恶战,真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战斗在夜幕降临时结束。

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四军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俘获敌团长肖致平以下800余人,并缴获了刘士毅准备犒赏部队过年的东西。

击破敌刘士毅部后,李文彬旅又尾随而来。朱德、毛泽东率红军于3月4日攻占广昌,9日,折回瑞金,10日开往闽西,才甩掉尾随的追兵,11日抵福建长汀四都镇。

镇守长汀的敌第二混成旅长郭凤鸣,系土匪出身,他认为红四军从井冈山上下来,经过这几个月征战,已成强驾之末,根本无法应战。

他听说朱、毛的人头很值几个大洋。于是主动向红军发起进攻。哪知红军却英勇无敌,杀得他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吃了一个大亏后,郭凤鸣慌忙缩回长汀城,红四军乘胜追击,敌人已成惊弓之鸟,风声鹤唳。红四军轻而易举拿下长汀城。

敌兵心胆俱裂,纷纷弃械投降。土匪头子郭凤鸣也被乱枪打死,我军歼敌2000余人,红军大获全胜。

1929年2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抵达瑞金,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会合。



历尽艰辛,几经曲折,两支队伍又走到一起,官兵们极为喜悦。1929年5月7日,红四军进入新泉。

在新泉住了10余天,又进入龙岩西北约30里的小池地区。红军在这里交了好运。

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失利后,与粤军第五军军长徐景唐联合攻蒋。

蒋介石见情况不妙,急令闽西军阀陈国辉和闽南军阀张贞率部开赴广东东江地区,与徐景唐作战。

陈国辉部大部南调,剩下一个孤旅守龙岩城。毛泽东、朱德见有机可乘,决定敲下这颗虚牙。

早在红四军打败郭凤鸣后,红军将士都要求乘势再攻打龙岩。朱德却说:“我军苦战数月,又人地生疏,不宜与敌人硬拼,只可智取。”

于是,红军每天派人四处放风,说红军要来攻打龙岩,叫陈国辉每日加意防守,却并不真攻。

一个多月,天天如此,陈国辉果然懈怠。再加上接到蒋委员长命令,他想红军只是诈吓他而已,不会当真来攻,于是自己亲自带兵去找徐景唐去了。

毛泽东、朱德仔细研究了陈国辉部的人数,布防,战斗力等情况,于是作出部署:一、三纵队攻击龙岩,二纵侧翼迂回,切断敌人退路。

为了打好这仗,毛泽东、朱德在小池北面的一个田坝里召开了班以上党员活动分子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亲自做了攻打龙岩城的动员报告。

次日拂晓,经过充分准备的红四军一、三纵队,直向龙岩西约10里的龙门前进。

龙门是陈国辉部的前沿阵地。打下龙岩,就意味着龙门城的大门已开。

陈国辉在15日前收到情况,得知红军有攻打龙门的迹向,于是在同徐景唐作战过程中抽出第一混成旅回去加强防务,他特别叮嘱龙门守兵要死守龙门。

陈国辉在龙门部署了一个营的兵力。龙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认为有一个营的兵力,就高枕无忧了。

可他却过低估计了红军的实力,不知道指挥这次战斗的是用兵如神的毛泽东、朱德二人。

林彪带领一纵队一路急行,天刚亮就赶到龙门口,这时龙门守军还在被窝里睡大觉。

敌人的一个哨兵睡眼惺松地起来解手,突然间看见百余公尺处有一群带着八角帽的士兵向哨所爬来。

他慌得撒腿就跑,吓得舌头僵硬,半天说不出话来。

林彪见目标暴露,命令埋伏在龙门口的战士发起冲锋,敌人的前沿阵地倾刻便被攻破。林彪率部队迅速抢占龙门。

这时,毛泽东、朱德又电令:一、三纵队继续向龙岩挺进,二纵队火速占领龙岩北山。

陈国辉部从未遇到如此强硬的对手,交火不到一小时,敌人死伤百余。城中守将自知不敌,率部弃城而逃,往漳州方向逃去了。

陈国辉得知老窝被端,大为恼火,蒋介石叫他打徐景唐的仗也不打了,带领部队气势汹汹杀回龙岩,这时红军已经离开县城。

陈国辉回到龙岩,抓丁拉夫,招兵买马,重振旗鼓,欲与红军大干一场。城内百姓叫苦不迭,无不遭殃。

同年七月,红四军前委见陈国辉气焰嚣张,决定再打陈国辉。



为了打好龙岩,毛泽东、朱德召集纵队司令以上的军政干部,召开了军事会议,并作了周密的研究。

大会采用了林彪的建议,决定逼虎归山,用出奇兵的办法消灭敌人。

第二天早上,各纵队按预定计划逼近龙岩城,并纷纷抢占城周围的各个山头,将敌人全部压到城内。

接着,红军又向城内敌人发起强大的攻势。敌军四门起火,急救不得,陈国辉在城中急得团团转。

突然,红军的一支100人敢死队爬上西城,全歼城楼守敌,打开城门。

红军势如潮涌,冲进城去,逐巷逐屋,追歼残敌,陈国辉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带着几个随从潜入地道脱逃。

敌军群龙无首,纷纷弃械投降。到下午2时,战斗结束,陈国辉部全军覆灭。

1930年6月,红四军在汀州进行第三次改编,根据中央的指示,赣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编为第一军团,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任政委。

一军团辖两个军,林彪任红四军军长,彭清泉(后罗荣桓)任政委,陈奇涵任参谋长,李涛任政治部主任。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以鲁涤平为前敌司令,分两路向中央苏区合击。

毛泽东、朱德指挥3万红军,依托诱敌深入战术,在龙冈全歼第18师,活捉师长张辉瓒,又向龙口猛攻,重创第50师,缴枪2000。

这一战,由于是朱毛亲自指挥红军一三军团合力打的围歼战,因此林彪表现不算突出,唯一亮点是红四军所部活捉了张辉瓒。

张辉瓒

1931年2月中旬,蒋介石派心腹爱将何应钦坐镇南昌,召集王金钰、朱绍良、蒋光鼎,孙连仲、韩德勤等筹划对红色苏区进行第二次大“围剿”。

何应钦吸取了张辉瓒失败的教训,命令各部队步步为营,处处筑碉堡。然后慢慢缩小包围圈,打算将红军扼杀在口袋中。

4月20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到东固、龙岗一带集结。

红军得了毛泽东的锦囊妙计后,集中了全部兵力,同敌人周旋,决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念书的何应钦,自以为才智过人,他见红军连日来没了行踪,觉得其中有诈,于是他按兵不动,等待战机。

毛泽东见“诱敌深入”不成,于是找第四军军长林彪来指挥部,对他耳几句,林彪领命而去。



这时,在南京进行摇控的蒋介石见何应钦毫无反应,于是致电给何应钦,叫他“火速进剿”。

5月8日,驻富田的敌八十二旅旅长王懋德派人送来抓获的红军排长一名,公秉藩非常高兴,亲自审问。“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我在红一军团第四军林彪手下当排长,因犯错误受了很重的处分,乘着哨兵疏忽逃出,从密林峭壁钻出来。只求发个路费,准我回家。”

“红一方面军主力现在何方?”

“你们步哨以外10里的地方,就是红一方面军主力。红~方面军准备多日,光是你们这个正面,就有七八个军”。

“朱德、毛泽东在什么地方?”

公秉藩

“他们和彭德怀、黄公略都在东固。”

公秉藩听了这话,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心里嘀咕道,张辉瓒的下场,现在轮到自己了。

可是他转念一想,这人也许是红一方面军派出的间谍,采用苦肉计侦察军情。

公秉藩马上镇定下来,走进电台室,向五路军参谋长、代总指挥齐向辰和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分别发报。

这时,毛泽东在电台室里,命无线电台台长窃听敌方情报。

5月11日,何应钦给公秉藩直接发来电令:“连日派出飞机侦察,均未见敌踪。仍盼鼓动所属,不顾一切,奋勇前进,如期攻下东固,树各战役之先声。”

毛泽东知道公秉藩贪生怕死,而且疑心甚重,所以命林彪设下诱敌之计,以便知道敌人的进攻计划。

当时,红军在宁都歼灭谭道源五十二师一个旅时,缴获一台15瓦特发报机,并俘获得两名技术人员,经动员参加了红军,因此,红军已具有窃听敌人电报的能力。

5月13日,黄昏时分,红军破获敌人电报,得悉敌人二十八、四十七师将离开富田进占东固.

其中公秉藩之二十八师由中洞靠拢东固,王金钰之四十七师沿观音崖,九寸岭向东固攻击前进。

毛泽东见诱敌成功,决定吃掉这两股敌人,于是亲手签发命令,然后传到各军军长手中。

彭德怀、黄公略、林彪、罗荣桓领命而去,作好战斗准备。

5月16日,一、三军团分3路向富田攻击前进。

林彪率军走右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处山路,正面阻击敌人。这一仗关键在于观音崖方面。

且说公秉藩命令紧急架设无线电台,向中洞北面八十三旅旅长柴乔松呼救。

敌柴乔松旅立即回电说:“我一六五团进至桥头冈附近,遭受红军伏击,激战甚烈,无法应援。”

原来,15日夜晚,朱德同红一方面军总部和警卫连战士指战员一起,从坳上沿通向中洞的大道西进时,突然同敌二十八师八十旅一六团一个营遭遇,双方打了起来。

朱德命令大家往山坡上散开,边打边退。天太黑了,敌人也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红军,还以为进了红军的埋伏圈,行动极为谨慎。

山谷里,枪声时而激烈,时而消失,朱德和警卫连一起同敌人战斗了近3小时,阻止了此股敌人向公秉藩部靠拢。

公秉藩于是又给富田以南八十二旅旅长王懋德发报呼救。

此时敌八十二旅王懋德部已被林彪指挥的红四军团团围住。

王懋德回电说:“红军从左右两翼绕到后方,我旅正在原地与敌激战,请示办法。”

公秉藩接电,心里已自凉了半截,只有向敌第五路军总指挥齐向辰求援了。

齐向辰接到公秉藩求援电报后,命四十七师代师长唐云山率师主力进至九寸岭,观音崖。

林彪率领红四军抢占了九寸岭、观音崖两处隘关,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御林军”四十七师展开激战,白刃相交,刺刀见里,战斗十分激烈和残酷。

观音崖上,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林彪,罗荣桓亲自到第一线指挥战斗。

这时,敌唐云山部又蜂拥而上,抢占观音崖。林彪命令特务连及警卫连一齐加入战斗,以攻对攻,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

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御林军”四十七师,碰上林彪这支“铁军”,咆哮一阵后,顿时威风扫地,趴在地上起不来了。林彪三拳打死了这只大虫。

与此同时,红一方面军各大战场均已结束。

公秉藩第二十八师陷入天罗地网,全军覆没。公秉藩乔装成士兵,混在俘虏群中,趁红军释放俘虏之机,赶紧逃脱,溜之大吉。

红一方面军首战告捷,立即按预定计划挥师东扫,由富田向水南追击。

何应钦做梦也未想到,自己精心筑起的防线,倾刻土崩瓦解。

红三军、红四军快速攻下白沙,中村等地,横扫700里,5战5捷,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20万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红四军不愧为天下第一军,歼灭公秉藩师一个旅,并击溃中央军一个师。林彪在战斗中展现了杰出了运动战指挥能力,深得毛泽东喜爱。

1933年春,蒋介石调集近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的“围剿”。2月4日,苏区中央局命令红一方面军先发制人,围攻南丰。

2月12日黄昏,红军炮轰南丰城,南丰城内外,炮声轰轰,杀声震天。

整个南丰城地动山摇,密集的枪弹和炮声,恰似疾风暴雨般倾盖下来。驻守南丰的毛炳文急忙向陈诚呼救。

陈诚见情况危急,当即派第一纵队罗卓英第十一师沿宜黄大道开进救援。并派第五十二、五十九师由五十二师师长李明指挥,沿乐安山路东进援助。

周恩来、朱德从情况得知陈诚发了援兵,中了红军佯攻南丰城,围城打援之计。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充分战斗准备。

按照总部的部署,红一方面军部队兵分左右两翼:

左翼为红一军团,红二军团和第二十一军,进到黄陂一线设伏,整个左翼部队由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

右翼为红五军团和第二十二军,负责狙击敌人和掩护左翼红军右侧。

林彪为了打好这仗,决定左翼采取平行路线,隐蔽迎敌,准备以伏击,侧击,兜击等手段,从左到右逐次消灭敌五十二师,五十九师。

2月下旬,适逢连日阴雨,白天山野昏暗,浓雾笼罩山头不见人影,入夜则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加之道路泥泞,又粘又滑,给部队进入设伏阵地带来了很多困难。

27日拂晓前,徐彦刚、罗瑞卿率七、九两个师和炮兵连在右,林彪、聂荣装率十、十一两个师在左,同时进入阵地。

与此同时,彭德怀遵照总部署,率红三军团在红一军团之后依次摆开。

各师、团、营到达伏击地后,迅速隐蔽在阴冷潮湿,丛山密林之中。

连日的阴雨,拖住了敌军的行军速度。敌人没想到。红军在宜黄、乐安到宁都一线上设下重兵。红军以逸待劳,敞开“口袋”让敌人进入。

林彪在这次战役中费尽心血。他亲自率红十一师把持在一道山沟里,山沟东口便是大路,相距仅1000余米。

他认为这一仗如果敌人要突围,必须要猛攻这里,于是,他亲自检查了十一师的阵地,并作了适当调整,要求他们加强西面火力。

27日清晨,四周群山幽静,山泉淙淙。上午九点钟,太阳升起,浓雾逐渐消散。不一会,雾散天晴,国民党军队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火力射程之内。

首先过来的是敌五十二师,敌师2个旅4个团毫无戒备地从指挥所前走过。

“打不打!”军团参谋长陈奇涵清示林彪。

林彪用望远镜看了看,冷静地说:“等辎重部队。”他判断,敌人大部队行动不可能没有辎重部队。

不出其所料,敌人辎重部队过来了。

陈奇涵急切地问道:“打吗?”

林彪诡秘地一笑,从容说道:“等后卫团。”

陈奇涵

不多一会儿,敌人的后卫团果然开了进来。

敌人后卫团刚进红一方面军的伏击圈,林彪掏出手枪,朝天就打。

“啪!啪!”几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山谷间的宁静。埋伏在各处的各师团得到信号,立即投入战斗。

顿时,狭长的山谷两侧,枪炮声响成一片。敌人的队伍就像蜿蜒10几里的一条大蛇,首尾不能相顾,很快被截成数段,然后数万红军将其团团围住,使其动弹不得。

经过3小时战斗,全歼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重伤被俘,没多久去世。

第五十九师隔山听到枪炮声,蠢笨似猪的陈时骥却以为第五十一师在搞实弹演习,于是继续前进,下午14时同红一方面军右翼交火。

28日清晨,红一方面右翼部队将敌五十九师四面包围。激战一日,到29日,结束战斗,全歼敌人4个团。

黄陂战役以胜利吿终,林彪异常兴奋。后来他回忆说,黄陂战役是他生平最得意之作。

林彪指挥的首次大兵团伏击战,的确战果辉煌,全歼敌五十二师,击毙师长李明,而且缴获了大量的枪炮,辎重。

陈遭此重挫,十分恼火,他做梦也没想到,区区黄埔军校第四届毕业生林彪,居然轻而易举吃掉了他的王牌师。

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陈诚将3个纵队缩编为两个纵队,以吴奇伟指挥3个师为后纵队,前后两纵队重迭行军,直趋广昌,打算和第2路军合围红一方面军。

陈诚新动向,又被红军电台窃听。针对敌军的布兵情况,朱德作了一一布署。

根据命令和部署,3月20日夜,红一方面军各部先后进入伏击位置。

21日拂晓,红一方面军发起了攻击。在草台岗方向,敌第十一师第六十三团团长宋瑞珂正率营、连长侦察地形,研究如何配置兵力。

突然,望哨报告:“红军大部队分路来攻”。

宋瑞珂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晨雾中的红军从西南方向像潮水般涌来,东北方高山顶上也出现了红军的身影.

他明白,草台岗已处于被红军大包围的态势。于是立即向师长肖乾报告。

宋瑞珂

肖乾也发现形势不妙,命令各团坚守草台岗环形阵地,企图做困兽之斗。

红一方面军以猛烈的冲击缩小合围圈,到中午,夺得若干高地。

敌第十一师是受蒋介石宠爱的嫡系王牌,军官驱使士兵作殊死顽抗,一个连到剩下十几个人时,仍在拼命抵抗。

战斗最激烈时,国民党派出飞机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落到前沿指挥所,“轰”的一声,正看地图的林彪被爆炸的气浪掀倒在地。警卫连的战士们迅速冲上前去,惊呼不止。

一个战士扑倒在林彪身上,倒在地上的林彪翻身坐起来,拍着战士的头说:“没事,起来吧!”

林彪被气浪掀翻,警卫战士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军团首长的安全。

这时,战场上传来消息,红一军团中,有3位师长负伤,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黄柏岭还未得手。红军不占领黄柏岭,就难以到达草台岗。

林彪转过身去对红九师长李聚奎说道:“从拂晓打到现在,还没拿下来,现在命令你们九师从正面出埋口突过去,不借一切代价,在2小时之内把它拿下来。”

林彪孤注一掷,把预备队也全用上去了。

李聚奎为难道:“敌人只要2挺机枪就可以把口子封住,我们攻不上去。”

“那怎么办?”林彪问。

李聚奎说:“我认为以1个团正面强攻,另2个团从址口左翼山梁攻上去。”

林彪听罢笑道:“你怎么不早说呢?”

李聚奎

李聚奎领命而去,很快拿下黄柏岭,向草台岗冲去。霎那间,红军三路大军向草台岗铺天盖地冲杀过来。敌人顿时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经黄陂、草台岗两战,陈诚赖以起家的18军3个师全军覆没,战后只收容了三千溃兵。陈诚在抚州听此消息后,气得吐血,急令残部向宜黄撤退。

第四次反围剿大获全胜,林彪也因此被誉为红军中的“常胜将军”、“伏击战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南丰   井冈山   纵队   团长   早年   红军   低级   龙门   军团   神仙   部队   敌人   命令   水平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