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4人牺牲18人失踪,他们去了哪里?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后,我军被迫开启战略转移。后称为“长征”,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党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这次尤为重要的转移,为红军保留了有生力量,最终红军建立起延安革命根据地,并且在我国北方积极抗日。在长征时期生死攸关的飞夺泸定桥一战中,有22位战士组成了夺桥小队,并且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在胜利后他们都去了何处呢?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 红军被迫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我军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战术,导致大部队在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军部队进行“堡垒”对抗时,损失惨重。

湘江之战示意图

“堡垒战术”是蒋介石总结之前几次反“围剿”战争得到的结论,这种战术也确实能很好地制约红军的游击战术。只不过当时负责指挥我军的,是对中国实际战场不太了解的李德。他以苏联红军曾经的革命胜利为依据,认为我军完全可以与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进行“堡垒对堡垒”。然后这样做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在这之后我军节节败退,失去了大量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遗址

湘江一战后红军更是由8.3万人锐减到3万人。面对这种局面,中央决定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剩余的红军已经不足以防守,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势在必行。于是红军分成多股部队开始长征。

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上,我党研究后决定取消博古和李德的领导指挥权,由毛主席重新开始领导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四渡赤水,蒋介石的军队还没搞清情况红军就已经扬长而去。之后大部队更是巧渡金沙江,蒋介石想要堵住红军,只能封锁大渡河。

当时红军行至大渡河后,计划本是划船渡河。但在仅有四艘小船的情况下,中央也陷入了两难之中。当时毛主席算了一下红军的人数,若是真用这几艘小船渡河的话。后面就算再有一倍的红军将士也拖不住蒋介石的步伐,以这个渡河速度,蒋介石的军队就算从后方开始爬都能追到大渡河边。眼看身后的追兵将至,党中央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飞夺泸定桥。

大渡河天险,河宽水急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8日,红四军团接到命令要在明天夺取泸定桥,可是此时的红四军团远在240里之外。山路崎岖还下着小雨,行军速度本就缓慢。但革命就是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甚至不敢想的事。

只有铁索的大渡桥

此次飞夺泸定桥计划也是实属无奈,纯粹是被逼出来的计划。但红军长征走到今天哪一步不是被逼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到后面的翻雪山过草地,强攻天险腊子口。红军长征的每一步都是被逼的,但中国红军就是一支善于创造奇迹的队伍。

红军“飞夺泸定桥”

收到命令的红四军团顶着雨昼夜奔袭了240里山路,出现在泸定桥的西岸。但当时泸定桥已经被敌军拆掉了桥板,只剩下光秃秃的铁索在湍急的河面上晃荡,对岸还有架着机枪和大炮的敌人。

之后红四军团的战士们进行了战斗动员,组织好传奇的“夺桥突击队”。由指挥员王海云和连长廖大珠带领夺桥。

当日下午四点,22名夺桥的战士们冲到光秃秃的铁索上,他们背着枪一边铺着木板一边前进。八十多米的泸定桥此时就像八十公里一样寸步难行,眼看着突击队的将士们不怕炮火不畏牺牲。对岸的守军赶忙下令防火烧桥,但这也没能阻挡住夺桥战士们的热情。革命之火可比他们放起的大火更加猛烈。

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终于战士们冲过东桥头,打响了属于我们的反扑之战。在这之后泸定城被我军占领,此时渡桥也大获成功,夺桥突击队的战士们有4名当场牺牲。这次战斗也被评价为“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本该伤亡惨重的天险泸定桥却被红军如此轻松的渡过,这离不开夺桥突击队英雄们的奋战。正所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功绩也被世代传唱,并且写进了教科书中。那么夺桥小队的战士们后来情况如何呢?

泸定桥战斗英雄的下落

其实这些英雄在战役结束之后,就各自归队了,长征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也没有能力给这些战士进行表彰和庆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名字也逐渐被淡忘。直到四十年后人们都只知道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就是连长廖大珠和指挥员王海云。但此时一位在泸定工作的基层干部王永模却对他们的事迹产生了兴趣。

飞夺泸定桥已确定的战斗英雄

王永模通过查询资料和多方走访终于找到一位战士的资料,在江西南昌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王永模发现了刘梓华的照片,下面赫然写着“刘梓华同志是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之一。”通过求证王永模确定了这位英雄的身份。但这位英雄在1951年就去世了。

之后王永模还找到了在腊子口一战立下奇功的小战士“云贵川”,腊子口天险可一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这位云贵川却用一根竹竿绕到了敌人头顶,并且带着队友在头顶向敌人投手雷。国民党军队哪见过这种架势,只好纷纷离开阵地逃走。队伍也成功攻下了腊子口,腊子口天险一过红军全线盘活。此战后云贵川就杳无音讯,一般都认为他牺牲在了腊子口。但此时的他年仅17岁。

天险腊子口

飞夺泸定桥战役同样也有云贵川的一份功劳,他也是22人夺桥小队中的一员,杨成武将军曾回忆到那个小战士只有十六七岁,夺桥战斗中他和廖大珠一起冲锋。

之后王永模又找到了在战斗中牺牲并且掉入大渡河中的烈士,他们的名字分别叫王洪山、魏小三、李富仁和刘大贵。并且之后又通过调查得知了刘金山、李友林、赵长发、杨田铭的名字。

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的22根纪念柱

杨田铭的名字是女儿杨党燕提供的,杨田铭也曾经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回忆大渡河一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王永模找到了赵长发的名字。

至此飞夺泸定桥的22位战士中已经有12位身份被确定,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10位也会被找到。红四方面军多出身鄂豫皖地区,这10位战士可能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些地区。这可能也是日后寻找他们家人的一个方向。

毛主席在翻过六盘山后作《清平乐·六盘山》,回忆起了长征遭受的苦难,并且对未来发起了展望。走到此地已经“屈指行程二万”,并且展望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但最终我们还是赶走了蒋介石这条“苍龙”,完成了全国的解放。

如今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的22根空白柱子上已经有五个柱子刻上了姓名,随着政府的查证和核实也将会有更多名字刻在上面。我们也不会忘记这22位战士们所付出的一切。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这群战士们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泸定桥   大渡河   红军   战士   子口   天险   铁索   我军   蒋介石   牺牲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