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进与南进的抉择

在1930年代,欧美一直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1933年取得了德国的执政权,美国及欧洲多国却因陷入严峻的经济危机,而无力应对正在崛起的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在1935年重建军备及在1936年派兵进入莱茵非武装区,英法等国都采取绥靖主义,没有加以干预,使德国军事实力膨胀、同时对意大利在东非的军事行动的不干涉也令意大利和德国越来越亲近。

与此同时,在1922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于1936年失效,日本决定摆脱各项限武条约的制肘,全心扩充军力准备以排除英美等国在亚洲的势力,而随着美日关系在1930年代后期日益紧张,日本军方认为两国必有一战,日本海军开始加速建造及改造航空母舰,并准备与美国开战。

日本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持续消耗大量物资。为了打破僵局与获取战略资源,日军高层因不同战略主张而分为两个派系:一派主张向位于满洲国北部的西伯利亚扩张,另一派则主张南下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由于日本曾于日俄战争中取胜,又支配了满州国,可作为北进的立足点,因而最初北进派的声势较大。直至1939年5月,日本与苏联爆发了诺门罕战役,日军在诺门罕被苏联军队痛击,这次惨败令日军体会到苏联红军的实力已超越了日本陆军,使得北进政策就此打住。1941年4月13日,日本与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日本支配的满洲国,日本则承认苏联扶持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并且互不侵犯。日本签此条约之目的是为了拉拢苏联,避免与苏联再度发生军事冲突,以便全力筹备在东南亚向英美等国开战。而苏联签署此条约除了可换取日本承认外蒙独立外,更可减低日本策应纳粹德国在远东发起攻势的意欲,避免陷入德国与日本的夹击。

1939年诺门罕战役,日本不敢再染指苏联远东,选择偷袭美国珍珠港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开始。在战争初期,苏联各战线全面崩溃,莫斯科被德军包围,苏联面临亡国之威胁。此时日本北进派曾经要求在满洲增派几个师,关东军则进行大规模军演。当时德国亦催促日本攻打苏联,使苏联腹背受敌。而日本则可借此取得西伯利亚的控制权,但日本对于撕毁《中立条约》,并与苏联开战仍有所顾虑。与此同时,英美两国对日本实施渐趋严厉的战略资源禁运及经济制裁,大有可能使日本经济陷入瘫痪,这使日本作出抉择。日本军方决定趁苏德战争爆发,在西欧国家已无暇他顾的情况下,乘机掠夺东南亚的战略资源,北进派的入侵西伯利亚计划则被搁置。至此,日本确立了进军东南亚的南进战略。

条约的签订可为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日本是确立以英美为主要敌人的南进路线,苏联解除东面的后顾之忧

南进政策的目标指向印度支那半岛、泰国、马来亚和印尼,这些地方有石油、橡胶、锡、镍、铝矿砂和米,开采设备也极为完整。同时军方也认为可借由反殖民宣传,令东南亚人民与日本合作。

为了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日本认为势必要切断重庆国民政府的外国资源。日本声称中国军队借由中南半岛取得外国军需物资,同时趁法国被德军打败后以武力令德国的傀儡维希法国政府让步。1940年9月,日军侵略越南北部(北越,当时法国殖民地);大约与此同时,德意日三国同盟(轴心国)结成,和德国关系更加密切,并且令中德合作告终,使中国不能再使用矿砂换取德国提供军备。

东南亚

1941年4月,日本试图改善美日关系换取美国撤销制裁,派遣外交官前往华盛顿特区谈判,不过日军的侵略行动并未停止。日军则于7月进驻越南南部,在西贡(今胡志明市)之周围开始建设航空基地、海军基地与陆军之运输基地。日军威胁英属马来亚及荷属印尼。这些行动激怒当时已经在战火中的英国以及战败流亡的荷兰政府(此时依然控制着印尼殖民地的石油资源)。

日本刚一入侵东南亚,美国就停止对日本之钢铁和废铁之输出,接着禁运石油;英国与荷兰同样也强化对日之经济封锁;日本军部感到危机,向国民宣传要粉碎“ABCD包围圈”(指America Britain China Dutch,即美国、英国、中国、荷兰),惟有通过战争手段。日本染指东南亚及意图扩大战争的举动,使美国决定采取行动压制日本,开始对日本实施各种禁运,英国其后跟进并与荷兰属印尼及中华民国组建“ABCD包围网”。

1940年9月,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钢铁和废铁,7月又限制向日本输出石油制品;英国与荷兰也配合强化对日本的经济封锁。日本政府虽然承受国内外的压力,惟未敢贸然向美国开战。

然而日本军方包括东条英机等将领却鼓吹美日必有一战,美国则继续提升制裁措施,于7月25日冻结日本在美资产,8月1日宣布对“所有侵略国”实施石油禁运,英国与荷兰同时跟进,等同断绝日本的石油进口。对于石油、钢铁及工具母机有70%从美国进口的日本来说,美国连串的禁运政策对日本的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美国提出日本要从中国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军的谈判条件,日本政府和军方都不能接受。

1941年10月,反对对美开战的首相近卫文麿下台,主张对英美开战的东条英机接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本政府及军方落实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名义发动大东亚战争,向英美荷等欧美国家同时开战,并开始制定南方作战的战术细节,务求尽速攻占整个东南亚以夺取该区的资源,使日本可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资源体系,并持续对中国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日本   苏联   荷兰   东南亚   德国   英国   美国   军方   日军   条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