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去世后,邓小平为何没有给他开追悼会?

许世友是我军当中当之无愧的猛将,他曾在少林寺习过武,性格耿直且无所畏惧,在抗战时期立下过太多功劳,深得毛主席的赏识与信任,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就答应过许世友一个特别的要求。

1985年,许世友病逝,按理来说,他这种级别的将领应该专门举办追悼会,然后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可是邓小平不仅没有给许世友开追悼会,还没有让其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是为何呢?


一代猛将的柔情面

关于许世友在战场上以及革命过程中的英勇表现,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多次提及,今天就不做赘述了,今天我打算通过一个细节来展现一下许世友将军的另一面,通过这一细节,我们将会更加深刻地了解许世友本人。

许世友在抗战时期,曾先后七次参与敢死队,并且有五次都是敢死队队长,他曾经在少林寺习过武,有着高强的武艺,他的武艺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单纯从许世友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无疑是一员猛将,无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这是我们对许世友将军最直观的印象,不过在硬汉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有着柔情的一面,这一面来自于许世友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对家人的爱,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结合许世友的生平事迹详细讲一讲。

许世友出生于大别山地区,出身贫寒,从小就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年仅6岁之际,他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只剩下许世友和母亲相依为命,在许世友的生命中,父亲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可是母亲的印象则十分深刻。

父亲去世之后,许世友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更加困难了,幸亏许世友从小身强体壮,周围的小伙伴们都不敢欺负许世友,也就是因为许世友身强体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许世友被路过的江湖拳师看中,收其为弟子,开始教他武术。

练了几年武术之后,拳师发现许世友很有天赋,就介绍他到嵩山少林寺继续深造,许世友在嵩山少林寺深造了八年,练得一身不错的武艺,可就在少林寺打算留下许世友继续深造之际,许世友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打算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返回家乡保护自己母亲和家人。

回到家中之后,许世友一直对母亲十分孝顺,不允许任何人欺负自己的家人,不仅如此,一旦看到村子里的弱势群体被他人欺负之际,许世友就会挺身而出,因此惹来不少麻烦。

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许世友也需要寻求一条为人民谋福利的道路,不久后他参加了黄麻起义,加入到红军队伍中,从此走上革命之路。成为红军之后,许世友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麻烦,只能跟着队伍离开家乡,继续探索革命之路去了。

随着国民党对红军的针对,许世友的母亲以及妻子也受到牵连,遭受了很多苦难,远在他乡的许世友听到这些事情后,愧疚不已,他一直想要找机会好好孝顺母亲,好好报答养育之恩,可是因为革命道路的艰辛,许世友一直也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

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身居要职,工作十分繁忙,更是没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以及妻子,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悄然流逝,许世友内心的愧疚与日俱增,一个在战场上驰骋多年的将军,难免在夜里思念母亲以及亲人。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逐渐稳定下来,许世友立即安排儿子回大别山将母亲接到身边,见到母亲后,许世友只是喊了一声“娘”,随即跪在地上一直不起,在场的战士们都被许世友的这种孝顺之情而感动。

母亲去到许世友身边后,许世友每天都为母亲做饭、端水洗脸、洗脚,对母亲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母亲多次劝诫许世友要注意自己的将军身份,可许世友却总说将军也是要孝顺父母的,战士们看到许世友对母亲的孝顺,都感动不已。


可惜的是,母亲在老家生活习惯了,偶尔离开家乡,实在还是适应不了,因此在母亲多次提出要返回老家的要求后,许世友不得已只能安排儿子许光辞掉工作跟随母亲返回老家,专门负责照顾母亲。

有了儿子在家乡照顾母亲后,许世友总算是放心了一些,本身当时国家形势已经稳定下来,许世友只要工作不忙的时候,还是有机会回家看一看母亲的,可谁也没有想到,1950年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许世友又开始忙起来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

更加悲哀的是,就连母亲去世的时候,许世友也因为军务在身,无法回去送一送母亲,只能在他乡朝着故乡的方向跪拜一番,此事让许世友一直耿耿于怀,一个特殊的想法逐渐出现在许世友脑海之中。


邓小平为何没有给许世友开追悼会?

是什么样的特殊想法,能够让许世友晚年一直为其奔波呢?实际上这个想法就是落叶归根,和母亲葬在一起。因为母亲去世的时候,许世友没能尽孝,所以他想要在自己去世之后葬在母亲身旁,这样就可以继续陪伴照顾母亲了。

原本这个想法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惜建国之后,国家出台了一些新文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火葬,给全国人民带头。在文件签字之际,许世友就有很大抵触情绪,因此其余人都签了字,许世友也坚持不签。

后来许世友还请求毛主席允许自己死后不火葬,虽然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这种请求有些不合时宜,不过考虑到许世友的出发点是弘扬孝道,所以毛主席也答应了许世友的请求。

毛主席逝世之后,许世友担心自己的请求无法得到认可,于是又找到邓小平,再次提出自己的请求,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也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并且在许世友去世之际,提笔特批“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可以说许世友是当时十分特殊的一个干部,他的经历特殊,去世前的要求也很特殊,要是按照正常情况与规矩来看,邓小平是不会允许他土葬的,可是考虑到许世友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其余诸多因素,邓小平才会特批允许他土葬。

特批是特批了,但是为了防止后来有人效仿许世友,所以邓小平才会说下不为例,并且为了减少这件事的影响,邓小平建议许世友的家属从简办理许世友的后事,至于说追悼会之类的,肯定是不能举办了,要不然影响不好。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现实因素,许世友去世之后才没有开追悼会,也没有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按照许世友的要求,他的子女将他安葬在了老家母亲墓旁,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结语

邓小平对许世友土葬的特批,体现了对干部的人文关怀,而没有举办追悼会,则是考虑到对政策的影响,这种事情本身就很难做到两全,邓小平的处理方式,已经足够彰显智慧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追悼会   抗战时期   大别山   宝山   土葬   猛将   武艺   老家   将军   母亲   邓小平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