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为袁世凯称帝奔走效力,世人唾骂,周总理:我是他入党介绍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一位奇特的政治人物,先后投身不同的政治派别,充满着传奇色彩。

袁世凯身边的白面书生

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王闿运可谓是杨度的伯乐,视杨度为不世之英才。他不仅把自己创悟的所谓“帝王之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度,还教他许多政治权谋。

王闿运曾经郑重地告诫杨度:

“皙子,以你之才,日后是大有可为的,要好自为之!”

杨度在日本留学时,一直关注着清廷的政治动向。日本学者嘉纳治五郎极度推崇袁世凯,在演讲时,多次提到袁世凯。于是,“袁世凯”这个名字给杨度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袁世凯随着地位的上升,也开始笼络有才华的人,他注意到了杨度和其君主立宪的言论。

杨度

当袁世凯成立天津府自治研究所时,聘请杨度为该所顾问。

1908年4月,在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名推荐下,杨度被任命为宪政编查馆的提调,四品京堂的官衔。后来,慈禧太后又任命杨度为讲师,在颐和园给皇亲贵族讲立宪精义。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清廷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故。袁世凯也被贬回了老家。当袁世凯携带家人离京时,亲朋旧友中,只有杨度和严修两人给他送行。

虽然袁世凯离开京城,但一直进行着各种政治活动。杨度一直与袁世凯书信不断,出谋划策,力求东山再起。

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些人劝袁世凯复出,而杨度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让袁世凯采取稳健策略,再看看局势的发展来作决断。

袁世凯接受了杨度的建议。同时,杨度指使北洋集团大造声势,“非袁不能撑持局面”。

清政府无奈之下,再次请袁世凯出山,奉命组织内阁。杨度也在新内阁的名单中,出任学部副大臣,连升四级。

杨度为袁世凯办的最有影响的一件事,就是秘密参与南北议和谈判,极力促成南北统一。

1911年12月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大臣,全权负责对南方和谈。袁世凯考虑到杨度与孙中山、黄兴的关系,委派就唐绍仪为谈判全权总代表。

但唐绍义与南方的和谈,并没有取得让袁世凯满意的结果,南方各省反而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这让袁世凯极为恼火,中止了唐绍仪议和代表团的任务,让杨度务必利用其特殊身份,疏通南北关系。

袁世凯

杨度很快就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要改变结果已经不可能,只能说服孙中山先生公开表示做总统只是暂时的。

杨度以袁世凯私人代表的身份,秘晤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表示,只要袁世凯能够逼迫清帝退位,就辞去临时大总统。

杨度在上海游说革命党人的成功,帮助袁世凯登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心高气傲的杨度自认为新政府内阁总理一职非他莫属。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度连一个总长的位置都没得到。

杨度对此非常窝火,默默地离开北京,去了青岛休养。

1915年4月,杨度撰写了《君宪救国论》,阐述了“非立宪不足以救国,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的观点。

当时袁世凯已经有了称帝的想法,这篇文章正和他的心思。

在袁世凯指挥下,杨度就邀请了孙毓筠、胡瑛、刘师培、严复、李燮(加上杨度,时称“筹安会六君子”)等人,接连发表文章,讨论国体推行帝制。

杨度等人为袁世凯复辟大造舆论,复辟之事已箭在弦上。杨度等人还亲自起草了推戴书,可是袁世凯没有立即接受,显然是要“谦虚”一下。当杨度二次起草推戴书后,袁世凯接受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死去。

袁世凯出丧时,杨度还作挽联挂于灵棚: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袁世凯死后,就开始追究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了。在大总统黎元洪颁发的《惩办帝制祸首令》中,杨度身列榜首。

帝制失败,人情冷暖,师友凋零,这一切对杨度都是沉重的打击。

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了,杨度有段时间心灰意冷,转向佛学,一心向佛。

杨度

营救李大钊

1922年9月,杨度来到了上海,见到了孙中山先生,表示愿意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然而,杨度的名声太大,一个主张君主立宪的人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内其他人会怎么看?

孙中山先生希望杨度发表一个声明,给大家一个解释,然后再加入国民党。

性格高傲的杨度没有写,就没有加入国民党,但杨度跟随孙中山先生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为国民党工作。

在上海莫孙中山先生的寓所,杨度第一次结识了李大钊。实际上,以前杨度阅读过李大钊的许多文章,内心对李大钊有着敬慕之情。

李大钊

同年秋,杨度在北京再次遇到李大钊。李大钊曾经这样告诉杨度:

“海上的雾越浓,越需要灯塔指引。你望见那光,就不会迷航了。”

经过多次交谈,杨度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表示愿意为共产党朋友多做有益的事情。

杨度利用自己与段祺瑞政府重要人物的关系,了解一些内幕消息,及时告诉李大钊。

1927年4月的某一天,杨度参加熊希龄女儿的婚礼。无意中从老朋友汪大燮(北洋政府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那里得到一个绝密消息,张作霖要抓捕身在苏联大使馆的共产党员。

杨度出了一身冷汗,推脱家里有事,中途就走了。回到家里,杨度让儿子杨公庶立刻去拜访了章士钊,让章士钊转告李大钊有危险。

得到消息后,有人不相信张作霖敢来这里抓人,除了几位同志转到别处外,李大钊等人并没有离开。

4月6日,张作霖派人包围了苏联大使馆,抓捕了李大钊在内的36人,关押在京师警察厅看守所。

杨度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前去面见了张作霖,郑重提出应将李大钊等人移交地方法院审理,希望能够争取营救李大钊的时间。

杨度还卖掉了北京的房子,筹集到了4500块大洋,用来营救李大钊出狱。杨度还联系了许多社会名流一起参与营救一事。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余名革命同志被张作霖施以绞刑杀害。

李大钊的牺牲,令杨度万分悲痛,让他认清了北洋军阀的反动本性,也让他被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后来,杨度又卖掉了青岛的房产和家里值钱的首饰,用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

周总理的嘱托

1928年,杨度来到上海,以卖字和给人撰写碑文为生。杨度文才出众,慕名前来求字者络绎不绝,酬金也比较丰厚。

杨度除了日常开销外,把钱都捐给了上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革命互济会”。这两个机构,分别是由鲁迅和郭沫若发起建立的。

杨度的义举也被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所看重。中共党员王绍先与杨度是老乡,经常一起聊天,王绍先还经常带一些进步书刊带给杨度。

1929年,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陈赓在王绍先的陪同下,来到杨度的家里,希望他能为中国共产党做些工作。杨度当即表示同意,愿意为共产党贡献情报。

杨度

此时的杨度,已经是杜月笙的私人顾问,与上海社会各界人士交往非常广泛。在和他们随意交谈之中,就收集了来自国民党高官的绝密情报。杨度再通过秘密渠道,转交给单线联络人潘汉年。

1929年秋,经过时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周恩来的批准,杨度加入中国共产党。

正值白色恐怖猖獗之时,杨度把老母亲送回长沙,作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准备。

杨度的住所是杜月笙的私有房产,国民党特务不敢进来搜查,成了共产党人的紧急避难所。

曾将流落街头的毛岸英、毛岸青加以收留的中央特科成员董健吾,身份暴露后,为了躲避敌人抓捕,就曾在杨度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才转移出去。

1931年,潘汉年的工作发生变动,由夏衍负责与杨度单线联系。杨度多次写了国民党内部情况,装在大信封里,由夏衍转交给组织。

起初,夏衍只知道与自己联系的人是位秘密党员,但不知道他是杨度。当杨度告诉夏衍,自己是“杨皙子”后,夏衍大吃一惊。曾经的帝制祸首,居然是秘密党员。

1931年9月17日,杨度因病不治在上海逝世。

杨度在其人生最后两年,为党的事业忠诚奋斗,但他的地下秘密活动属于特别机密,只有很少几位中共领导人知情。

1975年冬,身居病房的周总理,仍然还想着杨度的党籍问题。周总理把秘书叫到身边,让其转告有关方面负责人:

“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我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请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 ‘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 事写上。”

1978年,夏衍、李一氓等遵从周恩来的嘱告,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纪念文章,将杨度晚年入党及为党作出的独特贡献,公之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北洋   周恩来   君主立宪   大总统   帝制   介绍人   国民党   上海   效力   共产党   世人   秘密   政治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