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第一书记走向对立:革命先驱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后做了什么

“陈独秀那批人是我们这辈人的老师。”这是毛主席评价陈独秀的话。

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五四时期青年运动的启蒙家,也是中国早期马列主义的宣传者,更是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陈独秀

拥有这些头衔的陈独秀自然对中国的民主和科学起到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可是当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之后,他渐渐走向了党内的对立面。在八七会议上,他的总书记职务被撤销,再后来他被开除党籍。

从风光的第一书记到晚年落魄的无党派人士,陈独秀一生的经历可谓是令人唏嘘。尽管他晚景凄凉,誓死不肯接受中共的接纳,可是他这一生仍然像一颗星星一般闪耀在革命党人追求马列主义的上空。连毛主席都认为陈独秀是他们这群人的老师,也就是说,陈独秀的功绩是无可替代的。

但是陈独秀后期的转变也是令大家没有想到的。大革命可以算作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在大革命之后,陈独秀又做了些什么呢?

陈独秀

一、 曾经党内的红色元老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发起人,陈独秀和那些年代的革命志士一样,都站在历史的潮头发动了五四运动

他不光是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而且带领着分散的党派一步步走向完整。

尽管他出生在一个清朝没落的官宦世家,但陈独秀从小的思想却非常独立,后来,他为了寻求新的解放思想便去了日本留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世界的文化。甚至他竟然在日本留学期间剪掉了自己头上长长的辫子,这一举动也让许多同学心里的辫子也逐渐落地。

在陈独秀回国之后,他积极地参与了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的各种运动中。但数次的革命果实都没有得到,于是陈独秀心灰意冷,再次去往了日本,希望找到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袁世凯

当他再回来的时候,陈独秀的头脑之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他和李大钊两个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新文化,鼓励师生游行,中国人的思想由此全面的空前解放。

当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之后,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是陈独秀重要的人生节点。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经过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一大正式召开。那时候的党力量还非常薄弱,因此国际共产国际便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新青年》

对于这个问题,陈独秀激烈地表示反对,可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看来只是一个支部或是一个分支。所以不管陈独秀如何反对,最终我党还是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开展了第一次和国民党之间的党内合作。

当北伐革命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国内波云诡谲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当革命胜利的果实还未采摘到手,蒋介石就卑鄙的背叛了革命,将枪口调转朝向了我党内同志。

1927年是昏暗的一年,共产党人在国内遭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肆意屠杀,大量的革命人士命丧于这一年。而陈独秀作为中共的主要领导人痛心疾首,他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又该怎么继续。

蒋介石

要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反对共产国际的种种干预,甚至反对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进行密切的合作。如今自己的革命同志惨遭屠杀,而他身上也没有各种武装可以使用,这就导致他的思想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路线。

二、 走向对立的第一书记

在大革命失败之后,陈独秀表现出了作为领导人的种种不成熟和幼稚。他的打算是先假装听从国民党的领导,把枪全部交出去,然后暗地里壮大自己的势力,静静地蛰伏等待时机。他的意思是,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和国民党争夺谈判的话语权来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他这一路线遭到了许多党内同志的反对,尤其是毛主席的“要是把枪交出去,我们就任人鱼肉了。”

终究是陈独秀的思想有些过于软弱,以至于他在革命遭受挫折,并且自己的地位被质疑时离开了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位,他退回了自己的书斋。

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纯粹的中国革命党人,直到1929年,陈独秀看到了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他开始觉得此人和自己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也开始接受托派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的路线。

托洛茨基

用大白话解释“托派”的意思就是,主张跳过民主革命而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所以陈独秀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时期,而无产阶级正处于一个休憩的状态,只需用合法的手段争取选票即可。他的思想最致命的一点那就是反对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力量夺取果实

由此可见,那时陈独秀内心已经被托派深深的影响,而且他对于革命形势模糊看法也是非常不正确的。

陈独秀与李大钊的雕像

他躲在自己的书房里,向新的中共中央写了一封又一封陈述自己理由的信件。但是这些信件并未被我党理会,直到他的第三封信。

那封信直指党的路线是错误的,而且其中还借用了很多托派的理论,指出了一些中共六大不正确的路线方针。这些信成了他做出转变的重要工具。从此,新的中共中央和陈独秀之间的争论从路线之争最后激化为互相指责和扣帽子,此时的他已经彻底地站在了党的对立面。

自从站在对立面的时候,陈独秀就开始进行各种活动,他不断在党内积极宣传自己思想,而且还和外地来的党员宣传托派。

陈独秀

1929年10月,中共中央会议要求陈独秀立即停止这些不正确的活动,并且要求他做出批评与自我批评,而这个十分扎眼的警告却遭到了陈独秀的忽视,甚至他还给党中央写信,借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可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并不能够完全做主,共产国际对在党内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在11月,共产国际给予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指示,那就是取消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的一切职务,并将其开除党籍。

和别人不同的是,陈独秀即使被开除党籍之后仍然在公开活动。甚至在12月的时候他还振臂高呼:“我不怕我被开除党的范围,即使是牺牲一切,也要拯救中国革命。”

图源网络

后来,陈独秀又积极的促成中国托派组织的统一,他们这群人明确的拥护托派而反对斯大林,这就意味着和我党彻彻底底的划分了阵营。但不到一个月之后,他所谓的托派组织又分崩离析,之后的他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

即使在监狱里,陈独秀仍然在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且激烈抨击中共中央的思想路线都是错误的。

在监狱里的时候,蒋介石知道他在国内的影响力,便数次派人来用金钱贿赂他。蒋介石的这些举动不仅遭到了陈独秀的明确拒绝,而且陈独秀还讥讽他为“反叛革命的第一人”

蒋介石

由此可见,虽然陈独秀的思想方针出现了和中共中央较大的分歧,但是他革命党人的身份却从未丢弃,事实上他也是如此做的。

三、 意志坚定的党外人士

当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发起的时候,中共中央要求国民党释放所有爱国的政治犯罪人员,陈独秀也被破例释放。

在他出狱之后,生活窘迫的他来到了川陕地区落脚。当时国内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蒋介石却依然摆弄着政治的大手。

蒋介石

他知道陈独秀此时孑然一身,中共那边也断不可能接受他,所以他便多次派人向陈独秀示好,邀请他出山在国民党做官,但没想到的是,陈独秀将国民党来拜访之人全部轰出家门。

随着生活水平下降,陈独秀的身体也越发地坏了起来,当毛主席和周恩来知道陈独秀的窘境之后,周总理亲自从延安赶往重庆看望陈独秀,并且还要求他一起去延安共图大事。可陈独秀却固执地认为中共中央依然在排斥自己,自己回去也没有话语权,所以他拒绝了党中央的好意。

周总理

那时的他非常潦倒,生活也十分穷困,他的革命友人李大钊被国民党反动派联合绞杀,他的两个儿子也陨落在革命的战场当中,昔日和他并肩作战的同伴们也都离开他,那时的陈独秀已经是孤苦无依,再无盼望。

李大钊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陈独秀患上了高血压,他每日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时还在担忧着中国革命的路线和状况。

可他不知道的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已经换了一番天地,从前党中央被共产国际干预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若是可以,便能够回到党中央进行一番作为,只是他再次错误的估计就形势,以至于自己晚景凄凉,穷困潦倒。

几年之后,陈独秀因为饱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幸去世。在他死后,毛主席还积极地关切过他的家人,要知道,陈家满门忠烈。

晚年陈独秀

时至今日,陈独秀在大众的眼里仍然是一位纯粹的革命党人,尽管他曾经一度站在党中央的对立面,但是他从未做过损害共产党的任何事情。甚至在国民党邀请他之际,还大骂国民党是反革命的头头

陈独秀这一生一共进了五次监狱,每一次都是因为自己冲在为党出谋划策的最前线而被捕入狱的,究其一生,他是一个信仰坚定,党性坚定的党员。

之所以他在大革命之后有那样的表现,也只是因为他的能力的确是不足的。何况当时的中国处在蒙昧之中,马克思主义尽管在中国渐渐受到欢迎,可是每一个革命志士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的。

陈独秀从来没有脱离过自己革命党人的身份,即使是被开除了党籍,他仍然是以一个革命人的身份在谋求民族的复兴。

陈独秀

的确,陈独秀对于大革命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但他却不是一个直接导火索,当时指导中国革命的是共产国际,而国内的主要激进人士也是在黑暗之中探求路线,所以在种种消极的因素撮合之下,大革命的失败既是客观条件所限,也是党的能力不足所限。把大革命的全部失败全部强加给陈独秀身上恐怕是错误的,也是在有意抹杀陈独秀的功绩。

所以按照客观情况来讲,共产国际以及驻华代表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应负有严重的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陈独秀自己的问题也不可谓不严重,可是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他当时的年龄要比毛主席,邓中夏和小平同志他们大了二十多岁,一个中年人带领导一帮青年人进行革命,意见分歧自然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一个中年人的思想很容易偏于保守。

图源网络

而且他和毛主席最大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从小接受的是文人的教育,所以他一直是在书本上探求革命的理论和方向。但毛主席不一样,他是从土地里生长的孩子,对于中国的实际和实践有着深切的认知。

因此,陈独秀向往的是那种沙龙式的写文章、做演讲、喝喝茶之类的革命。这就与当时的中国实际相悖,毛主席曾经有一句话这样评价:“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就足以说明两个人之间的区别。

毛主席

综合来说,陈独秀有着命运多舛且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奋斗了将近30年的春秋。这比他的前辈和同事都奉献了更多的数不清的经历和心血。

哪怕是在生命最后的15年里,他仍然在坚持用自己干枯的双脚趔趄前行,哪怕步履蹒跚,哪怕沾满泥泞,哪怕摔跟头,可是他从未做过叛徒,从未做过汉奸,也从未做出一点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的事情来。

陈独秀

因此,毛主席的评价非常公正。陈独秀的确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黑暗中摸索着民族向前发展的道路。这种精神是大无畏的,是坚定的,是忠贞的,哪怕是思想上和路线出现了错误,这也不影响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党员的这一事实,而许多人看待陈独秀,不过是把自己放在了上帝视角,以现在的高度来审判过去人的做法。

若是位置调换,今人或许未必会比他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托派   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   党籍   党内   大革命   先驱   蒋介石   国民党   对立   中国   走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